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发汗过多的两条变证
2023/2/1 15:57:54 中医出版

    

     发汗是古时常用的退热方法,包括药物发汗、烧针发汗等。由于体质的强弱差异、疾病的轻重不同,加之发汗在程度上不容易把握,因此,在《伤寒论》里,发汗过度的情况屡见不鲜。

     良将用兵,不仅善于进攻,更善于断后,全身而退、完美撤出是良将必备的素质。良医亦然。观《伤寒论》可知,对于一些发汗导致的异常变证,或者说发汗的不良反应,古人都做了有效的补救。

     先看桂枝甘草汤的条文:

     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64)未持脉时,病人叉手自冒心,师因教试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闻也。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如此。(75)

     第一条就是发汗过度引起心下悸,并使用桂枝甘草汤进行补救。第二条还出现两侧耳聋,在《皇汉医学》中也列为桂枝甘草汤的主治。

     先讨论第一条。发汗过多造成体液在短期内大量丢失,导致血容量相对不足,左心室的充盈可能会下降,从而引起心脏每分钟搏出量也减少。

     我们都熟悉下列这个公式:心脏输出量=每分钟搏出量 ×心率。为了维持心脏总的输出量保持稳定,在每分钟搏出量减少的情况下,人体通过神经调节来提高心率,从而出现心跳明显加速,患者表现为“心下悸”。

     此刻的心跳加快是体液不足时的代偿表现。我们知道,古人发汗通常使用麻黄剂,比如麻黄汤及大青龙汤。

     麻黄促进代谢以增加产热,从而促进发汗。但麻黄含有麻黄,能够兴奋肾上腺素能受体,对心脏有正性肌力与正性频率作用。

     换言之,麻黄增加心肌收缩力及加快心跳次数。当心跳次数增加时,患者自然会感到明显心悸;当心肌收缩力明显增强时,患者也会出现剧烈心悸,通常会有一种心脏要从胸膛内跳出来的 觉。

     因此,这种情况下患者会被迫用双手按压胸部以图制止,这一动作完全是出自人体的本能。可知,麻黄是引发剧烈心悸的重要因素,尤其在大剂量使用的情况下,比如大青龙汤用六两麻黄。

     “心下”位于上腹部,此处腹肌薄弱,因此腹主动脉跳动容易被感知与发现。“心下悸”是腹主动脉的剧烈搏动,应该是心脏剧烈搏动波及的结果。当然,麻黄也能兴奋血管运动中枢,“心下悸”是否也有麻黄参与的可能?这也是值得讨论的。

     从上述的分析可以知道,第一条描述的是心脏及大动脉的异常兴奋、剧烈跳动,其中涉及血容量不足时的代偿机制,以及麻黄的心血管系统兴奋作用。

     然而,血容量不足可以随着增加饮食来纠正,麻黄的不良反应可以随着停药后药力被逐渐代谢而消失。

     如果是长时间的心悸及大动脉搏动亢进,那么,需要考虑交感神经兴奋性亢进。此刻,交感神经功能处于高度敏感状态,短期内不能恢复正常。

     桂枝甘草汤仅用桂枝与甘草两味药。甘草有类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可以引起水钠潴留。通俗地说,甘草属于“保水剂”。

     很显然,这一作用对发汗过多导致的血容量不足有治疗意义。有人认为《伤寒论》中的桂枝就是今天的肉桂。剧烈心跳及心动过速会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肉桂能够改善心肌血液供应,对于恢复心脏功能无疑是有帮助的。

     同时,肉桂含有桂皮醛等成分,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当交感神经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时,镇静中枢可能会降低其兴奋性。也就是说,肉桂的镇静作用在桂枝甘草汤整体功用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那么,为什么不选用其他药物来镇静呢?或许,肉桂改善心肌供血的作用是其他镇静剂所不及的。

     第二条描述了发汗过多导致双侧耳聋,这又该如何解读呢?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振动→听小骨→内耳(耳蜗内)纤毛细胞→形成神经冲动→听神经上传→最终到达听觉中枢(大脑皮层颞叶)。

     患者耳聋,说明上述某一环节出现障碍。那么,最有可能出问题的是哪一个环节呢?我们知道,在脱水时,可能会导致听神经功能障碍,从而出现耳聋。

     但是,如果是听神经功能障碍,那么,其他脑神经会不会也同时出现功能障碍?应该也会!比如嗅神经。患者应该同时出现嗅觉障碍。条文没有说明,可以默认不存在。也就是说,脱水导致听神经功能障碍的可能性不大。

     大量发汗→脱水→血液黏稠度↑→促进血栓形成→内耳血管血栓形成→听觉形成障碍,这种情况属于耳中风,也会出现耳聋。

     但是,双侧同时出现耳中风应该属于小概率事件,其发生的可能性不大。我们不妨把眼光盯在纤毛细胞上。纤毛细胞位于内耳,又叫听觉感受器。大量出汗→血容量不足→纤毛细胞脱水→神经冲动形成障碍→出现耳聋,这一推测倒是符合实际的。

     另外,内耳淋巴液丢失也是一个因素。脱水→组织液被吸收入血→内耳淋巴液被过度吸收而减少。内耳淋巴液参与听觉形成。基于这种认识,双侧耳聋首先考虑听觉细胞脱水,其次不排除内耳淋巴液减少,二者都是可逆的。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换个视角看经方》,点击阅读原文或者扫描二维码可直接购买电子书

    

     (扫码或点阅读原文购书)

    

     内容提要

     解读视角新颖,素材详实,逻辑严谨,别开生面。

     本书选择了《伤寒论》《金匮要略》100多个条文进行解读。整个解读过程采用传统中医之外的视角,主要从现代医学角度来深入分析,其他方面也有结合古代文化角度探讨的尝试。解读视角新颖,素材详实,逻辑严谨,是研究经方条文不错的参考资料。适合广大经方爱好者、经方医生以及经方领域的研究者阅读。

     作者简介

     杨大华,男,1971年出生。长期在基层工作,热爱经方,师从著名的经方家黄煌先生。曾出版《皇汉医学选评》《十年一觉经方梦》《汉方治验选读》等书籍。近年来,作者热衷于经方的理论研究,大胆提出个人的观点,形成了个人的视角与研究风格。

     END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本文节选自自《换个视角看经方》,杨大华 著。由中医出版编辑发送,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小编微信号:congcong-0423,欢迎投稿唠嗑。

    

    ● 谁来做炙甘草汤证的代言人

     ● 治疗流感的“阿司匹林”——麻黄汤

    

    

    点阅读原文,一键下单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出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