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流鼻血,不一定是虚证,别乱补
2023/1/16 11:00:00 中医出版

别看到出血,就以为是虚证,很可能是实证。实证,机体自己出血把这个实给放了,再不放,可能就要高烧了。
最近治了不少流鼻血的小朋友。家长跟我说,明明忌口很好呀!啥上火的也没有吃,怎么就流鼻血了呢?我竖起食指,往上指了指:“咱斗不过天,日头太毒了。”
夏季饮食宜清淡,别乱吃东西。有些家长,你真的忌口很好吗?要是再补,那就肯定会接着出血。类似人说的“红汗”。
出汗,不就是为了散热吗?当然了,我这不是定论。门诊上来一个小女孩,家长说早上开始就流鼻血,一哭闹就流。
这小家伙,特别喜欢吃巧克力。巧克力多高热量啊?简直大补之品,又甜腻,直接把中焦沤湿热了,中焦湿热了会怎样?这个热就直接往上攻。我说,爱吃就吃呗。吃了再流鼻血就来找我扎针。然后内心挣扎了一番就不吃了,三岁孩子,也会权衡利弊的。
那个时间段,从五运六气看,是丁酉年二之气,三个火啊!老天爷的火气特别大,身体又有湿热,热上加热,这热在身上,不往外透,能怎么办?不透的话,肯定会憋出内伤的,内部器官化脓都有可能。只能透,于是机体选择了出血的方式来透热。
原来,出血是为了治疗啊?机体自身可以出血,那我也可以人为造成出血。于是,我在她的耳尖、缘中、耳中、神门、脾点放了血,把她身上多余的热给泻掉了。这样,热就不会干扰血的运行,也就不会热入血络,导致出鼻血了。然后再开一点透热的、凉血的中药,基本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孩子回去吃完药后,开始腹痛腹泻,拉出黑色的稀便,这是湿热从大便往出排。鼻血也不再流了。
实证的血:是鲜红的,流的量多的、快的,人的精神是旺盛的、亢奋的。虚证的血:是淡红的,渗水样的、慢的,当然也有快的,但人的精神是不足的、是萎靡的。
刚刚我讲到是湿热出鼻血,而非单纯的热。湿与热结合在一起,就像是油跟面和在一起,难解难分。治疗这个湿热病,一定要把湿与热分解开来。所以湿要往下走,热要往上透。这样治起来,会出现一种情况——湿退热出。
这四个字,是当初我仅有一次在刘英锋老师诊室跟诊时,老师随口蹦出来的词。当我听到这四个字时,心中为之一震,有一种听君四个字,胜读十年书之感。
当时有个女患者,刘老师治疗她的湿热证。我看处方,没有一味热药,她吃完了,竟然满口发了口腔溃疡,跟刘老师抱怨说这方子太热了,吃坏了。刘老师给她解释说,这是分解湿热,湿从下走了,热没有东西拉扯,自己往外透了,就会出现这个情况,让她再忍耐一周就好了。
其实,这是治根的法子,熬过去,就断根了。如果自己瞎用药去干扰热出,可能就会把这个热给封回去,又形成郁热在里了。我从刘老师那里学了四个字,学的是理,不是具体方药。回来后,我也终于明白了很多人吃药的反应是怎么一回事。
门诊给一个小女孩看湿热型的感冒咳嗽,处方如下:枇杷叶10g,射干10g,郁金10g,通草6g,淡豆豉10g,金银花6g,连翘6g,炒牛蒡子6g,马勃3g,炒僵蚕10g,炒谷芽10g,神曲10g,炒山楂10g。
家长反馈喝完我开药后,孩子每次吃了都说好热,而且还会出汗,前一晚上九点左右喝完药,凌晨一点在床上睡着,又热醒了,但是量体温是正常的,下半夜又热了几回,换成薄一点的被子才稍微好一点。
我回复她:里面的湿热发出来就好,这是正常现象。比如,我明明开的是透热药——银翘马勃散之类,吃了却是浑身燥热或流鼻血;比如,我明明开的是滋阴除湿药——甘露饮之类,吃了却手足变温,恢复了性欲;比如,我明明开的是清热化湿药——甘露消毒丹之类,吃了却会咽痛、皮肤瘙痒一日。
所以,我治疗一些流鼻血的过程中,鼻血明明止住了,第二天又会接着流。其实,这是热出的正常反应,不用紧张,只不过是透热而已,透完了,就好了。下面,我分享一个治疗鼻血的方子——大黄黄连泻心汤。
来源:《伤寒论》。组成:大黄6g,黄连3g。用法上两味,用麻沸汤二百毫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两次温服。主治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
《古方选注》:痞有不因下而成者,君火亢盛,不得下交于阴而为痞,按之虚者,非有形之痞,独用苦寒,便可泄却。如大黄泻营分之热,黄连泄气分之热,且大黄有攻坚破结之能,其泄痞之功即寓于泄热之内,故以大黄名其汤。以麻沸汤渍其须臾,去滓,取其气,不取其味,治虚痞不伤正气也。
《伤寒论》林亿按:大黄黄连泻心汤诸本皆二味,又后附子泻心汤,用大黄、黄连、黄芩、附子,恐是前方中亦有黄芩,后但加附子一味也。《活人书》本方有黄芩。
我用这个方子,是学了刘渡舟老前辈的经验。一般用三味药:黄连6g,黄芩10g,大黄10g。把三味药,先用凉开水,洗一洗,把水沥干,放在碗里。然后再用刚刚煮开的开水,冲泡这三味药,泡上一两分钟即可。随后把药材捞出来,待水变温了,就可以喝了。
喝了后,如果能拉一泡屎最好了。连喝上三天,这个湿热型的鼻血,应该就能暂时有所改善了。至于虚证的出血,大黄黄连泻心汤是不适用的,我一般会用归脾汤加减治疗。主要还是要忌口,吃清淡点,吃八分饱。
夏天,特别要忌甜食和湿热型水果(如榴梿、菠萝、龙眼、荔枝等)。吃多了,就用保和丸吧,保和丸里有连翘可以透透热。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儿科手记》,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

(扫码或点阅读原文购书)

作者简介
范怨武,主治医师。2006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从医10余年,接触妇科、儿科病种为多,年诊治近万人次。擅长中药内服及温针、米粒灸,耳针外治综合疗法治疗常见病及各科杂病,尤其在治疗痰证,调理痰湿体质方面,颇有心得。
END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范怨武。由中医出版编辑发送,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小编微信号:congcong-0423,欢迎投稿唠嗑。
● 阳虚里寒+津伤严重,用四逆加人参汤
● 总结了四个咳嗽方,既高效,又普适


点阅读原文,一键下单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出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