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方临证也需要运气理论,更要具备“天人观”
2023/2/22 11:18:45 中医出版

杨志敏认为,天人观是中医整体观念、“ 天人合一”思想在膏方中的概括与运用。
秋冬时节是服用膏方助阳气收藏、修复,为来年人体升发提供能量的 最佳时节。自然环境的变化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的生命活动,当年秋冬、来年春夏的时令特点及运气特征常会对人体产生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订制膏方时关注年运、岁候。
四时气候可影响脏腑功能但未立即发病,成为伏藏体内,随时可能诱发病证的“伏邪”“故邪”。
当人体因情志不遂,或者饮食劳逸,或者重新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便会形成新感之邪与“故邪相袭”“因加而发”的“伏气致病”。
所谓“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即属于此。
再次,相同的致病邪气也可以因为季节气候的不同,引起不同的脏腑组织发病,以及发生不同性质类型的病证。
例如同为风寒湿致痹邪气,若“以冬遇此者为骨痹,以春遇此者为筋痹,以夏遇此者为脉痹,以至阴遇此者为肌痹,以秋遇 此者为皮痹”(《素问·痹论》)。
最后,《内经》还根据四季气候变化规律阐述脏腑病理变化特征。如在论证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的重要观点时指出:“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 之。人与天地相参,故五脏各以治时,感于寒则受病 …… 乘秋则肺先受邪,乘春则肝先受之,乘夏则心先受之,乘至阴则脾先受之,乘冬则肾先受之。”(《 素 问·咳论》)
自然环境主要包括自然气候和地理环境,古人以“天地”名之。人体会随季节气候的规律性变化而出现相应的适应性调节,当调节障碍时又会出现感邪发病 及相应的不适。
运气理论是人们在长期对天体、气象、物候,尤其是人体生命现象的反复 观察、验证的基础上,在精气—阴阳 —五行思想指导下,以干支甲子为推演工具和记录符号形成的。
运气理论认为:
1
气候变化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其变化规律与日、月、星、辰的运行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2
气候变化对生物体、尤其人类生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
不同年份、一年的不同时段,存在着气候变化的差异,不同的气候变化对人体的生理、病理有着不同的影响。
4
天体运行—气候变化—生命活动之间的变化规律是可以认识的,掌握这一规律,就可以更有效地指导生命科学相关问题的研究。
五运六气学者毛小妹提出“ 运气印记”之说,该学说认为:
①依据天干推演的岁运太过与不及信息可推断其相对易病的3个脏腑,可确定病位所在。凡出生于岁运太过之年者,其相对应的脏腑功能较强,为强脏,故乘其所胜而薄所不胜,由此可建立岁运太过之年的“ 平衡三角”;凡出生于岁运不及之年者,其相对应的脏腑功能较弱,为弱脏,故其所乘妄行,所不胜薄之,由此可建立岁运不 及之年的“平衡三角”。
②依据地支推演的司天在泉属性,可推断人体病性特点。如生于子午卯酉之年者,病性偏于燥热;生于寅申巳亥之年者,病性偏于风火;生于辰戌丑未之年者,病性偏于寒湿。杨志敏在认可毛氏之说的基础上,尤其强调临证使用运气理法时,需立足于“ 天人合一”之道,遵“ 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之旨,依据脏腑强弱与运气 胜复规律谨守病机,并通过药物四气五味的配伍化合,折其郁气,赞所不胜,从而执简驭繁,规避固守因循之弊。
本文摘自《杨志敏岭南膏方菁华》,具体详细医案见书中。
本书特色与亮点
01体系完备:杨志敏首倡“十观六法”作为膏滋方订制方略,以“和态健康观”作为开具与订制膏方的目标和追求,以“天人观”“阴阳观”“形神观”“脏腑观”“津液观”“气血观”“体病观”“扶阳观”“补泻观”作为开具膏方的策略和抓手;以“温其气”“固其精”“升其陷”“降其逆”“通其滞”“和其胃”作为遣方用药的法度和要点。02治验实用:具体到膏方在心系、肝系、脾胃系、肺系、肾系、妇人病、肢体经络系、气血津液系疾病等方面的运用,读者既可窥见颜老学术治验又可领略杨志敏在岭南地域的传承与发挥。03叙事生动:以“炎热蒸湿亦需养”“颜师沪上倾囊授”“志扬绝学过五关”“风靡岭南写新篇”等为章回标题,向读者完整呈现岭南膏方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岁月印记。膏方源于江浙地区,由杨志敏率先带到岭南生根、成长、壮大。岭南与江南在地域民俗文化、人群体质、产业链等各个方面的差异,注定其在岭南必须独自闯出一条新路。04考证详实:在“追古探源话膏滋”中,我们以当代为时空起点,检阅、整理大量文献资料力图清晰地为读者呈现与膏滋方相关的发展与嬗变史。在“百年膏滋薪火传”中,我们以丁甘仁、秦伯未、陈存仁、颜德馨等人的医案、著作为依据,以膏滋方之“形”与“神”为主线,向读者展现这门学问何以能在百年间迎来迅速发展,成为内服膏方中的佼佼者与代表。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杨志敏岭南膏方菁华》,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

(扫码或点阅读原文购书)

内容简介
全书分中华膏滋方源流、岭南膏滋方源流、岭南膏方方略、岭南膏方应用、岭南膏方医话及附录共6章节,分别对膏滋方源流脉络予以梳理,对膏滋方岭南化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事件予以叙述,对杨志敏订膏方略以“十观六法”予以系统介绍,对其相关膏方治验按各脏腑系统予以分类解读,对有代表性的音视频资料予以整理,力争从多个纬度向读者全面呈现杨志敏对岭南膏方学术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作者简介
杨志敏,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青年名中医,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继承人,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历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膏方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膏方专业委员会首届主任委员、岭南膏方联盟发起人和负责人等。
长期从事中医健康状态辨识和治未病研究、中医睡眠学以及岭南扶阳学术思想研究,先后主持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973项目”“十二五”行业专项、省部共建中医湿证重点实验室“中医湿证早期预警与干预”方向以及省部级课题多项,获得省部级奖多项。
师承国医大师颜德馨、张学文,深受邓铁涛、樊正伦、李可等名医大家学术思想影响,精研“长桑君”脉法,融各家所长。重视人与自然,人体内部的整体、协调、统一,倡导“和态健康观”,以六法统诸病,临证灵活运用经方、膏方、药膳以及针刺、砭石、艾灸等中医特色疗法,尤擅诊治难治性失眠及各类疑难杂病。
END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杨志敏岭南膏方菁华》,由中医出版编辑,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小编微信号:congcong-0423,欢迎投稿唠嗑。
● 抵当汤证与重症感染
● 扶阳四代家传:郑卢医学到底有什么特色?


点阅读原文,一键下单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出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