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绵之巧治昏迷21日之重症疫毒痢
2024/4/1 中医出版
王绵之教授以擅长治疗疑难病症闻名,求医者,有许多是久治不效辗转而来。20世纪80年代,王绵之教授治愈了一例昏迷21日之重症疫毒痢。
患者党某,女,27岁,1974年6月28日初诊。
患者初病发热下痢,3日后因休克于医院抢救,翌日上午休克得以纠正。下午4时起,突起高烧,神识昏迷。经多方会诊,西药治疗无效。王绵之教授应诊时已达21日之久。刻下患者高热烦躁,神昏目开而不识人,呼之不应,不语亦不呻吟。下痢频作,日夜近 30次,以血为主,夹有少量黏液,气味热腐腥秽,触鼻欲呕,臀部褥疮如碗口大。诊其寸口脉细数,趺阳脉细弱而不应指。舌色紫绛,苔少且干。家属称前日起,时时弄舌,入夜尤频。
综上脉证,王老认为乃属暑湿郁蒸肠中,邪毒入于营血,真阴大伤,清窍闭塞,是疫毒痢之危候,拟方清营凉血,解毒开窍以冀弋获。
处方:生地黄18g,赤白芍各9g,川黄连3g,金银花12g,净连翘9g,生地榆12g,生甘草 9g,阿胶(烊化分冲)9g,大青叶15g,地丁草12g,当归炭12g。水煎取汁,另取局方至宝丹一粒分两次用药之送服。一剂药后弄舌即止,夜间较前安静,遂又配服一剂。
复诊诊脉仍细数,趺阳脉虽仍细弱,但已能应指,舌质紫绛,增见薄白腻苔,神识仍不清,下痢日夜仍20余次,血少脓多,腥秽难闻。王老认为,治虽合机而获小效,但邪热盛,阴血大伤,治当兼顾,续予凉血解毒,兼以化浊开窍为治。药后下痢减至日夜10次左右,且多黄稠粪便,间有血块,色紫,神识犹不清,间见抽搐,脉仍细数,舌绛苔薄腻欠津,尖边有咬破出血点。此为久痢而阴血大伤,心肝热盛,内风萌动之象,于原方加养阴息风之品为治。
服后抽搐减而头摇阵作,口角扯动,牙关紧急,喉间有声。下痢同前,脓血减少,神犹不清,脉弦数,再以清热解毒,镇痉开窍为治,患者阴伤已极,后当育阴清热,庶免虚风复萌之虑。其后患者神识渐复,下痢减至1~2次,仍赤多白少,舌淡苔白中黄,脉细数,再以原法加和胃益气助运之品。
十诊之后,患者诸象平善,但仍不能言语,是病邪虽去,气阴尤虚之象,再以育阴益气,兼调脾胃为治。其后继续以人参养营汤加减为治。另一个月后褥疮痊愈,月经自至,但仍不言语,乏力不耐劳累,遂携药出院调养。又逾一月,家属来告,回家10日后始能言,又10日后,一切如常人。
王孟英曾有“痢关乎脏,误治必危”之戒,但本案并非误治之故。王绵之教授认为患者虽有神昏而不开,热炽而下痢仍频,是“病邪犹有外透之机,故应急予清热解毒,凉血开窍为治”。后续以养阴清热为主,兼以补气。王老总结:“读前贤医案,如此危重之痢疾殊少记载,即论痢疾之专篇,对如此病证亦欠完整而明确之论述。然而古医籍中,自《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以来,尤其温病学专著中,关于此类病证之理论分析、治疗方药皆细致周详。我对本病例在治疗过程中,始终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虽用药受当地条件所限,不能尽如人意,但终于完全治愈。”一直以来,王老对于疾病的治疗,无论西医确诊与否,无论案例如何罕见,始终坚守“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的思想,融会贯通各家所长,并在实践中加深理解,真正做到“师法前贤而不死于句下”。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国医大师传承录》第一辑,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
(扫码或点阅读原文购书)
内容简介
《国医大师传承录》第一辑收录第一届国医大师30人,分别从学医之路、成才之道、学术之精、专病之治、方药之长、大医之情、养生之智、传道之术等方面,多维度、多视角展现国医大师为医为人之路,客观、真实、全面反映其学术成就、临证特色、文化学养、师徒授受等内容。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为中医后学的医学之路指点迷津,引领方向。
END
END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编辑,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小编微信号:congcong-0423,欢迎投稿唠嗑。
● 签售会直播:洛阳郭氏正骨第七代传人带着会说话的“小骨头”,来了!
● “经方”VS“驴马方”
点阅读原文,一键下单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出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