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平中焦治胃痛,活用芍药甘草汤
2023/2/10 11:00:00 中医出版

    

     在治疗胃痛时,我们最常用的止痛方是芍药甘草汤。芍药和甘草都是缓急药物,能够缓解拘急和紧迫,可减轻刺激性疼痛和牵拉性疼痛。

     白芍还有和血、滋津、养液的作用,能缓肝之急。甘草又可益气解毒,缓急 止痛。我们在使用中遇到热多时重用白芍,气虚时重用甘草。胃痛很容易受到心火和脾湿的影响。胃“乃心火宣布其化之地”。

     胃土所生在君火,当胃热盛时,会出现进食刺激性食物后的胃痛,易伴有反酸烧心,甚至因食欲好而“饮食自倍, 肠胃乃伤”。胃有热就要泻心火,需用的药物是黄连。黄连,清心火而减胃热。黄连小剂量养胃,大剂量败胃。我们要清除胃火而又不伤胃,就要注意黄连的合适剂量。

     肝阳化心火,用黄芩配伍黄连,清少阳、熄心火,这是半夏泻心汤的配伍。还可以用干姜来调平,使黄连之寒不伤中气。如果我们觉得黄连的剂量不好掌握,同时其味苦,患者也难以接受,可以用蒲公英。

     蒲公英入肝胃,凉而不寒,对胃没有伤害,只是使用的时间要长一些才会显效。在临床治疗时还要加些黄芪来提携,这样可不使中气寒陷。

     用干姜温中使脾不受寒,但黄连与干姜的配伍用量,需要我们根据患者的体质摸索出适合的剂量,来掌握调平的规律,用其长,避其短。太阴脾以湿土主令,阳明胃燥常不敌脾家之湿。

     “病则土燥者少,而土湿者多”。脾湿常因小肠的吸收障碍,食物残渣滞留小肠,致痰饮停滞,影响到胃的排 空降浊,湿阻中焦。

     在治疗中应运用健脾提运之法,用人参、白术、茯苓、枳实去调节,重点是调理脾胃的升降,也就是胃肠的蠕动功能。调节脾胃的升降必须配合健脾化湿之药才更有效。但健脾不能使火旺,可用黄芩、黄连调平。消导不 能使气陷,可用人参、甘草来调平,或柴胡、升麻来抗衡。

     当然还要注意大肠的蠕动功能。便秘或大便黏腻不爽也是我们在治疗中应注意的环节,这点会在便秘 一病中重点讨论。

     所以,胃痛除了与胃的病理相关,也会因小肠和大肠的排空障碍受到影响。恢复整个胃肠道的运动功能,是我们彻底治疗胃痛的主要方法。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董荣芬经方辨治脾胃病》,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

    

     (扫码或点阅读原文购书)

    

     内容提要

     本书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脾 胃病专家董荣芬教授的经验总结。书中以中焦斡旋 看待脾胃病开篇,继而以痞满、胃痛、呕吐等常见 病症展开,论述中焦斡旋辨治之理、法、方、药、 案,并附常用内镜检查图片,较为全面地展现了董 荣芬教授的临床辨治思路与特色,体现了中医药的 整体诊疗和人文关怀。下卷综合介绍脾胃病诊治的 基本知识,将临床常用诊察技能与知识如西医学关 于胃肠的概念、胃肠道疾病主要症状、腹诊、内镜 检查等娓娓道来。本书内容全面,贴合临床实际, 适合广大中青年医师阅读参考。

     END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董荣芬 齐宝云。由中医出版编辑发送,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小编微信号:congcong-0423,欢迎投稿唠嗑。

    

    ● 《金匮要略》里有一首治神志病不常见的良方,黄煌老师教你怎么用

     ● 听黄煌讲透“麻杏石甘汤”

    

    

    点阅读原文,一键下单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出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