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入门必看:到底如何学习《黄帝内经》
2023/4/22 11:03:10 中医出版

    

     穿越历史,感悟生命,

     返本求新,

     是研究和发展中医学术必由之路。

     《黄帝内经》包括《黄帝内经素问》和《灵枢经》两部分,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是秦汉以前中医理论的 高水平研究总结。其理论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中医学的发展,为学习中医者必读的经典之一。

     《黄帝内经》的字数约 20万字,是任何中国古籍都很难达到的。而且《黄帝内经》中汉文精炼优美,内容耐人寻味,现代人学习起来,也绝不是件容易的事。

     《黄帝内经》不应该认为是某几个人的著作,而更应该看成是集秦汉以前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大成,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黄帝内经素问》(24卷),汉人编集。唐代王冰注,宋代林亿校正。全书包括摄生、阴阳、脏象、经络、标本、气味、脉色、论治、疾病等项,是阐明得病的缘由和治病之法的一部医学典籍,是我们学习和研究中医学必读的书籍。

     《灵枢经》(12卷),汉人作,宋代史崧音释。这本书阐明了经络脏腑之所以生成和疾病之所以侵犯的缘由,是学习和研究针灸学不可不读的书籍。

     谈到学习方法,我想大家从上大学到硕士、博士,一直在学习,已得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好方法。因为我是跟师学医的,可能学习方法有一点不同之处,在这里实话实说,仅作交流参考。核心便是“研读经义、学有根底”。

     《黄帝内经》的问世, 标志着中医学独特完整的理论体系的形成,是后世医家必读 的临床宝典。纵观历代医家,无不遵循《黄帝内经》之指导,治病救人,著书立说,成名成家,推进中医学术之发展,创新成果之源泉,都是以《黄帝内经》为基石而攀登的。所以,《黄帝内经》被列群经之首,至今仍是学习中医学必读之书,亦是提高中医人才素质的主要课程内容。

     学习方法:因为《黄帝内经》这部书内容较多,一时不能遍览,可首先选读、背诵一些主要原文,是最便捷的方法,多数医家推荐《内经知要》为入门之阶。

     其次扩而充之,参看古今医家注解和研究《黄帝内经》的学术成果。一定要不厌其烦地背诵经文,领悟精义,打下扎实的基本功,学有根底,日后终身受用。

     所以,一定要读经典,并将其学好、学精,也许有人会说背诵是旧社会书呆子的学习方法,今天已不实用,那么,请问你学外语,为什么热衷于背诵单词呢!

     中医学之关键是临床有疗。实际上是有一分功夫就有一 分成色,有几分功夫,就有几分火候,藏不得、掖不得、虚 不得、假不得。医谚曾说过:“脏腑若能语,医师面如土。” 这句话意思是说作为一个好医生,他的理论和临床功底都是很深厚的,过去常说的“要学惊人艺,须下苦功夫”和“书到用时方恨少”,就是告诉我们,要在业务上有成就,必须有扎扎实实的基本功,练出真功夫,掌握真本领。只有做到这些才能进入临床后,灵感发于内而跃然纸上,处方选药,自能巧妙变化,辨证施治,收有成效。

     青年人记忆力最强,精力最旺盛,正是博学的黄金岁月,经过一番努力,何愁医术不能提高。我们今天倡导弘扬中医,为人民服务,也就是这个道理。

    

     《黄帝内经》,包括《黄帝内经素问》和《灵枢经》,各有 81个专题,专论的重点阐述内容,涵盖面较广。所以,在学习时,还要把排列组合、分论合观作为《黄帝内经》的研讨方法。比如:《上古天真论》篇第一,论述调精。《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论述调神。《生气通天论》篇第三,论述调气。《金匮真言论》篇第四,论述调血。以上4篇揭示精、 神、气、血为生身立命之基础,突出强调颐养形神的养生方 法,为防病治病之圭臬,并为通部之纲领。

     以下 77篇反复申明、推衍此4篇之义。这样排列组合,分论合观,连类而及,也是学习《黄帝内经》的一种方法。总之,经典是中医的本源,要认真学习,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自强不息,才是振兴中医的动力。

     古人的智慧是难以想象的,中医经典为什么能达到如此高度,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反反复复地从《黄帝内经》中寻找中医的真谛,道理很简单。因为古人完全运用宏观整体的思维方法,而现代人却不能了。

     现代研究中医学的人,有太多的信息和杂念,不能像古人一样集中注意力,也不能像古人一样充分地运用五行理论,更不能像古人一样地运用质朴的天地人三才合一的思维观。

     中医是质朴的、纯美的,所以我们要研究、发展中医,首先就要理清我们的思维方式,需要学会如何灵活地运用宏观的整体观。

     《黄帝内经》耐得住永久地琢磨,这是一个文化遗产的宝矿,也是被列为医学经典之首的原因。

     本文摘自《中医入门大医讲记:胡永盛医述》。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 中医入门大医讲记:胡永盛医述》,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

    

     (扫码或点阅读原文购书)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本中医大师专为中医初学者所撰的入门小书。胡永盛,年少时即为吉林四小名医之一,是首批500名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也是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终身教授。胡老不仅是著名的中医学家,也是杰出的中医教育家,坚持中医教学60多年,人称中医“活字典”。

     本书分为五部分。“大医之路”讲述了胡老学习中医的经历和主要学术思想、临证经验。“中医入门提要”是胡老的讲稿,简述了阴阳、藏象、经络、辨治等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胡老非常重视中医经典的学习,“中医经典解读”部分以分论合观的方法解读《黄帝内经》,将《温病条辨》所列条文比附演白,配以证方歌括,便于诵读记忆,同时,还对于学习《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提出了具体的方法指导和实用的建议。“中医之路解惑”是胡老与弟子的问答实录,针对初学者的迷茫和初入临床的困惑,胡老给予了详细的解答。“必背歌诀”部分收录经典的中药、汤头、针灸歌诀,朗朗上口,启蒙助记。

     END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赵德喜 贾秋颖。由中医出版编辑发送,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小编微信号:congcong-0423,欢迎投稿唠嗑。

    

    ● 辨“阴火”,并不难,掌握这个玄机,百发百中

     ● 、畅销书推荐 | 国医大师柴嵩岩妇科临证经验及验案选

    

    

    点阅读原文,一键下单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出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