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上广深月薪1W能过上怎样的生活?我们收到了2500份答案〖深·职记〗
2018/12/10 8:00:00香蕉牛乳 深口袋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LinkedIn

     微信ID:LinkedIn-China

     LinkedIn领英是全球知名的职业社交网站,每个《财富》500强公司均有高管加入。

     知乎上有一个扎心的问题:北上广深的年轻人,拿1万左右的月薪过上了怎样的生活?

     留言里哀嚎一片:

     有人说,拿着最低的工资,干着巨累的工作,过着低端的生活;

     也有人说,现有工资仅能维持温饱水平,不敢生病不敢远行不敢裸辞,活得不如狗;

     还有人说,

     过的是五百以上衣服舍不得买的生活,过着喜欢的课程要八万舍不得学费的生活,过着去人均一百多餐厅吃饭心里要下定八百个决心的生活;

     过着电商搞活动花一半钱买到原来全价商品激动得张牙舞爪的生活,过着做梦买豪车但只能买得起QQ的生活。

     想想也是啊,要说一万块多么,多啊,5张机票,2个包,1000包辣条,还能买个我们中国人最喜欢的 iPhone XR 呢!

    

     但你说一万块少么,少得可怜啊,小3000的房租一交,小50的外卖一吃,小100的电影一看,月底连点渣渣都没给我剩下。

     我怎么可能用可怜的一万块活出想要的精彩呢?!

     这恐怕是千百年来就埋藏在所有社畜心中永恒的哲学问题。

    

     我们年轻人真的很穷

     看到后台有留言说:

     “毕业第一份工作,拿40%的工资。住在离公司走路十分钟的小区里,每天晚上在家煮面条,中午吃便宜的外卖,生活品质跟大学相比直线下降。”

     是啊,上学的时候,每月那点生活费根本不足以满足我这颗“放纵不羁爱自由”的心,幻想着上班后一跃成小资浪在CBD。

     谁知道刚步入社会,上学时的物质水平,竟然变成了我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物质上上不去,精神上更是不敢掉以轻心,要不然稍微一不留神,挣到的钱就会“不翼而飞”。

     有一位读者就感慨,

     报了个学历提升班,另外零零散散买了些网上课程和一些APP会员,学费1.4W。

     电脑太卡重新买了个macbook air;上个月脑子一热买了双2800的鞋子(穿了一天就后悔了可是已不能退);

     再加上生活费、交通费、换季再买两件衣服,可以说是月月光。

     目前每月准时还贷再存上房租,剩余的只够吃饭交通还要精打细算,已经不敢再脑子一热了,要时刻保持清醒!

     微博上有个采访视频,问路人,男友的一个月5000工资能不能养活他们,回答很有意思:

    

     有人说,光还花呗就得8000!

     但也有人说,没问题呀,5000能买好多东西!

    

     你发现没,赚5000块的时候,你觉得自己好穷啊,但依旧可以吃美食、看演出啥都不耽误;

     赚了10000块,想着怎么也不该节衣缩食了吧,但是每个月底都在贫困线边缘挣扎。

     ——生活的质感与薪资无关,而与态度有关。

    

     收入≠幸福

     所以说啊,收入多少不是决定幸福与否的因素,请享受能买得起的快乐就好啦。

     我有个同事,总能找到各种各样冷门的省钱方法。

     在大城市的好处就是,选择足够丰富,只要肯动脑子,什么样的生活水平都可以有。

     前几天我还看到一位知乎网友,用智慧化解了贫穷的尴尬——自己下厨。

     民以食为天,她还捎带手解决了吃饭难的问题:

    

     而严格控制花销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会“断舍离”,像这位读者:

     每个月的收入的60%用来储蓄和理财,剩下的40%分别用在三顿饭10%、服装和化妆品10%,护肤品5%,生活用品10%以及健康和精神投资5%。

     已经不去健身房了,在家练,公园里跑;已经不会跟风乱买服装和化妆品了,只买质好价优最适合的;

     无效社交统统去掉,奶茶甜点都戒掉,省钱又减肥。减少不必要支出,投在有回报的事物上,尽可能不降低生活质量。

     如果一个月这方面的钱超支了,就从别的方面省。实在省不下来,就从下个月总账扣。每个月存钱的底线是50%。

     就像我从羡慕嫉妒白富美朋友手上的宝格丽,到爱上某个便宜的小众手表;

     从一提到旅行就觉得又花钱又耽误工作的惆怅,到拖着行李箱四处穷游;

     从每年掐着促销的点儿买半价书,到平均几块钱一本的Kindle电子书。

     发现没有,当生活态度和收入相匹配的时候,你就能过上最有“品质”的生活。

     家里又没矿,早该断了“一夜暴富”的念想了。有躺着做梦的时间,不如好好学习怎么理财,不要每天哭穷却不行动,等到真的急需用钱时,才追悔莫及。

     看了后台一位对理财颇有心得的读者留言,让我对“理财”这门学问大为改观:

     经验就是,不要因为收入少,就不去想理财。就因为收入少才更注重理财投资,量变引起质变。

     完全没有任何本金,仅工资收入,工作5年就已经在北京五环内买了房。现在的3万进账中,房贷月供不到一万。

     平时每月5k-10k用于长短线投资。5k用于日常,剩余部分机动及风险投资。不是很富,但想要的东西就可以自己给自己买。

     你当然可以大手大脚,用一万过出月薪五万的生活。但你同样可以好好规划,为自己精打细算出一个可期的未来。

    

     We Can Be Heroes

     回到开头的问题上来,月薪一万,足够把所有钱都换成快乐了,喜欢美食就吃吃吃,喜欢包包就买买买。

     当然了,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你还有一个选择。

     ——就是把它换成许多一辈子都没办法见识的东西和眼界。

     知乎“个人税后月薪一万在上海是什么样的体验”的问题下,最高赞是一位货运的老大哥:

    

     大城市有太多可能性了。

     就算是错觉也好,在这里,你总会充满斗志,因为周围的人都牟足了劲往前跑,我又怎么会甘心落在后面。

     我求的是一个“机会”。

     我相信能从月薪3000到10000,有一天也能从月薪10000到50000,当你回过头看,你会庆幸,一线城市给你留了无限精彩,也让你感觉未来有奔头。

     后台有位读者说:

     1、14年毕业,3000工资,因为学习需要自己攒钱买了一台7000的电脑。

     2、15年想培训,4000工资,自己存了3万多钱报班来北京学校。

     3、16年来北京学习。

     4、17年上班,8000工资,自己存了5万,考了证书,存钱18年报班学习。

     5、18年,3月辞职,报班学习,下月准备找工作,目标1.5w以上。

     焦虑、慌张,都很正常。

     这意味着你还在上升期,还没有被无用社交充斥着生活,还没有浪费钱培养一堆毫无兴趣的“新爱好”,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挥霍。

     你可以在地铁里观察到很多行色匆匆的“同胞”,有时间到处找好吃的苍蝇馆子,观察不同的人都是怎么过或幸福或艰辛的生活的。

     看了一位在北京的读者的留言,特别热血:

     出门靠自行车和地铁,买得起奢侈品,更吃得惯路边的煎饼和烤肠,欧洲美国啥的都住过一段时间。

     现在月入20000+,吃饭、置衣这种自由完全OK,以后的目标是可以实现永居在世界任何一处的财务自由。好好努力!

     试着改变心态,你会惊觉,原来世界广阔,在路上的过程远比终点有吸引力。

     著名英国歌手David Bowie有首歌叫做Heroes,里面是这么唱的:

     We can be heroes, Just for one day.

     意思是,我们会成为英雄,即使只为一天的不朽。

     我们总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但就算,就算生活只剩下苟且,我也有勇气做自己的英雄。

     ——你永远不可能过上想要的生活,你随时都在过想要的生活。只要你愿意,只要你想。

     斩断庸杂、烦扰的剑,始终都握在我们的手上,不是吗?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深口袋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