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烧了40多天,一周的枳实导滞汤,好了!
2023/2/5 11:06:21 中医出版

本文摘自《刘志龙经方心得录》,作者对熊继柏教授的一个医案展开了深入思考,因为篇幅原因,只能摘其中一段。
一个持续发热40余天的病案。患者持续发热,并伴腹胀、便溏不食。
这个患者姓黄,男性,38岁,是某医学院的一个职工家属。发热40多天,热势不髙,始终在39℃左右,从来就没达到40℃。但是发热 40多天不退,天天就这么发热,上午还轻,每天下午开始严重些,体温39℃。他的兼症是肚子胀、吃不下饭,还有大便稀溏。在某医院住院治疗,这个患者的爸爸就是医学院的教授,所以他看病方便得很。医院会诊的结论是发热原因待査。
我们学校的刘教授,跟他爸爸有业务关系,好心推荐我,让他找我诊治。他爸爸问:是中医还是西医?刘答是中医。他却说:“西医都治不好,怎么找中医?”刘教授又说,那熊老师的中医不一样哦,我儿子发高热是他治好的,还有谁发高热也是他治好的,我们学校那个谁谁谁发高热也是他治好的。
他真的就来了,3个人把他这个儿子送到我家里来了。我刚刚下课回家,这是早年的事,2002年9月。我一进屋,他们4个人坐在这里。我说:“哪个是患者?”他们说:“这个。”我还没问,他父亲就开口了:“发烧40多天了,饭也吃不下,路也走不了。”我说:“你除了发烧以外,还有什么其他症状?怕不怕冷?”“不怕冷。”“ 还有哪里不舒服?”“ 肚子胀。” 我说:“ 你为什么不吃饭?”“不想吃,我要蛮吃就呕,吃不进去,一吃进去搁在胃里面就不舒服,所以就干脆不吃。一天吃点稀饭,喝一点点牛奶就了不起了,什么东西都不想吃,随便什么东西都不想吃。”我说:“你在医院检查发现肝脏有什么问题没?肠子有问题没?”他说:“没问题。”就没查出原因来,肝脏没问题,他不是一次两次查,而是反反复复查。你想,人家是医学院的人,检查很方便,随时都可以查。我说:“肚子疼不?”他说:“肚子只胀不疼。”我一看,肚子鼓起了,大腹部位鼓起了。我说:“你大便怎么样?”他说:“大便是稀的,屙又屙不出来。”我说:“每天几次?”他说:“每天至少两次,有时候3次,反正是黏糊糊的,到厕缸内有时候都冲洗不了。”
大便溏,不欲食,腹胀,持续发热,39℃左右。人呢,一点精神都没有,一看舌苔黄厚腻,脉细数。看完了,我就开处方。他爸爸在旁边就问:“治不治得好?”“还有不有救?”问了七八遍。我心里都烦了,我看脉的时候他在问,我开处方的时候他也问,开完了处方他还在问,“有不有救?”
我说:“应该有救。”“治不治得好?”我说:“应该治得好。”“估计是什么病?”我说:“中医讲是湿热病。”“湿热病是什么病?”我说:“你一个学西医的,我怎么跟你讲得清。”他说:“那要怎么办?”我说:“吃药就是,不吃药怎么治得好?吃了药再说。”“他到底有没有救?你跟我说实话。”我说:“你让他吃了药再说。”原来他还看表计时呢,他说我从看病到开处方只用 5 分钟。我说:“快去拿药,不然人家药店关门了。快去拿药,快去煎了吃。”
下楼了,刘教授在学校门卫那里给我打电话,她说:“感谢你给他看了病。”我说:“感谢什么?”她说:“他就是不放心。”我说:“他肯定不放心,烧了40多天哪能放心呢?”“他说还有一个不放心。”我说:“怎么呢?”我听口气不对啊,怎么呢?“他说,这熊教授看病到底怎么样?看病看得这么快啊 !”我说:“他怎么讲 的?”“他说,他儿子烧了40多天,你只看5分钟唉。”我说:“他烧了40多天,难道我要给他看40多天?他走了没有?”她说:“走了。”我说:“你立马给他打电话,你告诉他,这个熊教授看病有个特点:看得快就好得快,看得慢就好得慢。”刘教授就问我:“这是什么道理?”我说:“你这还不明白,看得快说明我这会儿清醒,看得慢说明我这会儿老年痴呆症来了。”
我只给他开1个星期的药,开什么方呢?枳实导滞汤原方不动,枳实、大黄、黄芩、黄连、神曲、白术、茯苓、泽泻,只加了一味厚朴。就开这么一个方,好廉价的药。他还打电话问刘教授, 药怎么这么便宜。他好像烧了40多天就要用40多天的药钱还是怎么的。我估计他可能花了蛮多钱。服药至第5天,老头把这个儿子带到我专家门诊部去了。一走进门诊部,他就叫“熊教授”,给我一个90鞠躬礼。我说谁给我行礼啊,我一看是这位老先生。我说:“你怎么给我敬礼哦?”“哎呀!感谢你救了我儿子的命。”我说:“怎么呢?”他说:“退烧了,没烧了。”我说:“感谢什么呢?你不讲我坏话就行了。”他说:“我没讲你坏话呢。”他矢口否认。他儿子的病就这么好了,1个星期就好了。
中医临证思维必须敏捷清晰。这个病为什么好得这么快, 道理在哪儿?第一,这个病的关键是湿热胶结。舌苔黄厚腻,腹胀,大便溏,这是湿热胶结在肠中。
我前面讲的那个发烧、身痛的患者,那是湿热之邪阻遏在肌腠、经络之间,而这个患者不一样, 这个是湿热胶结在肠中。湿热之邪,其性黏腻。肠子里面的湿热, 胶结在那儿,滞塞在那儿,就跟那个糨糊、胶水样,粘在那个地方了,因为湿热阻塞在肠子里面,所以发热。肠子属阳明经,阳明病不是称为胃家实嘛。胃家是哪些?就是指大肠、小肠、胃嘛。
《灵枢·本输》讲:“大肠、小肠皆属于胃,是足阳明也。”张仲景讲:“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伤寒论》)他来一个“家”字,其实是包括了胃,也包括了肠。阳明病发热是什么时候严重些呢?阳明病热邪在经的时候发热,邪热炽盛在胃的时候发热,是整天都发热;而阳明病热邪在肠子的时候,它的发热,一定是日晡所发潮热。
所以张仲景讲:“日晡所发潮热者,属阳明也。”“日晡”是什么时间呢?就是太阳偏西的时候,不就是下午嘛,这是它的特点。而这个患者每天下午发热,39℃以上,这病不是在阳明是在哪儿呢?这么一联系起来,不就是一个标准的湿热胶结肠中吗?湿热胶结肠中的特点是热退复热,它可以反复发热。为什么呢?湿热始终在肠子里面,它粘在这里面了,所以它反复持续地发热。
第二,湿热胶结肠中须用缓下法。只有把这个湿热泄出去,病才能得愈。怎么泄下?是不是洗肠把它洗出去,你就是洗肠也洗不了,洗肠只能洗燥屎,不能洗湿热之邪,要清泄肠中湿热。我们不能用承气汤,承气汤是泻下肠中的燥屎,泻的是实热。而这个患者是湿热,是湿邪夹热,所以不能用承气汤。湿温病的湿热胶结肠中与《伤寒论》所讲的腑实结于肠中是不同的。
叶天士专门讲过,阳明病,阳明腑实是腹胀、大便硬、大便解不出来,甚至腹胀不大便,用的方是承气汤。承气汤治疗阳明腑实,“要下到大便溏为度”。大便硬、腹胀,或者是腹胀、不大便,用大承气或小承气汤,或者是调胃承气汤。无论哪个承气汤,用泻药都是大黄、枳实、芒硝、厚朴这样的药。下到什么程度,下到患者大便已经稀了就不要下了,这叫“下到大便溏为度”。
而温病的湿热胶结肠中呢,叶天士讲“要下到大便硬为度”。因为这个患者本身就是大便溏,他是湿热胶结的,照样要用下法, 而这种湿热之邪是无形的。患者本来是大便溏,你下到他大便不溏了,已经大便硬了、干了,说明湿热已经清了,患者的大便变硬了,就不要再下了,它叫缓下法。此与承气汤的急下法不同,用枳实导滞汤正是缓下法。承气汤是下的肠中燥屎,而枳实导滞汤下的是肠中湿热,是缓下法,是在清湿热的前提下,再泄大便。它实际上没有好多通大便的药,只有一味大黄,而重点是清泄湿热。服药1 个星期就把湿热清泄下来了,一个 40 多天的发热病证,总共就吃 1 个星期的药被彻底治好了。
关于枳实导滞汤。这里又提示了一个问题,就是书本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结合运用。我们如果不读叶天士的书,对这个湿热胶结肠中就不可能理解得这么深透,这是第一。第二,患者大便已经在溏,还用枳实导滞汤,如果不了解,不认清这个病机,不理解这个病机,不认识这个汤方,就不可能正确运用,这是很重要的一点。第三,关于枳实导滞汤,它的名字取得蛮好,叫“枳实导滞”,它不是泻下,它是“导滞”,什么东西“滞”呢?湿热阻滞。此外,还有一个饮食阻滞。饮食阻滞在肠中也可以用枳实导滞汤,它是一个清湿热、导食积的一个方剂。这是一个常用汤方,既可以用它治疗慢性结肠炎,也可以用它治疗糜烂性的结肠炎。
如果大便里面夹有黏液,有白色、黄色的黏液,后人还加了两味药——槟榔、广木香,就称为木香导滞丸,可以用来治疗溃疡性的结肠炎。(本文摘自《中医创造奇迹——熊继柏诊治疑难危急病症经验集》,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5 年 2 月出版)。
熊老的医案总是让人有诸多的启发,我在熊老的临证医案中悟出了中医成才之道的十二字箴言:“研经典、抓主证、明病机、精药物。”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刘志龙经方心得录》,点击阅读原文或者扫描二维码可直接购买电子书

(扫码或点阅读原文购书)

内容简介
作者汲取古今中外众多医家的学术精华,融汇贯通,传承创新,创造性地提出“少阴八法”“麻开桂阖”“阳明病热证的证治层次”“黄芪治水气病为主,非补虚见长”等独到经方理论,为经方学术理论的阐发添砖加瓦,无形中勾勒出经方学者不断探索经方的进程。
本书虽仅是作者研习、实践经方阶段性的总结,但也可作为一家之言,于经方研究与推广而言亦有裨益,尤其对经方研究者和年轻中医颇有启发意义。
END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刘志龙经方心得录》。由中医出版编辑发送,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小编微信号:congcong-0423,欢迎投稿唠嗑。
● 新书资讯 | 《刘志龙经方心得录》
● 小儿积食,对证,大多一两剂中药就能搞定


点阅读原文,一键下单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出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