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简斋8个经典药对
2023/2/13 11:00:23 中医出版

    

     导读

     张简斋为金陵医派创始人,其医术精湛,颇负盛名,是民国时期南京最有影响的中医,时有“南张北施”之称。中医肾病学开拓者、肾病大家邹云翔与张简斋过从甚密,经常切磋、交流医术,可谓亦师亦友。

     张简斋生前忙于临床,无暇整理自己的医案,又恰逢时局动荡,诸多医案未能保留,1950年去世后,1955年邹云翔用毛笔抄录了张简斋弟子收藏的临床诊疗医案。由于原张简斋的医案都未能保存下来,故邹云翔手录的这十二册十万余字医案就成了孤本,弥足珍贵。

     本篇文章摘自《邹云翔手录张简斋孤本医案赏析》。

     简斋先生的医案字数不多,言简意赅。其用药平和,君、臣、佐、使配伍灵活,注重气机升降,尤其擅长使用药对,配伍精当;煎药也别具一格,有丸散成药包入煎剂,有以药煎汤代水煎药;还有用丹剂、膏剂等另服等多剂型给药。现根据简斋先生医案,对其特色用药经验总结如下。

     以下选取8组简斋先生临床最常用的药对略作分析。

     01

     羌活配防风

     羌活辛、苦,温,能祛风除湿、宣痹通络,既可祛外风,也善治伏风,以祛上半身筋骨间的风寒湿邪为佳。《主治秘诀》云羌活:“性温,味辛。气味俱薄,浮而升阳也。”防风为“风药中润剂”,可平息内风,还具有升清燥湿之功。两药相伍,共祛一身内外之风邪,且防风能增强羌活解表和祛风通络的作用。

     简斋先生临证常用此药对,与不同的药物配伍治疗多种病证,充分发挥其疏风解表、通络胜湿之功。如配柴胡、枳壳和解少阳疏解气机,用于虚体伤风之发热(472案)、感冒(490案);配桑枝、桑寄生疏化通络,用于风湿阻络之痹症(315案);代替麻黄以开通玄府、淡渗利湿,用于风水相搏之水肿(287案);佐升麻、柴胡以醒脾化湿、升阳助运,用于脾肾阳微之泄泻(184 案);合四物汤,用于血虚肝旺之眩晕(264案)、头痛(239案)、癫病(124案);合导痰汤,用于风痰闭阻之痫病(126案)、胸痹(114案)。

     02

     冬拌法半夏

     半夏辛温燥烈,燥湿健脾,和胃化痰降逆;麦冬甘苦微寒,质地清润,入肺胃两经,滋养肺胃之阴,兼清虚火。半夏虽燥,但拌麦冬,则燥性减而降逆之性存,独取其善降肺胃虚逆之气;麦冬虽润,拌半夏则使麦冬滋而不腻,补而不滞。

     两者相配,以甘缓辛,以燥制润,寒温并用,相互佐制,以减轻两药的副作用而提高疗效。如费伯雄《医方论》所言:“半夏之性,用入温燥药中则燥,用入清润药中则下气化痰,胃气开通,逆火自降。”

     简斋先生医案中常用此药对与多种药物相配,治疗不同证型的肺系疾病。如配沙参、玉竹清润阴液,用于肺胃阴虚之音哑(617案);配白芍、甘草以甘平濡润之品养肝柔肝,治疗肝旺肺弱之咳血(348案);配茯苓、茯神健脾化痰,培土生金,治疗肺肾不足,经治咳止后体虚未复,肌瘦纳少(061案)。简斋先生临床喜用二陈汤调理杂病,在当时有“老二陈”之称,并常以麦冬配入二陈汤,可燥湿化痰、理气和中而不伤阴。

     03

     淡干姜拌北五味子

     五味子酸收,可敛肺气而滋肾水,生津收汗,涩精止遗;干姜辛散温通,逐寒邪而发表温经,燥脾湿而止呕消痰。以淡干姜拌五味子,一收一散,一开一合,互制其短,而展其长,两者相配,散寒蠲饮而无温燥之痹。简斋先生治咳嗽、咳喘等均会使用该药对,并配伍他药。如肺肾气虚、寒饮内停证,伍以桂枝汤(013 案)、小青龙汤(393案)温肺化饮,使肺气得以内守,寒邪得以散发,饮邪得以温化;肺肾阴虚证,伍以沙参麦冬汤(079案)敛肺滋肾,有金水相生之妙。

     邹润安《本经疏证》曰:“《伤寒论》中,凡遇咳者,总加五味子、干姜,义甚深奥,经云‘脾气散精,上归于肺’,是故咳虽肺病,而起源实主于脾,惟脾家所散上归之精不清,则肺家通调水道之令不肃……干姜温脾肺,是止咳之来路,来路清则咳之源绝矣;五味子使肺气下归于肾,是治咳之来路,来路清则咳肃降矣。”

     04

     蛤粉拌阿胶

     蛤粉为蛤蜊等贝壳经煅制粉碎后的粉末,可清肺热、滋肾燥、降痰清火、止咳定喘,用于治疗咳嗽、胸痛、咯血等。与药物同制,可祛除药物的腥味,增强疗效,称为“蛤粉炒”,主要用于烫制阿胶。《本经逢原》记有蛤粉“炒阿胶、鳔胶用之,以其味咸能发滞性也”。阿胶为马科动物驴的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具有补血滋阴、润燥止血作用,主治血虚萎黄、肺燥咳嗽、劳嗽咳血等。蛤粉拌阿胶可降低阿胶的黏滞性,制约其滋腻助湿之弊,发挥其有效作用。两药合用,补肺体而润肺阴,纳气补血止血而润燥。

     简斋先生用此药对,配以白芍,治疗肝旺肺弱之咳血(348案);配以白芍、沙参,治疗阴液未复,络脉失养之咳血(359案);配以六味地黄丸,治疗肺肾不足之咳血(360案)。此外,简斋先生还灵活运用蛤粉拌青黛以清肝泻肺、化痰止咳,治疗肝旺肺燥之咳血(343 案);蛤粉拌地黄(炭)以养阴清热、凉血止血,治疗气滞血瘀、屡愈屡发之咳血(361案);桃仁拌阿胶以祛瘀生新、养血和血,治疗经事过时而至、量少色黑、腹胀(499案);蒲黄炭拌阿胶以活血化瘀、调经止血,治疗气阴大虚之崩漏(524案)。

     05

     白檀香(木香)拌丹参

     白檀香是檀香的一种,以“皮洁而色白”者为最优,含挥发油,气味芳香,具有调畅情志、镇静安神、疏肝和胃、宽胸理气、散寒止痛等功效,《本草备要》云其“调脾胃,利胸膈,为理气要药”。木香为菊科植物木香的干燥根,《本经逢原》云:“木香气香味厚,不独沉而下降,盖能理胃以下气滞,乃三焦气分之药;兼入肺、脾、肝三经,能升降诸气。”丹参专走血分,祛瘀生新,养血活血,李时珍云“盖丹参能破宿血,补新血,安生胎,落死胎,止崩中带下,调经脉”(《本草纲目》),故前人有“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之说。

     简斋先生常用此药对治疗气滞血瘀所致腹痛(168案)、胁痛(221案)、痛经(537案)等病证,取“丹参饮”之意,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两者相配,一气一血,气血双调,可引檀香(木香)入血以行血中之滞,助丹参祛瘀生新,达气行则血行目的。

     06

     吴萸拌川楝子

     吴茱萸味辛,性善下行而温肝肾,暖胞宫,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川楝子味苦性寒,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二药均入肝胃经,但性味相反,拌制后可反佐用药,更好地引药入肝胃经。

     《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言:“医用吴萸、川楝,苦辛温佐苦寒降泄。”可用于少腹瘕聚,痛甚带下。简斋先生常用此药对治疗肝胃寒凝气滞所致的腹痛(167案)、胃脘痛(144案)、痛经(541案)、闭经(533案)等痛症。这与白檀香(木香)拌丹参主要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痛症不同,可见先生辨证用药之精妙。

     简斋先生临证用此药对的常见配伍:下虚寒湿之痛经(546案),配伍二陈汤以理气化湿;冲任虚寒之产后腹痛(576案),配伍小茴香、当归以温经活血;肝郁阴虚之胃脘痛(145案),配伍白芍、生地以养血柔肝。

     07

     天麻配池菊

     天麻入肝经,平肝息风力强,《本草汇言》谓其“主头风,头痛,头晕虚旋,癫痫强痉,四肢挛急,语言不顺,一切中风,风痰”。池菊又名滁菊,主要产自安徽省滁州市,为道地药材,名列“中国四大药”之首。《本草经疏》云:“菊花专制风木,故为去风之要药。”天麻配池菊,与《审视瑶函》中的天麻汤、桑丹杞菊丸方义相似,均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之功,用以治疗肝阳上亢导致的头痛、眩晕、中风等证。简斋先生常用此药对,并随证配伍。如肝血亏虚者(246案),加入当归、白芍、生地以养血柔肝;瘀血阻络者(240案),加入桃仁、川芎、当归以活血化瘀;肝肾亏虚者(243案),加入女贞子、穞豆衣以补益肝肾等。

     08

     银胡配鳖甲

     银柴胡甘苦微寒,直入阴分,清热凉血,善退虚热而无苦泄之痹,《本草正义》云其“退热而不苦泄,理阴而不升腾,固虚热之良药”;鳖甲咸寒,既能滋阴潜阳,又可引药直入阴分以清虚热。

     二药源于清虚热之代表方清骨散,简斋先生每遇外感发热、内伤发热、产后发热、虚体感冒等证属阴虚者,必以两药相须相长,增强清退虚热的效果。对于阴虚伤风者,配伍柴胡枳桔汤(373案)、桂枝汤(371案)养阴疏风,和解表里;对于阴虚余邪未清者,配伍清络饮(374案)、沙参麦冬汤(375案)清养托化,滋阴清热;对于伏邪伤营者,配伍归脾汤(474案)、加减复脉汤(423案)调和气血,养阴生津。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邹云翔手录张简斋孤本医案赏析》,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

    

     (扫描二维码或者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

    

     内容简介

     本书特色:①资料珍稀:张简斋为金陵医派大家,临床诊治炉火纯青,仅存的这625则孤本医案,几乎涉及临床各科病证,是学习、研究、传承张简斋独特学术思想、丰富临证经验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②手迹精美:邹云翔为医界鸿儒,不仅医术高超,而且书法亦佳,是现代中医界杰出的书法家。其手抄的医案原文行书小楷,如行云流水,秀丽飘逸,与张简斋简约精妙的稀珍医案,堪称珠联璧合,充分展现了老一辈医家脉案之精美和中华传统文化的韵味,颇具欣赏和收藏价值;③整理详尽:该书由邹云翔之女、国医大师邹燕勤教授领衔,邹氏团队临床专家倾注精力,悉心整理,不仅有对每则医案的深入解析,而且还有对张简斋学术思想和临证诊治思路及特色的提炼、总结,为我们坚守传统医学文化,立足传承基础上的创新,树立了很好的样板。④装帧精美:由曾多次获得“最美的书”奖项的知名设计师亲自操刀,按“最美的书”的要求整体设计,从版式到封面,从纸张到印制,都力争完美,整本书文雅大气,翻阅舒适,赏心悦目,堪称精品。

     本书内容精彩,装帧精美,是一部兼具学术传承、临证参考以及欣赏收藏价值的精品大作。

     主审介绍

     邹燕勤教授,第三届“国医大师”,全国名老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首届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全国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首批“江苏省名中医”,首届江苏省“国医名师”,孟河医派名医费伯雄之第四代传人,邹氏肾科医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中医院全国中医肾病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博大肾科医院名誉院长。师承其父、一代名医邹云翔,是邹云翔学术思想的传承人及发扬者。

     END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张钢钢,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小编微信号:congcong-0423,欢迎投稿唠嗑。

    ● 精细四诊——正确归纳基础病机的前提

     ● 析熊老临证医案,悟中医成才之道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出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