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就是太子参没有收录到《本草纲目》的原因!
2023/2/18 12:55:14 中医出版

    

     太子参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的功效,用途广泛。可是 《本草纲目》却没将它收录进去,是李时珍的遗漏吗?不,这里 面还有一个传说呢。

     相传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为出版《本草纲目》,日夜兼程赶到南京,住进了一家客店。

     入夜,他忽然听到一名妇女在呻吟。“隔壁何人患病?”李时珍忍不住询问店小二。“是贱内患病,已有几天了!”店小二回答他。“有病为何不 去求医?”“先生有所不知,我们虽然在此开店,但赚来的钱还不够一家七口人的柴米油盐……”

     李时珍十分同情他们,于是起身随小二入内房为他的妻子诊病。“近来她的饮食如何?”李时珍一边搭脉,一边问道。“好几天没米下锅了,她只吃一些番薯干,我们是靠孩子挖来的野菜根充饥的。”

     李时珍走过去,拿起一篮野菜细细地看了看,从中拈了一株野菜根,放在嘴里尝一尝,对店小二说:“这是一种药,可治你妻之病。从哪里采来的?”“城外紫金山上!”店小二答道。

     李时珍随手掏出一锭银子放在桌上说:“明天去买点米,把这药先煎给你妻服,服了就好!”店小二感激得双膝下跪,连声道谢!

     次日,店小二的妻子服了药,病果然好了。小二把李时珍带到紫金山朱元璋太子的墓地,只见那里绿茵如毯,到处都是这种草药。

     因为这种药草长在朱元璋太子的墓地,所以就把它取名为 “太子参”,但他害怕此药一旦传出去,大家都来太子墓地挖药,触犯王法,便没敢把“太子参”写进《本草纲目》里。

     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春秋时期,郑国国王的儿子,年五岁, 天资聪慧,能辨忠识奸,深得国王厚爱。

     但这位王子却体质娇弱,时不时生病,宫中太医屡治不效。后国王张榜遍求补益之药,并悬以重赏。一时间,各地献宝荐医者络绎不绝,但所用皆为参类补药, 却并未奏效。

     一天,一位白发老者揭榜献药,声称非为悬赏,而实为王子贵体、国家大计着想。

     国王对老者说:“尔诚心可鉴,然若药不灵验,怕有欺上之罪吧。”

     老者呵呵笑道:“王子贵体稚嫩,难受峻补之药,需渐进 徐图之。吾有一药,服百日必能见效。”

     于是,王子如法服用老者所献的这种细长条状、黄白色的草根。

     三个月后,果见形体丰满,病恙不染。此时,国王始信老者所言,大喜之余,晋封王子为太子,又急寻老者以封赏,但老者已行踪难觅。

     国王问老者所献之药何名,众皆摇头不知。近臣谏 曰:药有参类之性,拯挽太子之身,就叫太子参吧。于是,“太子参”的药名就由此传开了。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百味中草药的传说(修订版)》,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

    

     (扫码或点阅读原文购书)

    

     内容提要

     本书为温州市中心医院尤荣开医师精心编纂的关于中药的文化读本。中药是传统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能正确运用则效果显著,但关于中药的来源及其名字,以及其功效特点,很多人却会感觉有些不甚清楚。

     本书即通过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入手,通过各种传说事故带您走进中药王国,了解每一味药物的名称由来、功能特点、性味归经等,并通过图片为您展示每味中药的自然形态,使您对之能有直观的感觉。本书内容浅显易懂、生动有趣,非常适合爱好中药的读者阅读欣赏。

     END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尤荣开。由中医出版编辑发送,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小编微信号:congcong-0423,欢迎投稿唠嗑。

    

    ● 《金匮要略》里有一首治神志病不常见的良方,黄煌老师教你怎么用

     ● 听黄煌讲透“麻杏石甘汤”

    

    

    点阅读原文,一键下单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出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