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筋软短,小筋驰长”汇解(附医家观点和病案)
2016/4/28 中医书友会

    

    中医书友会第954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作者/韩萍、王洪图 等

     I导读:“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驰长,软短为拘,驰长为痿。”此话该如何理解、指导临床?在此,小编找来观点不同的文章,希望大家在碰撞中更容易抓住根本,举一反三,提高临床。您对这两句话有什么感悟,欢迎留评。

    

     观点1:

     从肢体到“丁丁”,病分大小,湿热去,筋自养。

     ——韩萍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这段经文,既指出了湿邪为患的病因与临床表现,又指明了湿病发展过程中的病机,言简意赅,寓意殊深。

     “因于湿”,首先强调了以湿邪为病因的疾病之发生原因。“首如裹”,表述了湿浊弥漫,上蒙清窍,出现头部沉重困胀如束裹的典型症状。“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则进一步以筋的病变为例而阐述湿阻气机的病变机理。

     “湿热不攘”是讲湿邪不能排除,则阻滞气机,气不得行,则郁而化热,此乃因湿而郁热。湿热不除,则气机不畅,经络阻滞,气血不通,致气不能煦之,血不能濡之,而使筋失于温养与濡养,筋失其养,则病变随生。

     “大筋软短”,乃指大的筋脉因失养而收缩,因收缩而变短,呈拘挛紧急状态,故称为“软短为拘”。见之于临床,则每发关节拘挛强直的病变。“小筋弛长”,乃指小的筋因失养而松驰,因松驰而使紧张度降低,失其弹性而变长,呈痿软无力状态,故称“弛长为痿”。见之于临床,则每发痿证。

     上述由湿阻气机,经络阻滞,气血不通而导致筋失所养的病变,在临床虽不属多发病,但亦非罕见。这种病变,虽因筋失所养而致为拘、为痿,但其治疗并非补益气血之剂所能奏效。因其筋失所养之原因在于气血不通,故治当通行气血,而气血不通之因又在于湿阻气机,故治疗的着眼点在于攘除湿邪。湿祛,则气机条畅,气血通达,筋得其养,则功能恢复而拘、痿可愈,这才是“治病求本”之法。失此一法,往往湿邪粘腻不去,成久病沉疴。

     上述内容,专论外感湿邪所致筋的病变。但在临床中,因各种原因而导致的内生之湿亦不少见。如:饮食所伤,脾胃失调,脾不健运,水湿内停;情志所伤,肝胆气郁,木旺乘土,脾不健运,气滞湿阻等。这类内湿为患,亦可阻滞气机,使气血不通,筋失所养而致为拘、为痿。再有因外湿困脾而致脾湿内生,内外合邪者,不一而足。但其病机均为“湿热不攘”,治疗上均应着眼于攘除湿邪,以通达气血,从而达到柔筋、养筋之目的。

     兹举笔者经验案两例并讨论分析如下:

     1. 大筋软短案(膝关节强直)

     许某某,男,51岁,工人。初诊日期:1992年9月17日。

     患者两膝关节肿痛2年余,左甚于右。初起关节痛沉重,3个月后发现关节部位肿而渐粗,屈伸不利,半年后屈伸不利加重,僵硬强直,左膝关节拘挛,腿不能伸直。曾服中药治疗(汤剂,药方未保存),效果不显,病情逐渐加重。西医诊断为“膝关节结核”,服药治疗后疼痛减轻,但左腿仍不能伸直。

     查体:请患者平躺于床上,嘱其尽量伸腿,右腿尚可伸直,左腿伸后,其腿窝处可伸进一横掌有余(约12cm),按其膝使伸腿则疼痛难忍。舌质胖而略暗,边有齿痕,苔白略厚腻,脉缓无力。证属着痹,治当祛湿通络。

     方用三仁汤加减:杏仁10g,白蔻仁10g,生苡仁10g,半夏12g,厚朴10g,通草6g,滑石20g,木防己10g,秦艽10g,海风藤10g,鸡血藤15g,乌梢蛇12g。5剂,水煎服。

     上方服5剂后,关节沉重减轻,自觉活动有轻松感,屈伸亦觉松利。查其左腿仍不能伸直,弯度如前。初诊见功,效不更方,原方再服10剂。

     药后复诊,左膝关节粗肿渐消,伸腿较前进步,腿窝处可伸进3横指余(约7cm)。上方去乌梢蛇再服,每日1剂,连服1个月。患者来告关节疼痛已除,活动已自如。查其左腿已基本能伸直。上方5剂研细末做成水丸,每服10克,日服3次,以善其后。

     约半年后,患者因它病来诊,告腿疾已愈,未再复发。

     2. 小筋弛长案(阳痿)

     欧阳某,男,25,职员,初诊日期:1994年5月20日。

     患者新婚20日,自述因婚前准备工作劳累而“精疲力尽”。新婚当日与妻子同房,精神紧张,发现阳痿不举,自谓劳累过度所致。休息5日后自觉精力充沛,再度同房而仍阳痿不举,遂使夫妻均感紧张失望。反复十数日仍无好转而就诊。查其面红目赤,坐立不安,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而有力。询其饮食,自谓嗜酒,每日约饮半斤。证属肝胆湿热,治当清泻肝胆湿热。

     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0g,黄芩10g,生山栀10g,木通10g,车前子(包)10g,泽泻10g,当归5g,生地15g,醋炒柴胡5g,川牛膝10g,生甘草6g。3剂,水煎服。

     嘱患者不必紧张,服药期间戒酒,并停止房事,服药后按时来诊。

     服上方3剂后来诊,自诉生活上遵医嘱而行,意念动时阴茎能勃起,但举而不坚。自觉治疗有效,信心充足。查其面红目赤已消,其色如常,舌略红苔薄黄略腻,脉弦滑略数。湿热大减,上方去黄芩、生山栀,再3剂。

     药后来诊,告已无其他苦痛,且房事已成功,心情愉快。嘱其今后饮酒当节制,不可过量,欣然答应。

     讨论

     上述两案,均属湿邪为患而致筋失所养,治疗均未施补剂而以祛湿法告愈。

     案1证属着痹,因湿邪痹阻关节,气血不通而发病。迁延日久,筋脉失养,渐致拘挛强直而屈伸不利,即经云“大筋软短”、“软短为拘”之证。病非一日而起,治时不可急于求功。故以三仁汤平缓之剂缓缓图之,求其邪祛而不伤正气。

     方中用杏仁开上焦肺气,以通调水道。白蔻仁辛温芳香,燥湿醒脾,并配以半夏、厚朴燥湿行气。薏仁健脾且淡渗利湿,配滑石之渗利,使湿邪从小便而驱。汉防己、秦艽祛湿蠲痹,海风藤、鸡血藤、乌梢蛇通络以达气血。诸药配伍,祛湿通络,使湿从三焦而祛,则经络通,气血行而筋得其养而自伸。

     案2病发阳痿,因精神紧张,肝气郁结,再加酒湿蕴热而致,即经云“小筋弛长”、“弛长为痿”之谓。病起势急,故治则不吝苦寒之剂。以龙胆泻肝汤清泻肝胆湿热,加川牛膝引药下行到筋聚之所,使湿热祛,经络通,气血达,则阳事可举。

     由以上两例可以看出,临床病证虽纷繁复杂,但只要遵循祖国医学“治病求本”的原则进行辨证,则每能获效。(摘编自《“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辨析》,作者韩萍,《光明中医》第13卷第77期)

     观点2:

     湿热不攘,拘痿为患,不局大小,审证求因。

     ——王洪图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言湿热之邪阻滞筋脉,气血不能通达濡润,致使筋失所养,或为软短而拘急,或为松弛而痿缓不用,从而表现为肢体运动障碍之类疾患。

     临证应用

     张某,男,42岁,1974年11月诊。患者头部外伤手术后半年余,左侧肢体活动不便,尤以下肢为甚。自足至膝,内翻屈曲不能伸直、无力,来诊时需由两人左右架扶。观其体质尚属壮实,头部受伤处颅骨尚未修补,有一鸭蛋大软组织。脉濡数,舌质红,苔黄而厚腻,大便不爽。

     证属湿热阻滞,治以清热祛湿之法。

     苍术10克,黄柏10克,生苡仁12克,萆薢10克,木通10克,川牛膝12克,独活 8克,车前子9克(包)。水煎温服,每日1剂。

     服上方九剂后,舌苔略退,左下肢已略能自动屈伸。上方再加鸡血藤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又服15剂,肢体屈伸较为自如,手持木杖已能自己行走。

     上方连服40余剂,能丢弃手杖自己散步,做简单的保健操。行动虽不如常人灵便,但生活自理已无困难。

     发挥

     对于外伤所致的疾患,一般常用活血化祛瘀通脉的方法治疗,这可以说是“常法”,但不可绝对着待。我们从上例患者的舌、脉及症状分析,未见到明显的瘀血表现,却有舌红、苔黄腻、脉濡数等湿热之象。

     察其湿热之由,非为外感所致,而是因为外伤后气机失调,湿热从内产生。其症状恰属下肢外侧之筋脉弛长无力而为“痿”,内侧之筋脉软短而为“拘”。下肢甚于上肢者,正是《太阴阳明论》所谓:“伤于湿者,下先受之”的表现。证候既定,治法当然应该清热祛湿。

     其方乃三妙散加味,正是本人青年时代随师见习所得,原方有滑石而无独活,师谓之曰“八妙”,用来治疗湿热身重痹痛而邪在经脉者效果颇佳。本人应用常随证略施加减。

     此例患者,湿热太甚,但恐苦燥渗利之药仍不能奏效,故加一味独活。一则该药善走下肢与羌活行于上者不同,二则取《阴阳应象大论》“风胜湿”之意,以加强祛湿之力。方与证应,是以见效。 又该患者,毕竟因外伤所致,故后又加用鸡血藤养血而通经脉,收到显著效果。

     通过上述病例的诊治,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两个问題:① 《生气通天论》:“大筋软短,小筋弛长”的“大”、“小”,只是一个相对用语,即湿热之邪,阻滞筋脉,可以使筋脉为病, 或软短、或弛长。而不宜机械地按照字面意思理解为软短的只是大筋、弛长的必定是小筋。因为该患者下肢外侧筋长,而内侧之筋拘短,似乎不能说外侧筋小、里侧筋大;《内经》病因理论中,虽然重视直接致病因素的性质,但尤其强调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来认识病因,也就是“审证求因”。所谓直接致病因子,在“病因”中只占相对重要的位置。(本文摘编自《黄帝医术临证切要》,主编王洪图、詹海洪,原标题为《湿热不攘为拘为痿》)

     附:不同医家观点、病案

     大筋软短者,热伤血不能养筋,故为拘挛;小筋弛长者,湿伤筋不能束骨,故为痿弱。——朱震亨

     大筋连于骨肉,软短则屈而不伸;小筋络于骨外,驰长则伸而不屈。——高世栻

     湿土用事,虽属长夏之气,然土王四季,则感发无时。但湿之中人,有内外上下之辨。湿伤外者,雨雾阴湿之属也;湿伤内者,酒浆乳酪之属也;湿在上则首如裹,谓若以物蒙裹然者,凡人行瘴雾之中,及酒多之后,觉胀壅头面,即其状也。湿热,湿郁成热也。攘,退也。湿热不退而下及肢体,大筋受之则血伤,故为软短;小筋受之则柔弱,故为弛长。软短,故拘挛不伸;弛长,故痿弱无力。——张介宾

     张,湿中伏热,沉着下焦。用苦胜湿,辛通气分,然必循经入络,渐次达及阳明。(湿火)绵茵陈三钱,生茅术五分,黄柏一钱半,晚蚕砂一钱,寒水石三钱,茯苓皮三钱。又色苍脉实,体质强壮,虽年逾四旬,气元充旺,询知平日善啖酒醴甘肥,此酿成湿火,蕴结下焦,今少腹微肿硬,二便滞涩,自觉少腹气胀上冲,两足沉重,艰于步履,腿股皮中甚热,即内经所云,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也,更述曾因熬炼膏药,中有虫蜈蚣等物,吸受秽浊毒瓦斯,未始非与湿热纠蓄,沉伏下焦,前议苦辛寒燥,兹再佐以搜逐络隧,然此病从口而入,必茹素戒饮,一二年之久,病根可拔,当恪守勿懈为要。绵茵陈三钱,黄柏一钱半,川萆薢一钱,茯苓皮三钱,金铃子一钱半,穿山甲三钱,大槟榔汁一钱。又……病去七八,常服二妙丸可也。《临证指南医案》

     顾左,疥疮不愈,湿毒延入经络,四肢酸软,不能步履,痰湿阻于廉泉,舌强不能言语,口角流涎,脾虚不能摄涎也。《内经》云: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此证是也。恙久根深,蔓难图治,姑拟温化痰湿,通利节络,以渐除之。《丁甘仁医案》

     程左,初病脚气浮肿,继则肿虽消而痿软不能步履,舌淡白,脉濡缓,谷食衰少,此湿热由外入内,由肌肉而入筋络,络脉壅塞,气血凝滞,此湿痿也。经云: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是也。湿性粘腻,最为缠绵。治宜崇土逐湿,去瘀通络。《丁甘仁医案》【中医书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编校发表】

     I版权声明:本文摘自不同媒体,文内已注明。编辑/瓦力,一校/ 卢林竹、储小彬,二校/张术强、孙红梅,三校/居业。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平台所发布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I 投稿:tg@linglanshuyuan.com

     (欢迎广大书友进行原创投稿)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书友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