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伤寒》方必须要明白六经方药
2024/4/1 中医出版
六经涵盖内容较广,不做赘言。六经辨证是《伤寒论》辨外感热病的基本方法,但从用药看,六经亦可作为疾病在机体发生发展变化的六个阶段用药纲领,此六阶段病变联系紧密,也可视作机体受邪后的病变全过程。
如外邪初入肌表者称太阳病,以“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为主症。太阳病有两个基本证型,即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为太阳中风证,方用桂枝汤;恶寒,发热,无汗,身痛,脉浮紧者为太阳伤寒证,方用麻黄汤。所谓太阳腑证之蓄水与蓄血似乎更接近杂病。邪气入于阳明者谓之阳明病,此阶段邪正斗争激烈,胃肠燥热极盛,津液损伤突出,即所谓的“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阳明病有两大基本证型:一是阳明经热证,以发热,汗出,口渴,脉洪大为主症,方用白虎汤;一是阳明腑实证,以潮热,腹满硬痛,拒按,大便秘结,舌红苔黄燥为主症,用药可视其热结轻重用承气汤类方。
邪气入于少阳者谓之少阳病,少阳病胆火上炎,枢机不利,邪在半表半里,以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细为主症,方用小柴胡汤。邪气进入太阴者谓之太阴病,此阶段三阳热象已消失,是三阴病的初始阶段,其病理为脾阳虚弱,寒湿内盛,以“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为主症,方用理中汤。
邪气进入少阴者谓之少阴病,乃心肾虚衰病变,病情急重,是六经病证发展进入后期危重阶段。其病以“脉微细,但欲寐”,四肢厥冷,畏寒,小便清为主症。此阶段病情有寒化、热化两型,但以寒化证为主,寒化证也是少阴病的基本证型,方用四逆汤、真武汤等;少阴心肾为水火之脏,若素体阴亏,寒邪伤及少阴,亦可从心而热化,或感受阳热邪气,伤及真阴而热化,热化证用黄连阿胶鸡子黄汤。邪气进入厥阴者谓之厥阴病,厥阴肝具有阴尽阳生之机,故此阶段“阴阳之气不相顺接",便见厥热胜复,或寒热错杂。
寒厥用当归四逆汤;热厥用白头翁汤;寒热错杂用乌梅丸。何任说“《伤寒论》方以六经言,各经有各经主药。如太阳病之麻黄、桂枝;阳明病之石膏、知母、大黄、芒硝;少阳病之柴胡、黄芩;太阴病之人参、白术;少阴病之附子、干姜;厥阴病之吴茱萸、当归”(朱章志《经方临床应用与研究》)。
以上这六阶段所用方药是《伤寒论》六经辨证用药之主线,也正如徐大椿说:“一病必有主方,一方必有主药。”六经病邪传化之规律除循经传外,有越经传、直中、经病传脏腑、三阴出三阳等。不论如何传经,只要出现何经证候,即可用其方。在此前提下对各经兼证的处理,可在主方基础上进行加减,如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白虎加人参汤、柴胡加芒硝汤、四逆加人参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等。
另外,有关并病、合病的处理就很好掌握,如太阳少阳合病者用柴胡桂枝汤;少阳阳明合病者用大柴胡汤;少阴太阳两感证用麻黄细辛附子汤。对各经的变证、坏证、类似证的处理就近似于杂病脏腑辨证论治,如半夏泻心汤治痞证、陷胸汤治结胸证、炙甘草汤治心动悸、茵陈蒿汤治黄疸、十枣汤治悬饮等,就不必循六经去考虑。
用六经学说可以认识疾病发展传化规律,但作为指导用药,更重要的是要掌握每个层次阶段的病证独立性指征及用药原则。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经方观止——伤寒篇》,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
(扫码或点阅读原文购书)
内容简介
本书按经方功效分类归属方药,采用先观方理,再究方证论治的撰写模式,以凸显经方方证合一精神,重在挖掘经方功效,以使临证能今古相通,继往开来。本书撰写以古为今用为宗旨,运用公允平直之语,辑经方研究之共识,直陈大家之灼见,间以笔者之拙论,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对中医发展、继承、普及产生了良好效果;尤其在挖掘整理经方分类、经方功效与配伍特点、经方与病证联系与辨析、经方应用思路等做了比较客观的准确的论述。
作者简介
张建荣,男,1951年10月生,彬州市人,陕西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经方研究室主任。1977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并留校任教。在《金匮》讲坛传道、授业、解惑40余年,课堂教学突出重点、特点、难点与深入浅出讲授法,受到好评。曾获得校级“教书育人先进个人”“我最喜爱的老师”。对仲景学说有深入研究,尤长于经方研究。临床擅长灵活应用经方随证加减治疗疾病。专著有《金匮证治精要》《金匮妇人三十六病》《经方观止》;参编《金匮要略讲义》等书籍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持经方治疗心脑血管病临床与实验研究的厅局级科研课题4项;培养硕士研究生17名。
END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张建荣,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小编微信号:congcong-0423,欢迎投稿唠嗑。
● 中医儿科,有着自己的六经生理曲线
● 本是同根生,相煎莫太急
点阅读原文,一键下单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出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