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青龙汤,要注意观察用药后的病情变化
2024/3/31 中医出版

    

     大青龙汤为发汗峻剂,临证应确诊为风寒表实重证,且兼有内热,症见不汗出而烦躁,方可应用,并应严格掌握剂量,注意观察用药后的病情变化,若见体表有微汗出,即停止服药。大青龙汤《伤寒论》治伤寒表实兼有内热,《金匮要略》治溢饮,两者表寒里热的病机基本相同,但前者突出风寒束表,后者突出饮邪遏郁肌腠。

     大青龙汤临床用于治疗感冒、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暑热无汗、汗腺闭塞症、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大青龙汤由麻黄汤倍用麻黄,减杏仁量,加石膏、生姜、大枣组成。方中重用麻黄六两配桂枝、生姜辛温峻汗,以开腠理而散风寒及郁热;杏仁宣肺利气;石膏辛寒清内热而除烦躁,与麻黄为伍,可透发郁热,并能发越水饮;炙甘草、大枣调理中焦,以资汗源,并兼制石膏寒凉伤中。七味相合,共奏解表清里之功。

     本方麻黄、桂枝、生姜合用,发汗峻猛之力,独冠群方,但因内热已生,故须配以石膏,寒温互用,升降合度,使外寒得散,内热得清,犹如“龙升雨降”,故喻以大青龙命方。如喻嘉言《尚论篇》曰:“解肌兼发汗,而取义于青龙者,龙升而云兴,云兴而雨降,郁热顿除,烦躁乃解,匪龙之为灵,何以得此乎?”本方配伍之精髓,凸现于麻黄与石膏两味药,即将辛温发散与清热降逆药合用,以治表寒内热。

     上七味药,先煮麻黄去上沫,纳入诸药煎煮,温服,取微汗,停后服。如果服药后汗出不止者,则用温粉外敷,以敛汗固表。

     本方服药仍以微汗邪解为佳,不可令大汗出;且得汗即止,不可过剂,否则将汗多亡阳,遂见体虚、恶风、烦躁、不得眠等症。

     本证为水饮寒邪郁滞于表,阳气郁遏于里而化热,故亦可伴见不汗出而烦躁等症。大青龙汤发汗解表,发越水饮郁热,表里俱治,与溢饮表有水饮寒邪,内有水饮郁热之证甚为相合。

     医案举例

     刘渡舟医案:某女,32岁。两手臂肿胀,沉重疼痛,难于抬举。经过询问得知,冬天用冷水洗衣物后,自觉寒气刺骨,从此便发现手臂肿痛,沉重酸楚无力,诊脉时颇觉费力。但其人形体盛壮,脉来浮弦,舌质红绛,苔白。此乃水寒之邪郁遏阳气,以致津液不得流畅,形成气滞水凝的溢饮证。虽然经过多次治疗,但始终没有用发汗之法,所以缠绵而不愈。处方:麻黄10g,桂枝6g,生石膏6g,杏仁10g,生姜10g,大枣10枚,炙甘草6g。服药1剂,得汗出而解。[刘渡舟.经方临证指南.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25.]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经方观止——金匮篇》,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

    

     (扫码或点阅读原文购书)

    

     内容简介

     本书按经方功效分类归属方药,采用先观方理,再究方证论治的撰写模式,以凸显经方方证合一精神,重在挖掘经方功效,以使临证能今古相通,继往开来。本书撰写以古为今用为宗旨,运用公允平直之语,辑经方研究之共识,直陈大家之灼见,间以笔者之拙论,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对中医发展、继承、普及产生了良好效果;尤其在挖掘整理经方分类、经方功效与配伍特点、经方与病证联系与辨析、经方应用思路等做了比较客观的准确的论述。

     作者简介

     张建荣,男,1951年10月生,彬州市人,陕西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经方研究室主任。1977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并留校任教。在《金匮》讲坛传道、授业、解惑40余年,课堂教学突出重点、特点、难点与深入浅出讲授法,受到好评。曾获得校级“教书育人先进个人”“我最喜爱的老师”。对仲景学说有深入研究,尤长于经方研究。临床擅长灵活应用经方随证加减治疗疾病。专著有《金匮证治精要》《金匮妇人三十六病》《经方观止》;参编《金匮要略讲义》等书籍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持经方治疗心脑血管病临床与实验研究的厅局级科研课题4项;培养硕士研究生17名。

     END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张建荣,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小编微信号:congcong-0423,欢迎投稿唠嗑。

    

    ● 畅销书推荐 | 小小卫生室,浓浓经方情

     ● 父亲血尿,我拒绝了住院治疗

    

    

    点阅读原文,一键下单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出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