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敏的私藏膏方献给大家,可巧治疲劳
2023/2/25 10:54:24 中医出版

    

    


    

     所谓疲劳,又称疲乏,是主观上一种疲乏无力的不适。感觉疲劳不是特异症状,很多疾病都可引起疲劳,不同疾病引起不同程度的疲劳,有些疾病表现更明显,有时可作为就诊的首发症状。

     现代中医认为,疲劳为一病证名,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是必须重视的新病种,归于亚健康范畴,其病位涉及五脏六腑, 主要以脾、肝、肾为主;其病机则多为元气耗伤、精血不足之虚证,与心理变化 (或不畅)因素相关。

     尽管杨志敏身兼数职,工作压力大,休息时间少,但身边的人仍说她多年来的变化不大,甚至比照片上看起来气色还要好,这得益于膏方给予她在精、气、 神方面的调养。

     现将这料她为自己开具的,有补肾气、调和五脏、抗疲劳功效的膏方分享给40岁左右,工作繁重、压力大的现代都市男女。

     处方

     红参120g(另煎,冲),熟地黄240g,山药 300g,山茱萸150g,茯苓90g,泽泻90g,枸杞子120 g,淫羊藿90g,巴戟天90g,牛膝90g,沉香30g,肉桂30g,砂仁 60g,菖蒲60g,川芎120g,葛根150 g,鹿角胶60g(烊化),龟甲胶60g(烊化),红糖 250g。

     制作步骤

     ①浸泡:将除胶类外的中药饮片洗净后用水浸泡;把龟甲胶和鹿角胶浸泡于半碗黄酒中,备用。

     ②煎煮:待所有药材尤其是根茎类药材泡软后,倒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先用大火煮开,转小火煮1小时左右后倒出药汁。继续往锅中加入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 1小时左右后倒出药汁。如此反复,共煎煮3次,保留3 次的药液。

     ③浓缩:将3次煎煮所得药汁混合后过滤,倒入小锅中,大火浓缩药汁,浓缩到水蒸汽明显减少时即可。

     ④收膏:把装有黄酒、 龟甲胶和鹿角胶的碗隔水蒸 5~10分钟,待烊化彻底后,倒入浓缩的药汁中。加入糖,搅拌至膏能沿搅拌棒边呈片状垂下或滴下,即可关火。

     ⑤存放:将熬好的膏方倒入事先准备好的干燥瓷罐内晾凉,晾好后盖好盖子放入冰箱内保存。

     服用方法

     每天早上空腹舀一汤匙,噙化或用温开水冲服。

     注意事项

     ①膏方制作后,应让其充分冷却,方可加盖保存。②膏方应存 放在瓷罐(锅、钵)中,亦可以用搪瓷烧锅存放,但不宜用铝、铁锅作为盛器。③服用过程中如出现肠胃不适、舌苔厚腻时先暂停服用,好转后再继续服用。停 止服用期间可喝普洱茶、陈皮水等缓解上述症状。④膏方的制作繁复,有特定的程序及严格的操作过程,不提倡患者及无相关操作经验者在家制作。

     处方立意

     以六味地黄丸为主方、君方,取滋阴补肾之意;配合淫羊藿、巴戟天温补肾阳,以达阴阳双补之目的;入枸杞子养肝,兼补气血,滋水涵木以期积蓄能量利于来年春天升发。

     滋补的同时,需增加引经药物,如川芎、葛根和菖蒲之品载药上行,沉香、肉桂之类引药下行。脾胃为人体气机升降出入的枢纽,选用红参补中益气,砂仁主醒脾调胃,中土健运则启脾清上达,引诸药归宿丹田,达到补而不滞、补而不腻的效果。

     全方动静结合,气血双兼,兼顾阴阳气血以及心、肝、脾、肾脏,共奏补肾、养肝、益气、健脾之效。

     选用鹿角胶、龟甲胶,一方面能阴阳双补,另一方面可供收膏之用。黄酒可养血,通经脉,辟胶 类的腥臊,既可调畅气血,又可除胶类滋腻。

     糖类在膏方中主要用来改善口感、矫味,不同的糖有不同的功效,应根据个人口味和体质选择。红糖可益气补血、健脾暖胃,适合女性或体虚人群;冰糖可养阴生津,润肺止咳,适合爱上火的 人;蜂蜜可润肠便秘,适合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则不宜使用上述糖类,应使用木 糖醇等代糖。

     本书特色与亮点

    01体系完备:杨志敏首倡“十观六法”作为膏滋方订制方略,以“和态健康观”作为开具与订制膏方的目标和追求,以“天人观”“阴阳观”“形神观”“脏腑观”“津液观”“气血观”“体病观”“扶阳观”“补泻观”作为开具膏方的策略和抓手;以“温其气”“固其精”“升其陷”“降其逆”“通其滞”“和其胃”作为遣方用药的法度和要点。02治验实用:具体到膏方在心系、肝系、脾胃系、肺系、肾系、妇人病、肢体经络系、气血津液系疾病等方面的运用,读者既可窥见颜老学术治验又可领略杨志敏在岭南地域的传承与发挥。03叙事生动:以“炎热蒸湿亦需养”“颜师沪上倾囊授”“志扬绝学过五关”“风靡岭南写新篇”等为章回标题,向读者完整呈现岭南膏方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岁月印记。膏方源于江浙地区,由杨志敏率先带到岭南生根、成长、壮大。岭南与江南在地域民俗文化、人群体质、产业链等各个方面的差异,注定其在岭南必须独自闯出一条新路。04考证详实:在“追古探源话膏滋”中,我们以当代为时空起点,检阅、整理大量文献资料力图清晰地为读者呈现与膏滋方相关的发展与嬗变史。在“百年膏滋薪火传”中,我们以丁甘仁、秦伯未、陈存仁、颜德馨等人的医案、著作为依据,以膏滋方之“形”与“神”为主线,向读者展现这门学问何以能在百年间迎来迅速发展,成为内服膏方中的佼佼者与代表。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杨志敏岭南膏方菁华》,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

    

     (扫码或点阅读原文购书)

    

     内容简介

     全书分中华膏滋方源流、岭南膏滋方源流、岭南膏方方略、岭南膏方应用、岭南膏方医话及附录共6章节,分别对膏滋方源流脉络予以梳理,对膏滋方岭南化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事件予以叙述,对杨志敏订膏方略以“十观六法”予以系统介绍,对其相关膏方治验按各脏腑系统予以分类解读,对有代表性的音视频资料予以整理,力争从多个纬度向读者全面呈现杨志敏对岭南膏方学术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作者简介

     杨志敏,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青年名中医,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继承人,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历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膏方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膏方专业委员会首届主任委员、岭南膏方联盟发起人和负责人等。

     长期从事中医健康状态辨识和治未病研究、中医睡眠学以及岭南扶阳学术思想研究,先后主持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973项目”“十二五”行业专项、省部共建中医湿证重点实验室“中医湿证早期预警与干预”方向以及省部级课题多项,获得省部级奖多项。

     师承国医大师颜德馨、张学文,深受邓铁涛、樊正伦、李可等名医大家学术思想影响,精研“长桑君”脉法,融各家所长。重视人与自然,人体内部的整体、协调、统一,倡导“和态健康观”,以六法统诸病,临证灵活运用经方、膏方、药膳以及针刺、砭石、艾灸等中医特色疗法,尤擅诊治难治性失眠及各类疑难杂病。

     END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杨志敏岭南膏方菁华》,由中医出版编辑,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小编微信号:congcong-0423,欢迎投稿唠嗑。

    ● 抵当汤证与重症感染

     ● 扶阳四代家传:郑卢医学到底有什么特色?

    

    

    点阅读原文,一键下单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出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