这种中医思维模式,可以让学生回归朴实无华的临床技术
2023/1/14 12:09:24 中医出版

    

     方证的现代表述是不断需要完善的一种探索和解读,是对经典方证的诠释。历代医家均有探索。编者主张把方证理解为体质加上疾病的结合体。也就是说,“方病相应”加上“方人相应”,就是方证相应。(见图)

    

     图 “方—病—人”思维模式

     “方—病—人”思维模式是编者倡导的一种经方临床思路。

     方,指中药的特定组合,主要是指经方,如桂枝汤、大柴胡汤等,此方固定,如更一药,便另名一方。

     病,就是疾病,是一种在一定原因作用下的机体免疫自稳功能失调所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如糖尿病、乙型肝炎、干燥综合征、血痹、虚劳等。

     人,指相对稳定的病理状态或体质特征,具有遗传性或家族聚集现象,更具有可见性。

     如叶天士“凡论病先究体质、形色、脉象,以病乃外加于身也”(《临证指南医案·呕吐门叶案》),研究方与病、方与人、病与人之间的对应关系,是经方医学的重要课题。

     每个经方,有特定对应的疾病谱,我们称之为“方病”。

     每个经方,也有特定对应的使用人群,我们称之为“方人”。

     01关于“方病”

     所谓“方病”,是一种诊断单元。疾病有临床表现特征,即特有的症状、体征和行为的异常。有初、中、末的发病过程,有或康复,或致残,或致畸,甚至死亡的病情转归,有机构、功能、代谢上的一系列病理改变。

     疾病的命名,有现代医学命名,如流行性乙型脑炎、高血压病、冠心病、肠易激综合征、干燥综合征等;也有中医传统的命名,如狐惑、脏躁、消渴、胸痹、痰饮、风水、淋、痿、痹、痞、咳喘、烦悸是病,五苓散证的“蓄水”、桃核承气汤的“蓄血”等是病,后世的风温、湿温、大头瘟、夹阴伤寒、乳癌、阴疽是病,都可以作为诊断单元。

     中国古代有不少对病专方,是指对某些病证有特异性疗效的方药。

     这些方药大多来源于长期的临床实践,是经验的总结,如青蒿治疗疟疾、黄连治疗痢疾、苇茎汤治疗肺痈、大黄牡丹皮汤治疗肠痈、甘草泻心汤治疗狐惑等。

     方病相应,是经方取效的原则之一,就如《伤寒论》所说:“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

     对病用方,着眼于特异性病因的清除和特异性病理状态的调整,可以最快地控制病情的发展。

     所以,方病相应,有利于用药的有效与快捷。每张经方,均有其主治的疾病,但经方主治病种不仅仅是一种,可能是几种,或者是一大类疾病。

     寻找完善经方主治疾病谱,是经方应用研究的重点。鉴于现代医学的诊断已经普及,现代医学病名的国际认同度高,确认经方的现代主治疾病谱,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大工程。

     如真武汤治成人甲状腺功能低下、肝硬化腹水、心功能不全等;葛根芩连汤治糖尿病、快速性心律失常、痤疮等;大柴胡汤治疗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胃及食管反流、支气管哮喘、高血压、代谢综合征、肺部感染等;黄连阿胶汤治先兆流产、卵巢早衰、焦虑症等。

     如果这些对应关系得到确认,将大大利于经方与现代临床的衔接,可以推进经方与现代医学的融合。现行的中医病机是应用现代中医理论对疾病过程所做的一种解释,由于理论概念的不确定性,临床容易产生歧义,一般不作为诊断的基本单元。个别有明显临床表现特征的病机可以看作是一个综合征或证候群,或视为一种疾病,如脾虚、湿热、腑实证、气血两燔等。

     02关于“方人”

     所谓“方人”,是一种诊断单元,由患者的体型体貌(肌肉、皮肤、骨骼、五官、四肢、腹、舌、脉等)、精神状态、行为心理、既往病与家族病、发病趋向等构成。如黄芪桂枝五物汤的“尊荣人”,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的“失精家”,麻黄方的“湿家”,半夏方的“呕家”,“小柴胡汤人”“大柴胡汤人”“黄连阿胶汤人”“桃核承气汤人”等。

     方人,指相对稳定的病理状态或体质特征,具有遗传性或家族聚集现象,更具有可见性。方人的形成与遗传、年龄、环境、饮食、疾病等因素有关。

     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下,方人是可变的,但是过程缓慢。方人相应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体的自愈力,注意到了个体特异性。

     疗效与个体差异相关,同样的疾病,同样的药方,在不同的个体身上,疗效是不一样的,有的不仅无效,甚至还有严重的不良反应。

     这一现象,徐灵胎称之为“病同人异”。强调用药的因人而异,注重顾及患者的个体差异性,是经方临床的重点。方人相应有利于用药的安全和精准。

     这里的方人,是一个临床诊疗单元。有病才有体质,病越重,体质倾向越明显;病越多,越要抓体质识别。“方—病—人”思维模式是一种教学方法。

     从我们的教学实践看,这种思维模式,可以让学生从纷繁的理论中摆脱出来,转向朴实无华的临床技术;让他们从“对病用药”以及“对症状用药”的思路中解放出来,转向整体的用药思路。“方—病—人”思维模式的提出,与其说是经验的传授,倒不如说是思维方式的强调。

     本文节选自《经方方证》。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经方方证》,点击阅读原文或扫描二维码可直接购买电子书

    

     (扫码或点阅读原文购书)

    

     内容提要

     了解经方方证的大略,掌握经方方证相应的思维方式。

     方证相应是经方医学的核心思想,已成为中医临床医生应用方药的又一种思维方式。《经方方证》根据《伤寒论》《金匮要略》原文的诠释,并结合后世医家的用方经验,总结归纳70余首常用经方的方证,展示经方方证相应的思维方式,特别提示每方使用人群以及适用疾病,有利于临床用方的安全有效,有利于精准用方。此外,不过多地纠缠于病机概念和配方机理的推测,重在讲解临床应用的抓手,也是本书的特点之一。

     编写特色

     (1)关于类方法:本书处方编排归类沿袭了传统的类方法。其归类的原则有三种模式:一是以方中主药归类,如白虎汤归石膏类方;二是以方名中有某药,将该方归于某类方,如黄连汤;三是效用类似或一致者划归一类。如果暂时无法归类的,列入其他类。经方的数量很多,从便于教学的角度出发,本教材只是挑选了其中比较常用的 77 首,因此归类也是不全的。有兴趣和有能力的读者,还可以继续阅读《伤寒论》《金匮要略》的原文以及相关资料,以充实完善自己的经方诊疗体系。

     (2)关于经典原文:本书对经典原文的解读,没有逐字逐句地加以解释,也没有沿用常用的六经、脏腑、经络理论,而采用直白的描述法,将经典原文立体化、场景化,将方证所含的病理机制形象化、拟人化,力图建立形象。

     (3)关于经方的现代应用:鉴于现代医学的诊断已经普及,现代医学病名的国际认同度高,确认经方的现代主治疾病谱,是现代经方应用研究的重点。经方与某些现代疾病的对应关系得到确认,将大大利于经方与现代临床的衔接,可以推进经方与现代医学的融合。本教材做了初步的工作,每首方推荐了一些适用的现代医学病名。

     (4)关于方证的病机:与现行通用的脏腑辨证不同,方证相应更偏于直觉思维,重视中华民族几千年使用天然药物的经验,方证就是这种经验的结晶。经验性强的这一特性,使得经方方证说理不多,正如岳美中所说:“仲景的书,最大的优点是列条文而不谈病理,出方剂而不言药理,让人自己去体会,其精义也往往在于无字之中。”(《岳美中经方研究文集》)

     所以,本教材忽略了方义和病机的分析,而重在描述每张经方的主治,特别是那些客观性比较强的体征和症状。爱因斯坦办公室里的一个牌子上这样写道:“并非所有重要的东西都说得清,也并非所有说得清的东西都重要”(《迈尔斯直觉心理学》)。对临床医生而言,临床疗效是必须追寻的第一目标。

     《伤寒论》《金匮要略》有方 260 余首,后世方证比较明确的名方更多,本教材所选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但应该是常用的经方。也就是说,本教材不是经方的大全,但是可以通过本教材了解经方方证的大略,特别是掌握了经方方证相应的思维方式,可以开展对后世方、时方、经验方的方证研究,这也是本教材的目的所在。

     END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经方方证》,黄煌 编著。由中医出版编辑发送,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小编微信号:congcong-0423,欢迎投稿唠嗑。

    

    ● 《金匮要略》里有一首治神志病不常见的良方,黄煌老师教你怎么用

     ● 听黄煌讲透“麻杏石甘汤”

    

    

    点阅读原文,一键下单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出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