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敏:我是这样走上膏方之路的
2023/2/15 11:02:15 中医出版

    

    


    

    导语:本文摘自《杨志敏岭南膏方菁华》,是杨教授的自序,文中详细描述了杨教授如何学习膏方的经历,与各位读者共赏。

     我出生于中医世家,自幼随父出诊,有感阴阳五行之玄奥、四气五味之精妙,耳濡目染之下,我走进了中医药大学的殿堂,成为一名中医师。

     诊余翻阅古籍,常惊叹于先贤运用膏方调治疾病的精妙,然因当时膏方多盛行于江浙沪一带,岭南鲜有关于膏方的记载及运用先例,临证无法亦不敢使用,故常以为憾。

     所幸2001年在恩师邓铁涛教授和时任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吕玉波的组织下,广东省中医院开启“全国名老中医师带徒”工程,诚邀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到南粤授课带徒,以“集体带、带集体”的形式继承绝学,培育人才。

     孟河医派传人、沪上名家、“膏方圣手”、全国名老中医颜德馨教授亦在专家之列,后经层层筛选,我很幸运地成为了颜老的入室弟子。

     颜老幼承家学,习文学医,后受膏方大家秦伯未亲炙,认为“膏者,天之芳渥,犹美醁也;滋者,地之甘浆,犹琼汁也”“圣人设膏滋以润泽济之”,临证中充分运用本草的生物效价以补益脏腑、固本清源,助其生化,为中医膏方届扛鼎级人物。

     为更好传授膏方之要妙,彼时已过耄耋之龄的颜师特意将相熟病友约到家中,从望闻问切到病史采集,从铺陈研墨到脉案书写,从方药法度到饮食宜忌,事无巨细均亲自示范,毛笔蘸墨挥毫、笔走龙蛇间一张方子便已开好,一方朱印端端正正落款于末,医艺一体,庄雅兼备。

     赞叹仰慕之余,更加勤勉学习,白日侍诊,夜里则反刍当日脉案处方,常挑灯至天明,尤恐枉费恩师一番教导。

     待见我逐渐习得膏方开方之要领后,又经其引荐至沪上老字号药店学习膏方制作。虽事已过廿载,恩师谆谆教导、循循善诱仍历历在目,时常感怀。

     学成返粤后,随着开具膏方经验的逐年积累和前来求膏患者人数的增加,结合岭南地域的时令气候特点和人群体质特征,临证中逐渐形成了基于中医和态健康观的十观与六法。

     在膏方推广方面,携手团队就制膏工艺、膏方包装、协定膏开发、疗效评价、科学研究等方面展开技术和科研攻关,先后推出健脾养胃膏、清脂化瘀膏、舒心安神膏、温经养血膏等多款院内协定膏。

     又得医院 和各联盟单位的支持,于2010年举办首届岭南膏方节,至今已连续举办12年,通过现场膏方知识讲座、膏方品尝、体质辨识、膏方义诊等系列活动,使膏方 进入寻常百姓生活,如今每年冬至常有不少膏方粉丝患者携其家人同来开膏。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关注到了膏方的疗效,也表露了对膏方的 学习需求和热情,因此有了此书的撰写。本书围绕岭南膏滋方的起源发展、临证经验总结、医案医话展开,并附录相关科研的部分成果,希望对后来者有所裨益。

     时正值羊城六月,二沙岛分院的“名医树”已枝叶扶疏、郁郁葱葱,距其植下之时,已逾廿载。

     愿恩师倾囊相授之学,如此木般在南粤之地植根生长, 传承发扬,成一方佳林,福荫一方百姓。

     本书特色与亮点

    01体系完备:杨志敏首倡“十观六法”作为膏滋方订制方略,以“和态健康观”作为开具与订制膏方的目标和追求,以“天人观”“阴阳观”“形神观”“脏腑观”“津液观”“气血观”“体病观”“扶阳观”“补泻观”作为开具膏方的策略和抓手;以“温其气”“固其精”“升其陷”“降其逆”“通其滞”“和其胃”作为遣方用药的法度和要点。02治验实用:具体到膏方在心系、肝系、脾胃系、肺系、肾系、妇人病、肢体经络系、气血津液系疾病等方面的运用,读者既可窥见颜老学术治验又可领略杨志敏在岭南地域的传承与发挥。03叙事生动:以“炎热蒸湿亦需养”“颜师沪上倾囊授”“志扬绝学过五关”“风靡岭南写新篇”等为章回标题,向读者完整呈现岭南膏方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岁月印记。膏方源于江浙地区,由杨志敏率先带到岭南生根、成长、壮大。岭南与江南在地域民俗文化、人群体质、产业链等各个方面的差异,注定其在岭南必须独自闯出一条新路。04考证详实:在“追古探源话膏滋”中,我们以当代为时空起点,检阅、整理大量文献资料力图清晰地为读者呈现与膏滋方相关的发展与嬗变史。在“百年膏滋薪火传”中,我们以丁甘仁、秦伯未、陈存仁、颜德馨等人的医案、著作为依据,以膏滋方之“形”与“神”为主线,向读者展现这门学问何以能在百年间迎来迅速发展,成为内服膏方中的佼佼者与代表。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杨志敏岭南膏方菁华》,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

    

     (扫码或点阅读原文购书)

    

     内容简介

     全书分中华膏滋方源流、岭南膏滋方源流、岭南膏方方略、岭南膏方应用、岭南膏方医话及附录共6章节,分别对膏滋方源流脉络予以梳理,对膏滋方岭南化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事件予以叙述,对杨志敏订膏方略以“十观六法”予以系统介绍,对其相关膏方治验按各脏腑系统予以分类解读,对有代表性的音视频资料予以整理,力争从多个纬度向读者全面呈现杨志敏对岭南膏方学术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作者简介

     杨志敏,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青年名中医,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继承人,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历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膏方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膏方专业委员会首届主任委员、岭南膏方联盟发起人和负责人等。

     长期从事中医健康状态辨识和治未病研究、中医睡眠学以及岭南扶阳学术思想研究,先后主持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973项目”“十二五”行业专项、省部共建中医湿证重点实验室“中医湿证早期预警与干预”方向以及省部级课题多项,获得省部级奖多项。

     师承国医大师颜德馨、张学文,深受邓铁涛、樊正伦、李可等名医大家学术思想影响,精研“长桑君”脉法,融各家所长。重视人与自然,人体内部的整体、协调、统一,倡导“和态健康观”,以六法统诸病,临证灵活运用经方、膏方、药膳以及针刺、砭石、艾灸等中医特色疗法,尤擅诊治难治性失眠及各类疑难杂病。

     END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杨志敏岭南膏方菁华》,由中医出版编辑,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小编微信号:congcong-0423,欢迎投稿唠嗑。

    ● 抵当汤证与重症感染

     ● 扶阳四代家传:郑卢医学到底有什么特色?

    

    

    点阅读原文,一键下单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出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