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中医入门之道
2014/1/16 中医书友会

     新书友点标题下方中医书友会快速关注

     文/天下无疾 | 编辑/李春侠

     编者按:其实全身心投入,何止是学好中医的大道,它是我们做好一切事情的大道。身在其中,心在其中,自然乐在其中。昨天发表了老中医王辉武教授所理解的“中医之悟”(可点底部阅读原文查看),您可能会觉得意犹未尽,今天再来体验一下无疾先生的另外一番感悟吧。

     体验,以体验之。体即身体,验即检验。用身体,可以检验出什么呢?

     老子平日里思考人性,观察自然,探寻道。一天,老子路经溪流,看着潺潺的溪水,陷入沉思。过了一会,若有所悟,感慨道:“上善若水。”老子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呢?“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从来都是从高处往低处流,人却都是要从低处往高处走的;水到的地方,往往是人所不喜、不屑、不耻的地方。水来到这里,并不是为消磨时光,而是为了濡养、滋助万物的生长。水在“利万物”之后,却不见他对万物有任何索取,要求任何回报。这样的一种性情,已经与“道”很接近了。

     上面是一个典型的“体验”的例子,情节纯属虚构,却于意无妨。但求得其意,无所谓其形。这里,老子之体在溪水边,检验的是水之性。以身体处水旁,我与水融为一,以我心验水性,即是体验。我们会发现,其实作检验工作的,并非老子之“体”,而是老子之“心”。既然如此,为何不叫“心验”而叫“体验”呢?

     中国文化很强调身与心的统一,如中医理论中,肝主怒。怒在心中而非体内,但心中之怒会带来体内肝脏的损害。反过来,体内肝脏染疾,脾气就容易变坏,经常发怒。身心本一体,密不可分。老子如果没有以身处水的经历,又何来上善若水的体验呢?

     体验作为中国古人认识世界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在今天已经逐渐淡出了现代人的视野。人们更为熟识的认识方法,是实证。值得我们信赖的,不再是心中的领悟,而是科学的数据。医生需要解决的,不再是患者的症状,而是检查的指标。作为现代人,无法摆脱大环境的影响,信仰科学,追求实证,是天经地义的。但以如此的方法来学习中医,恐怕就注定了,难以真正的进入中医之门。

     中医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医理论时时处处都铭刻着传统文化的烙印。我们还是从实例出发,看看中西文化、中西医学,在体验与实证的两条路上,会有怎样不同的收获。

     风,这样一个自然界中再常见不过的现象,以现代科学的眼光来看,是由于大气压力的不同而形成的空气水平流动。这是实证的结果,是用科学的检测仪器观察得来的。一定程度上,这种认识可以名之曰“真理”。中国古人对风的认识又是怎样的呢?《正韵》:“风,以动万物也。”风,就是让世间万物动起来的那个物。以身处风中,以心验风性,除了风,世间还有什么可以产生如此大的力,可以“动万物”的呢?

     风的现象对于现代医学的启发恐怕十分有限。然而在中医理论中,风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风邪位列六淫邪气之首,被称作“百病之长”。那么中医是如何来认识风的呢?

     首先,中医发现,和风是自然界正常的天气现象,于万物有益无害。春日里和风细雨,生机昂然,自是一派祥和景象,可以称为“气”。然而一旦风力过大,飞沙走石,树倒屋倾,风就成了一场灾难,被称为“邪”。风气对万物有益,对人体也无害;风邪对万物有损,对人体也有害。

     接下来,风过之处,树枝轻摆,花草微动。动,是风的习性。而人偏偏有一类病症,其特点就是“动”。双手的抖动、头部的颤动、甚至全身的战栗,这种身体动摇不定的病症,中医看来,即是体内之“风”所致。如果不是微风而是狂风,树木花草不是轻摇而是倾倒,这样的风如果出现在人体上,就是可以夺人性命的中风病了。中风后,人猝然昏倒,不省人事,正与房屋的倒塌相象;若能保全性命,人会出现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正与树木倾斜不能自正相仿。

     既然中风病如此凶猛,半死半生,那么此病是否可以预防呢?这又需要对风发生的原因进行体验了。中国北方与南方的风不尽相同,北风刚烈,南风和煦。单就北方而言,冬夏之风又有不同,冬风凛冽刺骨,夏风多伴湿热。而与中风病最相象的风,正是北方严冬这种凛冽刚硬的刺骨寒风,以其力竣猛而伤人最甚。无疾以为,北方寒风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破坏力,最为重要的原因是“水少”。北方之水比南方之水少,所以北方的风比南方的风多且大;冬季的水比夏季的水少,所以冬季的风比夏季的风频且剧。(台风除外,多由热起,与人体高热后形成的“抽风”更为接近,这里从略。)

     中风病发生的道理也与此相似,主要的原因也是在于“水少”。人体的水,与自然界的水一样,停聚在下,也就是在肾中。肾水不足,体内的风就容易妄动。对照今天中风病的高发人群,肾阴不足者确实比比皆是。对这些朋友而言,平时多注意保护自己的肾水,无疑就是预防中风病最佳的方案了。保护的方法,举例来说:注意房事的节制,不熬夜,少吃辛辣的食物,避免过大的精神压力等等;可以多吃些核桃、腰果、木耳、紫米之类的食物。

     掌握了体验的方法,时时不忘以体处之,以心验之,也就掌握了学习中医的大道。逢山水,可以心验其山水之性;见花草,可以心验其花草之性;处世间,可以心验其人情之性;临病症,可以心验其正邪之性。如此则寓学习于生活,法医道于自然。自学中医,乐在其中,何苦之有?

     【本文摘自天下无疾新浪博客,由作者亲自授权发布,中医书友会特约编辑李春侠编校,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您想收到中医书友会每天推送的精彩内容或活动通知,请点右上角按钮:查看官方帐号-关注。好文共享,欢迎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

     中医书友会QQ群:315681926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书友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