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针前,先好好诊察一下腹部
2024/4/1 中医出版

    

     近代医家骆俊昌认为“诊腹方知气血之升降,明脏腑之盛衰”,日本医家吉益东洞言“腹者,生之本也,故百病以此为根,是以诊病必候腹”,无不强调腹诊的重要性。

     01主要诊察部位

     ①主要观察患者腹部形状轮廓、大小等,如腹部是否膨隆、腹壁是否有青筋暴露等。

     ②通过扪抚法诊察腹部温度、湿度,并观察皮肤色泽及是否存在皮疹、斑、血络、皮纹等。

     ③由浅至深按压患者腹部,了解腹部皮下脂肪弹性、厚度,并嘱患者做吸气、呼气动作,判断腹部肌肉弹性张力。

     ④观察肚脐大小、深浅及颜色。

     ⑤下合穴及背俞穴的阳性反应。腹部包括了六腑,诊察六腑病变时应结合点按诊察下肢的下合穴。同时,可结合诊察六腑所对应的背俞穴。

     02诊察内容及临床意义

     ①腹部形状轮廓。正常人腹部形态对称、平坦,直立时腹部可稍隆起,约与胸平齐,仰卧时则稍凹陷。若见腹部胀大、周身俱肿者,多属水肿病;若仅腹部膨胀、四肢消瘦者,多属鼓胀,为肝气郁滞、湿阻血瘀所致;若在肚脐与剑突连线之间腹部为凹陷,多见于脾胃虚弱的患者;若在肚脐与耻骨连线之间腹部凹陷,多见于气虚乏力的患者。

     ②腹部温度。诊察肚脐至关元穴之间小腹部,若小腹发凉,皮肤发白,腰骶部寒凉,女性患者多提示宫寒,常见不孕、痛经、月经不调;男性患者多提示下焦阳虚,常见小便清长等泌尿系统疾患。另外,至于脐上与脐下温度所提示的临床意义,《灵枢·师传》言:“胃中热则消谷,令人悬心善饥。脐以上皮热,肠中热则出黄如糜。脐以下皮寒,胃中寒则腹胀。

     再者,可将腹色作为鉴别疾病类型、分析病机的依据,如《灵枢·水胀》记载:“肤胀者,寒气客于皮肤之间……腹色不变,此其候也。”又言:“鼓胀……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指出鼓胀与肤胀的鉴别要点是腹色变化,通过腹色变化亦可知晓病机,即鼓胀“腹色苍黄”,苍属木、主肝,黄属土、主脾,可见肝脾不和是鼓胀发生的重要原因。

     ③腹部皮下脂肪弹性、厚度及肌肉弹性张力。《灵枢·阴阳二十五人》云:“土形之人……圆面大头,美肩背,大腹……金形之人……方面小头…… 小腹。”可见通过腹诊可以辨别体质强弱,常态腹形一般是指腹部皮下脂肪弹性良好,厚度适中,肌肉张弛有度且弹性张力。若腹形膨隆,肥满松软,体肥气弱者,多见于阳虚痰湿之体;若腹形偏瘦,按之和缓有力者,多为常态;若消瘦而按之腹部无力者,多为虚象。

     ④脐的大小、深浅、颜色。正常脐孔直径约0.8~1.5cm,如果直径超过2cm,称为大脐眼,直径小于 0.5cm,称为小脐眼。脐孔大小一般取决于胎儿时期与母体相连接的脐带粗细,一般脐带越粗,脐眼越大,子体先天足,个体强壮;反之脐眼越小,先天禀赋不足,体质羸弱。脐孔深浅取决于皮下脂肪多少,皮下脂肪越厚,则脐孔越深,说明营养状态佳;皮下脂肪越薄,脐孔越浅,营养不良。如脐孔过深提示营养过剩,则应考虑可能存在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等隐患。脐圆而下半部丰厚朝上,提示血压正常,内脏健康,肾功能强,精力充沛,为男性最佳脐形。脐形椭圆为女性最佳,提示身体健康,卵巢功能良好。脐形浅小,身体较弱,内分泌功能不正常,经常感到全身乏力,此为先天不足,后天气虚。神阙为血脉之蒂,为精、气、血往来之要,与冲任关系密切,为人体之中心,触脐上下任脉之坚硬而知脾肾之虚,触脐周硬满压痛而知脾胃之不和。脐色白多提示机能低下;脐色赤多提示热毒内蕴;脐色黑多提示病证凶险;脐色黄多提示湿热内蕴或过食肥甘,临床可见痞满纳呆、大便不爽等症状,多提示患有高脂血症、高血压等疾病;脐色青多提示体内有寒积、水饮 或风寒内伏;脐色紫多提示体内有瘀积,也可见腹内或盆腔内肿瘤,常伴有脐部瘀斑。

     ⑤腹部穴位。若点按巨阙穴和鸠尾穴时有压痛反应,多提示患者心脉气血不畅;若中焦运化失调时,可诊察中脘、天枢;若脾虚湿困、带脉不和时,可诊察中脘、带脉;若下焦虚寒时,可诊察神阙、关元;若为胃实证时,可在上脘与巨阙连线之间寻找反应点;为胃虚证时,可在下脘与建里连线之间寻找反应点;若诊察得五枢、维道存在条索时,多提示女性患有相关妇科疾病;由于大横、腹结所对应的解剖位置是卵巢悬韧带,故此二穴为妇科相关疾病的诊察要穴。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针灸杂悟》,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

    

     (扫码或点阅读原文购书)

    

     内容提要

     本书是赵百孝教授从事针灸临床、科研、教学工作40余年的总结,共分为5个章节,1.成长经历:故土汲养、首都增识、英伦磨砺、不惑前行。2.针道探究:针灸层次论治体系的发掘与构建,经络诊察是针灸诊疗的关键环节,针刺治神中的气功因素,中医对梦的认识与辨梦论治,针灸治疗言语疾病。3.经络诊察:经络诊察的基本方法与内容,人体各部经络诊察及临床意义。4.灸法创新:灸法的优势及制约其发展的因素,百孝灸法。5.临证心悟论述了眩晕等18种常见疾病的针灸治疗。

     END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赵百孝,由中医出版编辑发送,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小编微信号:congcong-0423,欢迎投稿唠嗑。

    

    ● 小姑娘鞋跟的内侧磨损厉害,竟然是妇科病?!

     ● 亚健康状态都服用哪几种膏方?这篇文章讲透了

    

    

    点阅读原文,一键下单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出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