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中医22:治病八法
2013/12/11 中医书友会

     新书友点图片上方中医书友会快速关注

     主编按:上一篇题为【学中医21:治法的运用在于守正出奇】的文章发出后,书友“为天下谷”发来反馈:“守正出奇的提法本身就透出投机取巧。古中医有汗吐下和,后世又加上温清补消共八法,但都离不开四诊八纲辨证论治。文中的病例,只要好好学过伤寒论的医生就会知道四大泻心汤,治疗这种病手到擒来,根本谈不上什么用奇。我希望主编多上一些实在的病例分析,这种取奇的办法容易引导年轻医生不踏实去学习经典而只想出奇,学风日薄!”非常感谢这位同仁的提醒,本文说的正好是这个问题。我想,中医学是圆融的,一位好的作者,也应该有圆融的思维。

     === 正文开始 ===

     治病八法

     汗、吐、下、消、和、清、温、补八法中的汗、吐、下就是病邪的出路。知道了病邪的性质,知道了它应该走的出路,治病就好比巷子里赶猪,直来直去,容易多了。

     对于无法赶出门的病邪,就只好采取八法中的消法,消之于无形;内伤之病证,就好比夫妻吵架,属于家庭内部矛盾,这些矛盾需要的是调和,不是攻,协调好脏腑之间的矛盾,体现在一个字上,就是“和”,如果能够调和脏腑、调和气血、调和阴阳、调和寒热,达到阴平阳秘的境界最好,如果调和不了,只能采取“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运用清、温、补三法了……

     八法其实讲了外感病与内伤病的总体治疗法则,它不是简简单单的八个字,而是八条道,深刻体会这八法的内涵,对于临床治病显得非常重要。

     对于上面的 “治病八法”以及“守正出奇”,可以总结出以下四句:

     外邪找出路,内伤须调和;

     五脏有生克,道法最精深!………………

     个人对于补法的理解

     1.补法运用时,需要考虑补中有泻,不可将补药一味叠加,体现不出用药法度,这样病人服药后常常会立即上火,虚损状况得不到明显改善。补中有泻,寓补于泻之中,就好比六味地黄丸中三补三泻,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佳补益效果。

     2.如果长期进补,身体仍然虚损,就要考虑是否生活习惯方面存在问题。曾经治疗一长期贫血的患者,服用补血药后病情缓解,停药不久,病情又加重,反复追问,才得知病人每天饮用大量浓茶,导致缺铁性贫血。这样的病人,补血不是关键,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才是关键。

     3.如果长期进补,身体仍然虚损,在排除不良生活习惯后,就要考虑是否五脏之间相互资生出现障碍。比如,肾虚的病人,如果长期服用补肾药,仍然肾虚,又没有不良生活习惯,就需要考虑是否存在“金不生水”?这样的病人很多,尤其是女性肾虚患者。患者肺的敛降功能出现异常,服用再多的补肾药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治疗的关键是修复肺的敛降功能。

     4.现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真正虚劳的病人很少,很多病人不是营养不足,而是营养过剩,这就要求大夫在利用药物和食物进补的时候,要分清具体情况,不要盲目进补,有时候利用大黄泻下,比利用人参进补效果还好。

     5.补药不是一个方子大家都能喝。很多人家里都备上一壶药酒,里面放上人参、鹿茸、枸杞子、冬虫夏草等,平时自服,来了客人也可以请客,这种做法实际上是错误的。我经常同病人讲,药酒也是药,没必要进补时不要随便进补,这壶药酒张三喝正合适,李四喝可能就很不合适,不能一壶补酒,大家都喝,这是不对的,至少是不科学的。

     无招胜有招

     或许有人会疑惑,疾病千差万别,治法仅八法,能否满足治疗的需要?

     其实我们应该明白,我们的治法虽只有八种,但只要能够融会贯通,足以满足临床的需要。

     举个例子,当膝关节疼痛时,我们下意识用手慢慢地拍一拍,揉一揉,疼痛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那么我们想想这里面运用的是什么法呢?武侠小说中都说武术的最高境界不是一招一式,而是无招胜有招。

     医学也是如此!

     刚接触临床,来了一个病人,你会想此病人该用泻法还是消法?有些复杂的病是先补还是先攻,还是攻补兼施?慢慢接触病人多了,思维就不会受到八法的限制,可能仔细分析你的治疗方案,综合了三四种方法,到了这个时候,就是“出奇”了,就是前面所说的“凡战者,以正和,以奇胜”。

     有些中医,方子开着开着,开到老了的时候,每天也就开常见的几十种药,处方不是桂枝汤加减就是小柴胡汤加减,有的甚至逢人必开小柴胡汤,效果还很好,这是为什么?

     因为当医生对疾病的认知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在他的眼中已经没有疾病,有的只是五脏的失调。

     治疗八法,除了“和法”,均具有肃杀的特性,只有和法具有中和之气,追求五脏调和,调节五脏的功能,达到正常状态,这样疾病不治自愈。

     随着人的年龄增长,五脏机能在慢慢衰退,人的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没有谁能保证自己永生。中医的治疗方向,始终是保养脏腑,修复脏腑,但是当五脏衰竭之日,作为医生也是无能为力了。所以我们当医生应该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治疗疾病,延长生命,改善生命的质量,而不是回避死亡的存在。同时应该记住医学是客观的科学,不要过分依赖所谓的奇方妙法,否则易入歧途。

     【本文摘自余浩、郑黎编著《医间道》,由本书责任编辑授权中医书友会发表,转载请联系授权。】

     === 书友会提示 ===

     如果您想收到中医书友会每天推送的精彩内容或活动通知,请点右上角按钮:查看官方帐号-关注。好文共享,欢迎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

     这是中医书友会107期内容。

     中医书友会QQ群:315681926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查看往期精彩文章。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书友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