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日2.6亿,次日暴跌95.6%!2018最后一部电影,打烂一手好牌!
2019/1/22 8:00:00蔡文姬 深口袋

     在2018年向2019年跨越的最后24小时里,有多少情侣抽了2个小时的空去看了《地球最后的夜晚》?

     这部凭借“一吻跨年”的slogan,在31号上映首日上,单日票房突破2.6亿!

    

    

     截图来源于中国票房

     遗憾的是,在首映当天票房达到顶峰后口碑与票房双双急转直下,尽管在豆瓣上有着开局7.3分的好成绩,但走出影院,90%的观众都毫不留情地给了这部电影差评!

     截止发稿时,淘票票评分3.4分,猫眼评分2.8分。

    

     猫眼评分

     半个月前,这部电影的导演毕赣上《吐槽大会》,借机给自己的新片《地球最后的夜晚》打广告,最后还不放心地连连说道:

     请大家都去看,看不懂就多看几遍。

    

     但当时毕赣大概也没想到,一部文艺片竟然可以卖得这么好,被喷的这么惨!

     1

     被载入电影史册的文艺片,

     靠仪式感撑起了票房

     现在的年轻人,一过节,就需要一种特殊的调味剂——仪式感。

     在“仪式感”稀缺的整体社会环境下,“一吻跨年”成为《地球最后的夜晚》营销主题中最吸引观众眼球的地方。

    

     12 月 7 日,发行方写给全国各院线、影院一份跨年活动声明:

     这是 2018 年的最后一部电影,影院可选本片做跨年活动,可选择在 12 月 31 日 21:50 开场,影片结束时恰好就是 0 点 0 分跨年那一刻。观众可以与最重要的人一起度过一个最有仪式感的夜晚,一吻跨年!

    

     这个发行方特别会卖片,开足火力猛攻2018年最具人气的社交平台——抖音!

     随即,话题围绕浪漫、命中之人、一吻跨年等关键词呈现出井喷式的暴发。

    

     在抖音上,《地球最后的夜晚》相关话题的累计阅读量高达3亿。为影片带来了数量可观的引流。据统计,抖音导流为该片贡献了90%以上的首日观影用户。

     为了仪式感满满地跨个年,电影网络预售亦同时开启,票房收入直线抬升。

     12月25日电影预售票房过亿,其中 98% 以上的票房,都集中在了12月31日,小情侣们根本不care电影演的是个啥,“其实看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希望身边坐的是你。”

     专业影评人也给出了极高的赞誉,甚至打出了10分的高评价。

     “一部充满梦幻与梦境的作品。”

     “毕赣导演更像一个诗人,他用电影来写诗。”

     实际上,早在半年前,《地球最后的夜晚》在戛纳首映时,就已经获得了媒体的一片好评。

     导演毕赣也被认为是目前最有才华的中国年轻导演之一,具有成为电影艺术大师的潜质。

     《地球最后的夜晚》也因此成为了这届电影节上备受瞩目的华语片。

    

     毕赣携主演黄觉、李鸿其、陈永忠组成“地球最后的男人帮”,在戛纳红毯上格外抢眼。

    

     《地球最后的夜晚》主创在戛纳走红毯

     而汤唯此次在电影里的形象,被认为是其从影以来最美。

    

     这部电影全长2小时10分钟,3D部分大概是从1小时10分钟开始。黄觉饰演的男主角来到一家面临拆迁的破旧电影院,戴上3D眼镜看电影,然后出现了电影片名《地球最后的夜晚》。

     这时,片头字幕提示观众“这不是一部3D电影,但我们邀请您在合适的时刻加入我们”。观众看到这里,才反应过来戴上3D眼镜。

     这是黄觉做的一个梦:

     60分钟长镜头,观众跟着黄觉,从矿井隧道,到打乒乓球,到下山索道,到荡麦小镇,遇到了汤唯……室内室外不断穿行,人物递次出现,拼接出了主人公近乎一生一瞬的悲欢离合。

     据说,这个长镜头的运用,毕赣思考了好几年,此次是用3D器材实拍,从山洞、公路、隧道、索道、广场、舞台……60分钟一镜到底,拍摄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影评人钢锁表示:

     “毕赣在一定程度上将3D电影的语言和语法推进到了新的境界……将3D创造更为强烈沉浸感的媒介特性呈现为剧作中的梦境。”

     众多影评人表示,这个60分钟的长镜头拍摄,将载入电影史册!

     然而,猜中了故事的开头,却猜不中故事的结尾,电影上映第二天,口碑轰然坍塌!

     2

     一吻跨年”变“一睡跨年”,

     《地球最后的夜晚》被观众喷烂

     在“一吻跨年”的宣传引导下,首映2.6亿票房被《地球最后的夜晚》收入囊中。

     多数买票的观众,为了进行一场以“爱情”为名的跨年仪式。而这,本身与看什么电影毫不相关,前提是,这个电影别太难看。

     因此,毕赣的《地球最后的夜晚》也因此沦为了一场仪式的道具。

     买票的观众并不知道自己将要面对一部怎样的电影,在抖音视频爆红以前,他们多数没看过《路边野餐》,根本不知道毕赣是谁。

     在多数人的想象中,他们可能会觉得女神汤唯会演一部《北京遇上西雅图》那样的浪漫爱情片。

    

     也有可能会像去年《前任3》那样,让观众在电影院泣不成声。然而,让观众万万没想到的是,这是一部“催眠片”。

     真的后悔没跟女朋友选情侣座,那样好歹睡起来能舒服一些……

     进场半小时,走了5波人,在第6波人走时,我实在撑不住了,睡了一觉,什么《地球最后的夜晚》,明明是“地球最困的夜晚”。

     “毕赣通篇都在梦呓自恋,跨年的情侣90%会失望。”

     “整个过程除了感觉困和饿以外没有任何感觉。”

    

    

    

    

     对于电影点评者说的“可以载入电影史册”的说法,观众对其嗤之以鼻。在豆瓣短评的第一名,“贱者”的评论得到了参与过“一吻跨年”的观众的支持。他说:

     如果通过镜头的长短可以成为衡量一个导演能否载入史册的标准,我们家门口的监控录像可以拿奥斯卡了!

    

     豆瓣短评

     “水王是sb”也为掏钱“一睡跨年”的观众鸣不平:

     老百姓真的苦,自己掏钱买票看电影,看睡着了还要被文艺青年骑在头上骂:这种梦不是你们抖音用户看的!

     原本可以在小众电影圈子里受到褒奖的圈层爆款,就这样被踩在脚底,批成了烂片!

     《地球最后的夜晚》究竟犯了什么错?

     3

     产品是1,营销是0,

     再牛逼的电影也别搞错位营销!

     事实上,不是这部电影有问题,而是电影的宣发成问题。

     不当营销与影片的文艺片属性,造成了观众心理落差过大,产生的后果也是摧毁性的。

     在《地球最后的夜晚》上映前一个星期时,毕赣去各种沙龙、各种路演为《地球》做宣发。

     有人在提问环节问了毕赣“怎么看待这样的营销方式和这样的票房预售?”

     除了“不偷不抢不下跪”,毕赣还有着天才一般的自信和诗人一样的浪漫,他说:

     “关于营销,这不是我熟悉的领域,我并不是说我拍出一部电影来,我就有本事让更多的人看到,这都不是属于我的话题。这是一种缘分,我真不知道,他们有这种能力让这么多的人共情。一部艺术电影有缘分跟大众突然共情了,这一刻,大家去享受它。”

     事实上,毕赣的“天然自信”,使他高估了这部文艺片的受欢迎程度。

     《地球最后的夜晚》并没有让观众产生共情,大家在电影院共睡倒是真的。

     一边是影评人极力夸赞,一边是买票进场的观众大呼上当,《地球最后的夜晚》引发的争议之大,在2018年的电影圈画上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句号。

     毕赣前作《路边野餐》口碑不错,但票房不足700万,主要观众仅仅是文艺片爱好者,影片风格化鲜明的特点,被文艺片爱好者大加褒奖。

     而营销团队却错误的将此次营销的人群瞄准喜欢热闹剧情、清晰故事线影片的大众观众上,碰上了晦涩难懂的文艺片,落差就产生了。

     因为电影的购买主力,并不是它真正的受众。

    

     从某种程度上,抖音用户=广大观众!而《地球最后的夜晚》的受众群体,是一小搓搓文艺青年。他们重要集中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

     据灯塔预售监测表明,此次预售购票用户中 24 岁及以下人群占比 80% ,首日观影人群分布以 95 后为主。三四线城市的预售购票用户占比近 50% ,“小镇青年”才是这场跨年狂欢的主角。

     很显然,这种供需关系,在《地球最后的夜晚》预售上,发生了某种错位和扭曲,电影票房明显“过载”。

     观众想要的,与电影所能给予的,并不对应。如果《前任3》用这样的手法去做营销,其实是一点毛病都挑不出来的,关键是,《地球最后的夜晚》作为一部文艺到不行的片子,根本hold不住热情似火的观众!

     这种错位是致命的,有影片观察学者称,这样黑暗的营销手段,尽管在商业上赢了,但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会对文艺片产生不小的打击。

     产品是1,营销是0,再牛逼的电影,搞起错位营销,赢了票房,输了口碑!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深口袋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