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2020/2/19 7:00:00 中医梦想汇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雨水,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也是春季的第二个节气,时间点在每年公历2月18-20日,即太阳到达黄经330度时。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意思是说,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就要到了。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雨水不仅表明降雨的开始及雨量增多,而且表示气温的升高。雨水前,天气相对来说比较寒冷。雨水后,人们则明显感到春回大地,春暖花开和春满人间,沁人的气息激励着身心。
雨水正月中
唐代·元稹
雨水洗春容,平田已见龙。
祭鱼盈浦屿,归雁过山峰。
云色轻还重,风光淡又浓。
向春入二月,花色影重重。
我国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此节气,水獭开始捕鱼了,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五天过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五天,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民间,雨水节气的降雨,与这一年的丰收紧密相连,有农谚云:“雨水有雨庄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宝。”在民间,雨水之日下雨是农民盼望的老天恩赐的礼物。“春雨贵如油”,这时适宜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特别重要。春天里,淅淅沥沥的小雨表示当年将是丰收的一年,所以雨水这天忌讳无雨。民谣说:“雨水不落,下秧无着。”意思为雨水不下雨,下秧就没有着落了,当年庄稼可能收成不好。

雨水节是一个非常富有想象力和人情味的节气,在这一天,不管下不下雨都充满着一种雨意蒙蒙的诗情画意,人们也都在这一天以不同的形式乞求着顺利安康。雨水节回娘屋是流行于川西一带的一项风俗。民间到了雨水节,出嫁的女儿纷纷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孩子的妇女,须带上罐罐肉、椅子等礼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如果是新婚女婿送节,岳父岳母还要回赠雨伞,让女婿出门奔波,能遮风挡雨,也有祝愿女婿人生旅途顺利平安的意思。

雨水时节尚属早春,此时天气乍暖还寒,气温尚低,且昼夜温差变化大,湿度增加。雨水时气温虽然不像寒冬腊月时那么低,但由于天气转暖,人体的毛孔开始打开,对风寒之邪的抵抗力有所降低,故人们不应急于脱去冬衣,要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素有关节痛的人,更应重视肩、腰、腿等部位关节的保暖,以免寒湿之邪外侵而引发疾病。
唐代药王孙思邈认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雨水节气宜少吃酸、多吃甜味食物以养脾。中医认为,春季与五脏中的肝脏相对应,人在春季肝气容易过旺,太过则克己之所胜,肝木旺则克脾土,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因此,雨水节气在饮食方面应注意补脾。甘味食物能补脾,而酸味入肝,其性收敛,多吃不利于春天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还会使本来就偏旺的肝气更旺,对脾胃造成更大伤害。故雨水饮食宜省酸增甘,多吃甘味食物,如山药、大枣、小米、糯米、薏苡仁、豇豆、扁豆、黄豆、胡萝卜、芋头、红薯、土豆、南瓜、桂圆、栗子等,少吃酸味食物如乌梅、酸梅等。同时宜少食生冷油腻之物,以顾护脾胃阳气。

雨水后,春风送暖,致病的细菌、病毒易随风传播,故春季传染病常易暴发流行。每个人应该保护好自己,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相关链接:
小寒初渡梅花岭
大寒却暖雪晴天
大地阳和暖气生
招聘 | 全职 · 学术编辑
招聘 | 兼职 · 学术编辑
招聘 | 兼职 · 运营人员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梦想汇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