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方子只有三味药,但是复燃元阳的一把好手!
2023/2/19 13:31:57 中医出版


四逆汤(《伤寒杂病论》)
(附:干姜附子汤、通脉四逆汤、白通汤/白通加猪胆汁汤、四逆加人参汤、茯苓四逆汤)
“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痛,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
“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
“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
“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
主治病证:少阴阳微、太阴脾寒。
病证分析:本证以少阴阳微为主,必有火不暖土,火土两败,又因土不治水,水反克火也。
正如《四圣心源》所言:“以丁火虽司气化,而制胜之权,终在癸水,所恃者,生土以镇之。但土虽克水,而百病之作,率由土湿,湿则不能克水而反被水侮。土能克水者,唯伤寒阳明承气一证,其余则寒水侮土者, 十九不止。土溃则火败,故少阴一病,必寒水泛滥而火土俱负,其势然也。”
少阴病元阳羸弱,无以鼓舞心脉,故见脉沉微欲绝;元阳乏绝,卫气无根,温煦固摄无权,故见恶寒、冷汗出;脾主四肢、主升清,火不暖土而见下利、手足厥冷;寒性收引,寒水侮土则见肢体拘急不利。此证乃少阴火衰而周身清冷之证。
方义解析:温补元阳、暖中却寒。附子生用以入少阴心,复燃元阳,《本草正义》载“(附子)生者尤烈,如其群阴用事,汩没真阳,地加于天,仓猝暴 病之肢冷肤清,脉微欲绝,或上吐下泻,澄澈清冷者,非生用不为功”;干姜温中散寒,暖脾制水(水即是寒);炙甘草配伍干姜(甘草干姜汤之意)温中暖脾,并能使药力缓和持久。
此方可解为温补元阳之干姜附子汤加炙甘草以兼扶太阴,或甘草干姜汤之暖脾合生附子以复元阳。若本证病情衍进至脉微而急促、反有热象,此元阳乏竭,水中藏阳上浮,并非真热,阴阳倾颓之际,又当从通 脉四逆汤(请见附方中)。
附子生入少阴心、炮入太阳入经络。
仲景所用附子,急救少阴元阳衰败时取生附子,至多取大者一枚。
外邪来犯、太阳急症需速攻时取炮附子,且剂量可稍大,如桂枝附子汤取炮附子三枚。此皆一剂投之,中病即止。
太阳卫虚,精微失摄者,取一枚炮制。病情愈缓则取量越小,相对疗程也越长。而久服之方若需附子,必炮制入丸,如肾气丸,剂量占比轻微,且需与扶正之品配伍。
《医学衷中参西录》谓:“附子、肉桂,皆气味辛热,能补助元阳,然至元阳将绝,或浮越脱陷之时,则宜用附子而不宜用肉桂。诚以附子味厚,肉桂则 气味俱厚,补益之中实兼有走散之力,非救危扶倾之大药。
观仲景《伤寒论》 少阴诸方,用附子而不用肉桂可知也。”张氏此观点可资参考。
纵观仲景姜附同用之方:凡用生附子必配干姜,以入少阴心与太阴脾,取 其温补元阳、温中散寒,如诸四逆汤;凡用炮附子必配生姜,主入太阳膀胱,取其温经化气行水、外逐寒湿,如桂枝加附子汤、甘草附子汤等。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一气周流经方义》,点击阅读原文或者扫描二维码可直接购买电子书

(扫码或点阅读原文购书)

内容提要
本书从阴阳升降、五行相易、天人相应等中医基础理论谈起,按照阴阳五行、脏腑生理归类并分析经典方、常用方。同时因处于共同的中医学理论框架,本书将六经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不同的辨证方式融汇于脏腑升降一气周流理论之中,从协调阴阳升降周转的角度,以五行周易之道分析、归类方剂,从更高维度的全局分析理解某一局部的生理病理以及对应方药,较之平常方剂书另有一番新意。本书图文并重,论理严谨,方义分析简明清晰,对于中医方剂学的学习和研究具有参考价值,可供中医临床工作者及方剂、药物研究者阅读借鉴。
END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本文节选自自《一气周流经方义》,崔瀚博编著。由中医出版编辑发送,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小编微信号:congcong-0423,欢迎投稿唠嗑。
● 自选医案,万里挑一;典型完整,真实可信
● 泌尿系感染还可能和肝火有关


点阅读原文,一键下单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出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