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咳不愈,膏方一剂,日久见功!
2023/1/20 11:00:00 中医出版

    

    


     导语:孟河医派虽用药轻灵、处方和缓,然其擅治疑难之病却驰名于世;颜老更是倡导“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以“衡法”治则,善用膏方调治疾病而名誉四方。在治疗肺系疾病上,颜德馨有其独特的经验与主张。目前,大众备受“长新冠”症状困扰,后疫情时代,膏方也可以发挥其独特优势。

    

     苏某,男,60岁。初诊:癸巳年大雪前订膏。

     羸弱多病,工作奋进,殚精竭虑,每逢秋冬,干咳痰黏,牵扯胸胁,头痛时作,不堪其扰。气少汗多,四末欠温,纳食欠佳,夜分少寐,便质溏软。舌淡水嫩苔薄,双脉细弦略紧。

     此乃《金匮要略》所言之“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五脏虚损,虚火犯肺,法当固本清源,使气血周布,元真充足,饮食不失其度,运行不停其机,一展虚羸体弱之困。

    

     提要

     老年男性,颈椎病、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脂肪肝病史,往年经汤药调理,便溏有所缓解,于2013年冬令订膏,欲解决干咳、四肢不温等不适。

    

     处方

     红参150g(另煎,冲),西洋参60g(另煎,冲),防风90g,五倍子60g,桂枝60g,牡蛎300g,黄芪300g,白术150g,女贞子90g,山药300g,炙甘草90g,菟丝子150 g,熟地黄150g,炮姜150g,巴戟天150g,生地黄150g,炮天雄90g,狗脊90g,莲子300g,法半夏90g,补骨脂90g,川芎150g,陈皮60g,淫羊藿90g,芡实300g,茯苓150g,葛根150g,当归150g,乌梅90g,蜂房90g,白芍90g,泽泻150g,砂仁90g,柴胡90g,山茱萸240g,沉香60g,麦冬90g,五味子90g,肉桂30g。

    

     煎服法

     上药味,浓煎去渣取汁,文火熬糊;入鹿角胶90g,龟甲胶60g,甜蜜素5g,熔化收膏。每晨以沸水冲服一匙。

    

     按语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素问·咳论》)五脏六腑功能失调,引起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均可引起咳嗽。

     本案患者以慢性咳嗽为主诉来诊,具有干咳痰黏之阴虚特征,有高尿酸、高血脂、脂肪肝等病史之湿浊表现,又有纳差便溏之阳虚特点,辨证似乎无从下手。然深入思考,仍可探其根源。

     素体羸弱、纳少便溏、四末欠温,为脾肾不足,气血生发乏源,不能温煦肢体、濡养脏腑之象;夜分少寐为心血不足,营卫不能交合之象;少气、汗多为肺气虚损,肺卫不固之象;咳嗽牵扯胸胁、头痛时发为肝血不足,肝气上逆之象。

     故患者咳嗽为脏腑内伤所致,治疗需恢复脏腑正常功能,使“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

     本案处方以薯蓣丸、二陈汤合方加减而成。薯蓣丸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主治“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方中人参、山药、生地黄、白芍、阿胶、麦冬、红枣、甘草能滋养脏腑,防风、柴胡、桔梗、桂枝、豆卷、川芎能升散透表,白术、茯苓、干姜、神曲能健运脾胃,可视为炙甘草汤、理中丸、当归芍药散、桂枝汤、四逆散之合方,具有滋养、温运、升提、散邪之功,为中焦失养、五脏虚损又伴有轻微表邪不解者之良药,作为此案主方尤为合适。

     因患者已有脂浊、尿酸浊之倾向,故去滋腻之大枣,而配伍莲子、芡实等以健脾固涩、培土生金,以二陈汤配伍砂仁、沉香、肉桂温运中焦、条畅气机。

     在此基础上,以大剂山茱萸配伍五味子、五倍子、乌梅等以酸收养肝、酸敛降火,女贞子、菟丝子、巴戟天、狗脊等滋水涵木,使肝阴得养,虚火得降,肺金得宁。蜂房为颜老对治头痛之专药,配伍葛根可达解肌通络止痛之效。

     服药后情况反馈,甲午年(2014年11月27日)小雪后复诊,精神转佳,该年首次未见秋季咳嗽;四末仍欠温,大便偏烂。药证相合,守方续进。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杨志敏岭南膏方菁华》,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

    

     (扫码或点阅读原文购书)

    

     内容简介

     全书分中华膏滋方源流、岭南膏滋方源流、岭南膏方方略、岭南膏方应用、岭南膏方医话及附录共6章节,分别对膏滋方源流脉络予以梳理,对膏滋方岭南化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事件予以叙述,对杨志敏订膏方略以“十观六法”予以系统介绍,对其相关膏方治验按各脏腑系统予以分类解读,对有代表性的音视频资料予以整理,力争从多个纬度向读者全面呈现杨志敏对岭南膏方学术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作者简介

     杨志敏,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青年名中医,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继承人,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历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膏方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膏方专业委员会首届主任委员、岭南膏方联盟发起人和负责人等。

     长期从事中医健康状态辨识和治未病研究、中医睡眠学以及岭南扶阳学术思想研究,先后主持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973项目”“十二五”行业专项、省部共建中医湿证重点实验室“中医湿证早期预警与干预”方向以及省部级课题多项,获得省部级奖多项。

     师承国医大师颜德馨、张学文,深受邓铁涛、樊正伦、李可等名医大家学术思想影响,精研“长桑君”脉法,融各家所长。重视人与自然,人体内部的整体、协调、统一,倡导“和态健康观”,以六法统诸病,临证灵活运用经方、膏方、药膳以及针刺、砭石、艾灸等中医特色疗法,尤擅诊治难治性失眠及各类疑难杂病。

     END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杨志敏岭南膏方菁华》,由中医出版编辑,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小编微信号:congcong-0423,欢迎投稿唠嗑。

    ● 抵当汤证与重症感染

     ● 扶阳四代家传:郑卢医学到底有什么特色?

    

    

    点阅读原文,一键下单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出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