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穴有没有分布规律呢?这里总结了四个
2023/4/7 12:59:00 中医出版

我们之前讲了皮穴,也讲了针对皮穴的一些治疗手段。但是皮穴应该怎么找呢?
之前说了一些皮穴的特征比如丘疹、色斑等,但是这些都是一个个的点或者片,如果这样去找的话就得要求患者脱光衣服了。
那么皮穴有没有分布规律呢?这里就要引申出一个概念——经皮系统。
当然皮穴的分布有一部分是有规律可循的。但是,我目前对于很多皮穴还没有找出它们的分布规律。所以这也就意味着,我这里提出的经皮系统并不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我希望大家共同参与起来,不断完善皮穴和经皮系统的理论。
皮穴分布规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个规律:皮穴是沿着脊柱在背腰部分布。民间的挑治疗法主要都是在 背腰部进行治疗。
第二个规律:皮穴是在脏腑的体表投影区分布。这个分布规律有助于我们 治疗很多脏腑的疑难杂症。就我目前的观察,这两个规律是最为明显的。
我们之前讲皮穴的时候有一部分是有实质的皮穴存在的,比如皮肤的阳性反应等。
但是也有一部分是看不到这些阳性的反应的,比如八虚拍痧,很多时候看不到阳性反应。但是这也是我们的皮穴。
为什么呢?所以我们要讲一下皮穴分布的第三个规律了。
第三个规律:皮穴是沿着十二经络分布的,也就是我们的十二皮部。
十二皮部按手足同名经相合的话就是六经皮部。六经皮部各有自己的名字。太阳皮部称关枢,阳明皮部称害蜚,少阳皮部称枢持,太阴皮部称关蛰,少阴皮部称枢儒,厥阴皮部称害肩。
如果我们找不到阳性反应的皮穴的话,可以选择常规的腧穴,比如足三里。
如果在足三里能找到皮肤的阳性反应更好,如果找不到的话,我们就按照传统的足三里定位来下针。
只是这个时候我们针刺的深度比较浅,只是扎在了 皮部。我们也可以认为我们扎的是足三里的皮穴。如果我们能在委中发现瘀络的话,直接刺血最好,因为会存在一个阳性的皮穴。如果委中这里没有瘀络,我们往往就点刺皮肤,也可以说扎的是委中的皮穴。
我的经验是,如果能发现皮部阳性反应的皮穴,针刺的效果是比扎腧穴的皮部要好的。
第四个规律:皮穴是沿着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分布的。第三个和第四个规律好像并不是那么的明显。
所以我提出经皮系统这个概念也是为了区别狭义的经络系统。十二皮部作为十二正经的附属,是一套单独的理论。根据皮穴分布规律得出来的经皮系统和十二皮部不尽相同。
按照我前面讲的皮穴的定义,那我们人体上的皮穴就太多了。因为皮肤上到处都会长些丘疹或者色素沉着什么的。
这样的话,我们就需要再增加一些条件,比如丘疹按压会不会褪色,汗毛异常到什么程度才算是皮穴。
如果不增加定义的条件,临床上操作难度就比较大。大家在临床中可以增加条件来选择针对性的皮穴。
但是,我还是建议暂时不增加定义的条件。因为我现在也在尝试,是否能找到更好的手段。
比如有的人背部都是丘疹,那么能不能探索出一种方法,把这些丘疹都当作皮穴给处理好?
总之,皮穴和经皮系统是个开放的理论系统,这个理论的完善不是我一个人能完成的。我这次讲课只是简单汇报,希望大家以后共同完善。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兼山闲庭广义针灸串讲》,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

(扫码或点阅读原文购书)

内容简介
中医传统针灸理论基本以经络、经筋、皮部等为框架,本书回溯《黄帝内经》,通过临床实践总结,以讲稿形式,从“进化论视角”以及“人体本能论视角”,深入浅出地梳理并还原了《黄帝内经》“五体刺”的理论框架。在对中医以及少数民族医学的针具、刺法以及民间疗法进行长期研究后,依据“五体刺”的理论框架进行了分类,并列举了数十个临床病案以指导临床。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对中医针灸理论与实践提供一定参考和借鉴,为针灸学术发展提供助力。本书可供中医针灸专业师生及临床工作者阅读参考。
END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本文节选自《兼山闲庭广义针灸串讲》,王鹏著。由中医出版编辑发送,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小编微信号:congcong-0423,欢迎投稿唠嗑。
● 辨证要抓大方向,万病不出阴阳!
● 新书资讯 | 兼山闲庭广义针灸串讲


点阅读原文,一键下单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出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