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祖望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2016/7/6 中医书友会

    

     中医书友会第1021期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作者/干祖望

     赵某,男,4岁。1999年5月15日初诊。南京市三中。

     感冒第4天,发烧已退,但右耳深部疼痛。翌日更痛而难以承受,身体也同时出现疼痛。今天高烧,疼痛如雀啄。日夜难眠。大便两日未解。拒食狂饮。溲赤。

     检查:右耳鼓膜窥测不清楚,深部已有黄色稠脓积潴。擦净后可见鼓膜充血,中央部已有细小溃孔,脓从内部排出,呈灯塔征。鼓沟及其附近,也呈充血状态。右颈颌下可扪到淋巴结肿,无粘连,无压痛。

     检查:体温38.5℃。舌黄腻苔,脉数(102次/分钟〕。

     医案:感冒时邪,不泄横窜,化热生脓,犯及听宫,中医所谓聤耳,正指此而名。脓初溃溢,适在高峰之顶巅。急予清热解毒,用以挫其锋而杀其威,黄连解毒汤主之。

     川连2g,黄芩2g,黄柏2g,甘草3g,银花6g,苍术3g,大贝母6g。3剂煎服。

     另黄柏水3支,用法面嘱。

     二诊,1999年5月19日诊。

     脓泄很多,质稠而厚,昨天起转为稀而色白。寒热退,食欲来,平静能眠,大便已解。

     检査:外耳道脓液潴积,清除后可见鼓膜中央性穿孔,旁及鼓沟的充血消失,已还其正常状态。体温:36.8℃。舌薄苔,脉平。

     医案:大脓一泄,邪毒排空,但仍宜重视与治疗,诚恐转入慢性,则后患无穷矣。用药则宗外科惯例,“高峰苦寒以挫其峰,溃后甘寒以理其后”,改取五味消毒饮。

     银花6g,菊花6g,地丁6g,蚤休6g,半枝莲6g,白芷3g,大贝6g,桔梗4g,甘草3g。5剂煎服。

     三诊,1999年5月25日诊。

     脓液口见减少,一切进入正常状态。嬉戏而食欲旺盛。

     检查:外耳道干净干燥,鼓膜溃孔残痕已模糊难见。第5天停药。

     按:丁半合剂,乃家父为省中医院拟订的协定处方之一,内含地丁、半枝莲、银花等品。它与家父另外的鼻渊合剂、参梅含片三药,俱为医院王牌有效药,历30年而其誉不衰。

     又按:家父对急性中耳炎的病理机制,认为是:

    

     临床分期为

    

     因之他的取法用药,也有规律,初期为宣表解毒;中期峻剂(用苦寒药)以猛攻猛打;后期和平剂(用甘寒药)清热撤邪;恢复期清热解毒兼抚揉气血,层次分清,毫不含糊。恢复期中不忘抚揉气血目的,就是防它嬗变为慢性。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中国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干祖望》,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作者/干祖望。编辑/张亚娟,校对/张静。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书友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