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中医是什么味道?
2016/5/1 中医书友会

    

    中医书友会第957期

    

     作者/刘文颖

    

     中医的味道

     开春的时候,我网购了一件羊毛针织的盘扣对襟立领长衫。乍一看松垮肥大,本顾虑衣宽显得人憔悴时,没想到上身的效果还不错,宽松、不紧束的腰身,衬得整个人都安闲起来。

     朋友开玩笑说,这……才是中医的味道。我打趣她,还中医的味道,你说说,中医什么味道?

     话既出,我也有些茫然了,中医到底是什么味道呢?

     初识中医,应该是种朴素本真的味道吧。不需要贵重精密的仪器,繁琐反复的化验检查。简便廉验,是他几千年来被老百姓频传的口碑。一位老人、三个指头、一个脉枕,一把草根树皮、几枚长短银针,就能搞定疾病,起死回生。

     其实,中医不仅仅是治病的仁术,经历千百年的风雨同行,他早已经成为一种文化,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饱不洗头、饿不洗澡” 这些随处可闻的俗语,深究起来,无不包含着中医对于天地、自然、人身的体悟。只不过是“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罢了 。

     2004年我跨入大学,开始系统学习中医。开堂第一课是《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四象八卦……怎么全是道家的东西。后来慢慢知道,作为玄门五术之一,中医与道家渊缘颇深。大到整个理论体系的构建,小到经络的发现,药物功效的感知,与道家的内观法密切相关。中医发展史上的一些名家本身就是道士或精通道家文化者。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喜欢在天朗气清的春日,诵读经典;书声朗朗,仿佛春风,拂过千年时空,我看见本草餐风饮露,圣人御风而行,那种仙风道骨,超然世外的感觉——或许就是中医的味道......

     为学中医,不得不精研方、药、穴位。紫菀、玉竹、璇玑、青灵、桃花汤、苏合香丸,一个个婉转而又灵动的名字引得人思绪翩翩。孙真人云:“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其实,有深意的何止穴位名字,哪一味药名、哪一首方名背后没有玄机。

     百姓可以日用而不知,中医学子却不得不“勤学而必克”,于是埋头故纸,溯本知源。用药如用兵,无非是希望以后临床治病时,仿佛招呼老朋友,禀性、爱好、禁忌、特长我都了如指掌,还愁不百战百胜。

     回想起当年的打破砂锅问到底,那些名字背后的耐人追寻......“参之不透最销魂”,读你百遍也不厌倦,这就是中医的味道......

     作为文艺小中医,平实喜欢读些诗词。

     “山路风来草木香。雨余凉意到胡床。泉石膏肓吾已甚,多病,提防风月费篇章。孤负寻常山简醉,独自,故应知子草玄忙。湖海早知身汗漫,谁伴?只甘松竹共凄凉。”这是稼轩居士的《定风波·用药名招婺源马荀仲游雨岩》。

     因为马荀仲是医生,所以辛稼轩就用药名写入邀他一起去游雨岩的词中。词中“木香”“雨余凉”(禹余粮)“石膏”“防风”“常山”“知子”(栀子)“海早”(海藻)甘松等,均为药名。嵌入词中,却全不露痕迹。若不是他特地提出,几乎读不出药味来。此外“山简”“草玄”都有用典,这是文人的诗词—用典频繁,艰深晦涩,以艺术取胜。

     《药性赋》:“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海藻散瘿破气而治疝何难......”《时方歌括》:“苓术参甘四味同,方名君子取谦冲,增来陈夏痰涎涤,再入香砂痞满通,水谷精微阴以化,阳和布护气斯充,若删半夏六君内,钱氏书中有异功。”这是医人的方歌药赋,朗朗上口,平白如话,因传道关情。感谢这些医儒兼修的前辈,编出如许诗韵歌诀,让子孙后学易于记诵,声声不息。

     “男神”许嵩在《书香年华》中唱到“苦读百卷经史,不止为功名之资,学问里自有传承和坚持”,是的,对于国粹中医我们更要坚持和传承。那就重返故纸,来一场温故知新的盛宴吧。从日出读到迟暮,从上古读至明清,直到涎津满口,唇齿留香。中医的味道——真的不错,唯有读过,方才懂得。

     泱泱华夏,文明古国。这不得不感谢千古中医,在没有西医的岁月里的深情护佑,也不得不感谢前辈大医,心悯含灵,苦参造化,为后人留下良方可求。“医圣”张仲景“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成《伤寒杂病论》,自此经方传世,药精效宏,治若桴鼓,活人无数。“药王”孙思邈,一生淡泊名利,勤于临症著书,白首之年,终成不朽巨著《千金方》。书中所写“人命至重,有贵千金”;““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所以,你问我中医是什么味道,我说那是临危受命,一心赴救的英雄肝胆,那是大悲大愿,济国济民的菩萨心肠......

     2009年,我进入市中医院工作,屈指一算,已经7年。7年来,日临床,夜读书,朝于斯,暮于斯,感悟中医,感叹疗效。他已经成为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言片语,怎能让我说出他的味道。扑鼻而来的药香、书香、诗香、灵气、侠气、仙气,氤氲在一起,醇厚隽永的只得让我追随而去,抵死沉迷.......

     今生能得遇中医,夫复何求。余年当潜心悟道,不渝此世。【中医书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编校发表】

     版权声明:本文为中医书友会原创稿件。编辑/瓦力,校对/ 欣羽、战士徐。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平台所发布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投稿:tg@linglanshuyuan.com

     (欢迎广大书友进行原创投稿)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书友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