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这五点,可有效预防内分泌代谢病
2023/3/10 11:04:09 中医出版

内分泌代谢病的发病主要包括内分泌腺或组织本身病变导致的激素分泌异常、靶器官反应障碍及内分泌肿瘤等几种类型,其发病原因及病理变化既有各自的特点也符合共性规律。现代中医学对于内分泌代谢病病因的认识,在遵从传统的“三因致病”学说的基础上,结合长期的医疗实践观察和经验积累,特别是参考西医学对这类疾病的病因病理研究进展,得到了创新性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我们对于内分泌代谢病的预防保健也应跟上时代步伐,不断丰富完善。
01重视先天遗传因素,优生优育改善体质母体失养,胎元不固,或母体于妊娠时接触邪毒疫气,均可造成先天禀赋不足、肾气不充,机体发育异常,特别是骨、髓、脑的发育异常或迟滞,出现呆小症、侏儒症、先天耳聋等,这些与先天孕育相关的疾病目前大部分可通过先进的产检手段及早发现及时终止,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
在内分泌代谢病中,碘缺乏主要影响神经系统发育,尤其是在胎儿和婴幼儿时期,可造成不可逆转的智力损害,通过摄入足够的碘即可以预防这些疾病。孕前及孕早期甲状腺功能的检测,对部分碘缺乏人群补充甲状腺素可有效避免胎儿和婴幼儿的神经损伤。
2型糖尿病是目前发病率较高、遗传因素影响明确的代谢类疾病,对于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也应从饮食起居方面进行早期干预,防止疾病的产生和发展。
02合理健康饮食饮食水谷是后天调养的重要手段。后天失养则包括太过和不及两个方面。太过体现在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脾胃壅滞,精微运化失常,造成代谢产物在体内堆积,这些都是肥胖症、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代谢类疾病的主要病因。
饮食调节是配合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环节,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摄入要合理,同时配以新鲜蔬菜、水果、豆类等,禁止食用刺激性、油炸食品,不吸烟、不饮酒,遵循低糖、低脂、低盐、高维生素、高纤维素的饮食原则。不及体现在饥饱无常,或过度节食,损伤脾胃,而成消瘦、痿证等。如神经性厌食症即因过度节食诱发,应通过心理治疗及健康教育等早期干预以免造成身体功能紊乱的严重后果。
合理健康饮食还包括因水土地域原因造成的微量元素缺乏的防治,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甲状腺疾病,这类疾病与碘缺乏密切相关,所以碘缺乏地区的人群应该积极补充碘盐、海产品、乳制品等富含碘的食品,达到早期预防的目的。
03起居有常现代社会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工作压力增大,造成睡眠、工作、娱乐时间比例失调,熬夜晚睡对神经-内分泌等生理活动有明显的不良影响,久坐不动的工作方式也会对某些器官及代谢功能造成影响,“久坐伤肉、久视伤血”,运动过少、过逸少劳还会导致气机郁滞,气血津液运化失常,诱发代谢类疾病。因此保持规律合理的生活作息和适度运动,是内分泌代谢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保证。
04情志调畅情志因素属于“三因”中的内因,中医认为七情内伤是五脏气机失调的重要原因,其中肝气郁结造成气机阻滞进而形成血瘀、痰火等是最常见的病机变化。
对于内分泌代谢类疾病来说,情志过极、思虑太过是常见病因,如古人已经认识到瘿病多发于女性,这与女性易于忧郁、恼怒的性格特点有关,也符合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女性普遍高于男性的实际情况。
现代社会的工作压力、人际关系均会造成人们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这对内分泌代谢病的发病有很大影响。所以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主动调节情绪,及时进行心理干预,改变单调、紧张的生活方式对保持情绪舒畅、心理健康、预防内分泌代谢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05健康教育针对一些发病率高、病程较长的慢性代谢类疾病,如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规范系统的健康教育是有效防治此类疾病的重要手段。如通过宣传糖尿病的基础知识及早期症状,针对高危人群或有家族史的人应定期体检,主动就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饮食,提高整个社会对糖尿病的认识,对糖尿病的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具有良好的效果。
如我国糖尿病预防领域里程碑式的大庆研究成果,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大幅降低了糖尿病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重大影响。
针对有家族史及危险因素的人群,建议在日常生活中予以中医预防保健的知识普及,将食疗和中医运动结合应用。食疗如山药滋阴补脾、山楂消食降脂、薏苡仁健脾祛湿等,可融入日常饮食中。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医特色运动也应在全民运动中得到普及宣传。
摘自《实用中医内分泌代谢病学》。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沈实用中医内分泌代谢病学》,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

(扫码或点阅读原文购书)

内容提要
本书为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全书从内分泌诸腺体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的中医溯源、中西医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医治疗、名家经验等内容入手,涵盖了常见的下丘脑疾病、腺垂体疾病、甲状腺疾病、甲状旁腺疾病、肾上腺疾病、性腺疾病、儿童内分泌疾病、糖尿病、肥胖症、代谢综合征、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代谢性骨病、血脂异常等疾病,集系统性、全面性、简明性、实用性于一体,是近年来中医内分泌界不可多得的好书。
END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仝小林 朴春丽。由中医出版编辑发送,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小编微信号:congcong-0423,欢迎投稿唠嗑。

● 相应的时辰,伤到对应的穴位,七天不治命要休!
● 腹深似井,针灸诊疗妙趣多


点阅读原文,一键下单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出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