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遗失的筋穴
2023/2/18 12:55:14 中医出版

    

     在《内经》时期,关于经筋病的治法就已经很丰富了,但是理论可能不是太完整。

     我用“可能”这个词是为了说明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实际上最近几十年,我们的经筋医学发展还是比较迅猛的。

     黄敬伟、薛立功、宣蛰人等老先生在经筋医学领域都有非常大的贡献,他们的著作大家应该去看看。

     现代医学在经筋领域的发展也非常迅速,出现了很多理论和治法。尤其是 《解剖列车》的问世可能会引发新的治疗革命。

     我们可以把其中一些观点拿过来丰富我们的理论。我也重点论述了为什么要先讲经筋。

     讲到这里,我们要重点探讨两个概念:一个是筋穴,一个是经筋。

     在我的学术体系里,我把广义的穴位分为皮穴、筋穴、脉穴、骨穴、神经穴和气穴。

     教科书上的穴位我理解成狭义的气穴。因为气穴最难讲清楚,所以我们放在最后再讲。

     我们之前讲皮部的时候已经讲了皮穴,顺便也把脉穴讲了一部分,脉穴的另外一部分放在后面讲,我们先来讲筋穴。 当然筋穴这个概念也不是我巧立名目,只是为了便于说明,所以才取了这个名字,实际上黄经纬老先生和薛立功老先生也提出了筋穴的概念,我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来借用这个概念。

     中医界有个很不好的现象那就是都喜欢自立门户,都是老祖宗的东西,非得拿出来冠上自己的名字。

     那么我的学术是没有门派的,只是换了一种视角,用和教科书不太一样的视角来讲述我们的针灸医学。而且我所有的观点都不是原创,都是吸收别人的学术思想,这一点要特别强调一下。

     经筋是以肌肉链条为主要物质基础的,所以我们就得先讨论肌肉。这里所说的肌肉主要是指骨骼肌。骨骼肌是很容易发生病变的,因为我们总是在不停地使用它。

     那么骨骼肌的病变主要是发生在哪些地方呢?一个呢是应力比较大 的地方,比如肌肉的起点、止点、肌腹,以及肌腹和肌腱交接的地方。

     还有一个是多块肌肉重叠的地方,因为这些地方经常摩擦,所以容易受损。上述的这些地方往往就是筋穴所在了。

     之前讲皮穴的时候就讲了,上帝考虑到我们人类没有那么聪明,所以尽量让我们自己能够轻易地找到开关,所以筋穴找起来也相对容易。无论是从自觉症状还是他觉症状看,都比较容易。

     总之在经筋系统上出现的非正常表现,我都称其为筋穴。

     这里讲一下自觉症状,首先我们比较熟悉的是疼痛。大部分的经筋疾病都是以疼痛为主诉的。再一个就是感觉筋比较紧,就是我们常说的筋缩。还有筋比较酸软无力,就是我们常说的筋纵,还有感觉筋发凉或者发热,等等。这些都是自觉症状。 他觉症状也比较明显,比如我们给患者做检查的时候,有的地方按压疼痛比较明显。有的地方有筋结,这个筋结可以是颗粒状的,也可以是条索状的,有可能是点状的,有可能是线状的,也有可能是面状的。

     有的地方肌张力比较高,有的地方肌肉萎缩。有的地方温度不一样。这个经筋的温度和皮温的感受方式略有差别。皮温是用手一搭就能感觉到这个地方比较冷或者比较烫。

     但是这个经筋的温度呢,要把手放在皮肤上慢慢体会,大 部分经筋温度的异常也伴随着皮部温度的异常。但是有时候它们俩并不同步,这个需要好好体会。一开始把手往那里一搭是感觉不到异常的,因为皮温是正常的,这个时候需要稍等片刻,平心静气,慢慢体会。

     过一会便会感觉到有一股凉气或者热气慢慢地渗出来了,这个透出来的温度才是经筋的温度。这个需要多多练习,多多体会。

     总之,筋穴相对容易找到。只要是经筋系统的异常表现都可以算作是筋穴。而且筋穴有着明显的分布规律,那就是在肌肉的起止点,肌腹、肌腱和肌腹交接的地方,肌肉重叠的地方,等等,如果熟悉解剖的话,这些筋穴找起来 还是比较容易的。

     还有一点,筋穴和气穴很多都近乎重叠,我们提倡要揣穴,揣穴的时候经 常会发现这些阳性的反应点并不是在三边或者是三间,而是就在经筋上。

     比如环跳穴,我们扎的是什么?主要是臀大肌、梨状肌和坐骨神经,如果我们的治疗靶点是这些,那么我们扎的是环跳筋穴。如果我们的作用靶点不是这像《九针十二原》里讲的“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 我们扎的就是环跳的气穴了。

     既然扎的是同一个地方,那么是不是有必要这样划分呢?在我的理论体系里是划分的,因为筋穴和气穴的刺法是不同的。听我讲到最后大家会明白的。

     我们身上穴位有几千个,但是这些穴位的类型并不相同,我们很少去进行分类。即使有分类,也基本上是按照方脉的体系来分类,足三里是补气的、命门是补阳的,等等。

     我这里就是想从“五体”的视角做一些简单的划分。当然很多穴位既是筋穴,又是气穴,就是说它是一个复合型的穴位,很难把它划分,只能模糊化处理。在接下来我讲经筋的时候会借用穴位的名称,但是为了区分,我会表明筋 穴这个概念。

     比如承山筋穴,一般就是指在承山穴附近的筋穴,承山筋穴很多时候和承山气穴在位置上是重叠的。但是我们的筋穴是以揣穴为准,要找到经筋异常的证据。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兼山闲庭广义针灸串讲》,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

    

     (扫码或点阅读原文购书)

    

     内容简介

     中医传统针灸理论基本以经络、经筋、皮部等为框架,本书回溯《黄帝内经》,通过临床实践总结,以讲稿形式,从“进化论视角”以及“人体本能论视角”,深入浅出地梳理并还原了《黄帝内经》“五体刺”的理论框架。在对中医以及少数民族医学的针具、刺法以及民间疗法进行长期研究后,依据“五体刺”的理论框架进行了分类,并列举了数十个临床病案以指导临床。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对中医针灸理论与实践产生提供一定参考和借鉴,为针灸学术发展提供助力。本书可供中医针灸专业师生及临床工作者阅读参考。

     END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本文节选自《兼山闲庭广义针灸串讲》,王鹏著。由中医出版编辑发送,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小编微信号:congcong-0423,欢迎投稿唠嗑。

    ● 辨证要抓大方向,万病不出阴阳!

     ● 新书资讯 | 兼山闲庭广义针灸串讲

    

    

    点阅读原文,一键下单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出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