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中医》暴帖之下,您的评论去哪了?
2016/7/20 中医书友会

    

     中医书友会第1035期

    

    

     《草根中医》暴帖之下,您的评论去哪了?

     作者/众网友、瓦力

     前两日,经王君平老师同意,灵兰中医书友会转发了他的文章《人民日报:给草根中医一席之地》。一时间读者反响热烈,除了先获精选的100条评论,还有179条评论难以展示。

     暴帖之下,我满腔的情感!我辛辛苦苦敲下来的评论!都去哪了?

     其实,我们没有漏掉任何一个人的评论,除了留评早晚的原因外,只要不存在言论过激、给自己做广告或骂娘之类的问题,小编都想放上来给大家看。毕竟,这是一个学习中医知识、记录中医生态,汇集中医人声音的平台。

     捧着这些沉甸甸的文字,面对评论设定上限的规定,小编决定走出来给大家一个交代。

     经过整理,小编从那179条评论中选出了以下有代表性的观点,算是给大家一个补充发声的机会。同样,评论中不太合适的字眼会删去。拜托各位作者多多包涵,现在这世道,干啥都不易呀。

     委屈诉苦型

     这些评论多涉及个人的生活现实,虽是个案却有其现实性,是众多中医人生存状态的一个缩影。其实,他人之痛亦在吾身。

     @杨津

     国家政策越来越坑爹,门槛越来越高。因为考研可以拿证,我三年前放弃赚钱的金融工作,读了广中医的成教本科,但在读了两年的时候出了个政策,说学术型研究生不能考执业医师证!我简直是%…&*,你晚一年出政策不行吗,非得在我就差一年毕业考研的时候出,坑死人了!在已经毕业的今天,我仍然尝试考研,同时报了师承班,走师承中医的路。这条路很艰辛!若是顺利要比原计划多花至少5年时间才能拿到执业医师证。人生有多少个5年啊!国家考虑过我们草根医生的感受吗?

     @阿汤

     有谁考虑过职业医师参考的条件吗?必须是全日制医学类专业!我学的全日制中药学直接被排除在门槛外,难道重新去高考,然后填医学专业?人生有多少时间可以让人去这样挥霍?草根中医不怕资格考试,就怕不给机会考试。

     @坦诚郎

     民间中医说得容易做起难,我行医23年,拜名师三人,只要有特长我都拜师学习,像我们这样的“草根”怎样才能得到拥护,能新农合报销、能刷卡?现在处处受到局限,说起是中医是国宝,其实很悲哀。

     @中西医门诊耳鼻喉专科

     现在的社会,口头上很重视中医的发展。想说几句我的从医感受:我出生在中医世家,自小随父行医。印象里,好像80年代西医刚时兴没多久,那个时候输液的病人非常少,不是特别严重的病是不会输液的,病人来找我父亲看病大多都是给拿中药。因多种原因,后来我才接触西医,西医给我的感觉有省事、简单、见效快等优点。后来卫校毕业进医院进修学习,才真正开始接触西医。

     短短二三十年的时间,西医发展迅速,而几千年的中医却无人问津,这是为什么?西医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不良反应,作为一名医生不得不去考虑这些问题,药物是治病的,不是致命的。经过好长一段时间的深思,为了病人的健康我下决心慢慢放弃西医,重新把丢弃多年的家传中医捡起来,从零开始。而且,我的执业医师证刚好也是中西医结合,想单独申请个医疗机构营业许可证;当我所有证件都齐备,前后找人办证的时候,万万没有想到,半年多了,一个从医营业执照都没有给批下来。我真的无语了!

     @糖尿病防治

     现在弊端太多。比如,西医诊所可以刷卡、参与医保,中医却不行,有很多老干部、退休职工不想掏腰包(就不会用中医);中药材公司也不能刷卡,导致中医难做。再说,草根中医的中医诊所,都在犄角旮旯里,在街面上的中医诊所,不是科班的就是有关系的。全国有2800多个县,不止15万民间中医,为什么不能给他们正身?可叹!可悲!

     支持严管型

     此类评论者身份多样,有学院派也有民间中医,但都有严格监管,宁缺毋滥的看法。

     @黴室主人

     是中医人才还是骗子,由谁来鉴别?制度未到位之前,盲目放开,不实事求是,只不过是助长了骗子罢了,会进一步加重如今的“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真正有一技之长的少之又少。而且,何为一技之长?时代不同了,面对的医疗问题和人们的医疗需求也不同了,如今需要的是均衡发展的医务工作者,而不是曾经的“一招鲜”单一长而其他短的,应在各科皆合格的基础上有一科专长,恐怕这才是真正的“一技之长”吧?自由是相对的,没有规范的放开也是掘墓人。

     @贵州中草医医院

     才三年就可以考助理,并不难啊。 人家有证的人也是学了5年、工作1年,历时6年才考的执业医师。 中专生也是学3年、工作两年,历时5年才考的助理医师。所以,不要一味抱怨了,真有心当医师,拿起书来看,去报名考试,三年后就正当执业了。假如天天抱怨,年复一年,三年又三年,还是在抱怨……虽然通过考试不代表能力,但是通不过考试也不代表就了不得。降低门槛会泥沙俱下,到时候人人街上买本《偏方大全》就看病那才是祸害群众,草菅人命。 三年都没法静下心去学习考试,还在抱怨的人,我不觉得会成好中医。 一个政策的制定,必定是衡量了各方面的因素,利大于弊才行。

     @海棠依旧

     我就是师带徒,跟诊抄方然后考中医学院拿到文凭获得考证资格,现在执业医师证已拿到两年。其中艰辛自不必说,但是收获也很大,因为把中医知识更系统地学了一遍,基础更牢固。现在门诊量也不错,复诊率高。当年恨考证制度,现在觉得还是有其道理的。当然对于真正有一技之长的年长前辈,政策给于他们倾斜也是保护中医、发展中医的必然趋势。

     自强淡定型

     休管政策是否有利,我先练好本领学好中医。心胸开阔、忍耐力强,大有“我是好中医我怕谁”的气魄。

     @肖尧

     古有良医,均无今主管部门之一纸证书,其医案流传至今,仍启蒙后学,医人无数。 今有西医、汉医、蒙医、苗医、藏医……非主管部门管辖范围内之一切医家,皆属无证,但这并不影响其悬壶济世,救死扶伤;慈心明眼,一蓑一钵,逍遥化物。 一席之地,本是百业安身立命之必须。你揽你的权、捞你的利、谋你的私,也要让百姓续自己的命。近代孙文、鲁迅都曾学医,最终弃医从政、从文。为何?皆因只靠医技救中国,无法清明乱世。扯得远了,归结一句:治吏治心,医国医命,良相良医!

     @非常道

     唉!看吧,看好病就行。一传十,十传百,功夫上身就行,尽量别怨天尤人。总会有彩虹、有出路的。尽最大努力,有那个证更好。古人说得好:“秀才学医,笼中抓鸡。”因为有战争,所以得有人作白求恩、南丁格尔;因为有瘟疫、非典,所以得有仲师、叶天士、子和等。这样才周全,您说呢?

     @郁人禾

     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保障自己及家人的健康,同时能够惠及周围。中医不至于沦落到要人施舍“一席之地”的地步。执业医师证,对于病人来说不重要,他求的是治好病,否则有什么证也没用。对于中医本人来说,如果出了医疗事故,有证无证都逃避不了责任。那么解决办法只有一个:有好医术。有好医术就能保护自己同时保障病人的健康。幻想拿个医师证能医死人不担责,是一相情愿!

     @时时自省

     要想当中医,必须具备两套知识,一套是教材知识应付考试。一套是对患者行之有效的知识以应对临床。这两套知识差距很大。

     @飘

     看看这么多的留言就能说明问题。我也是草根医生,学中医近30年,没用其挣过分文。因为我没有所谓的“证”,但是我热爱中医,特别崇敬历朝历代为中医发展奉献终生的中医大家们!我们须要有一个不大的立锥之地!

     @晨曦国术养生堂

     我们体谅国家的难处,也请国家体谅中医的难处。

     出谋划策型

     推行任何变革都需要从解决具体问题着眼,以下是读者看到的问题,提出的方案。

     @青竹

     建议:政府可以购买民间的效方(或者称“秘方”)制成中成药,支持民间中医积极注册专利。这可以双赢,各得其所,何乐而不为?

     @靳医生

     应放开中医私人行医,让老百姓去检验,有真本事就有市场,看不好病的自然会淘汰,不用政府发证。

     @秀环

     王君平先生的意见非常及时、中肯!“改革开放”后的“医管”,崇西压中的洋奴味太重,现在是必须认真纠偏的时候了。问题的关键是政府部门的重视和认真有效的管理。应认真清除各级管理层面那些崇洋媚外、贪污腐败和投机取巧之徒,才能切实有效地保护和发扬中医药。

     @不老中医

     看看大家这么多留言就知道现行的制度有缺陷!改变中医行医许可是一方面。但打铁还需自身硬,中西医必须分开,中医行医不能开西药,逼迫他用中医思维。西医行医不给开中药,免得堕了中医的名声。必须要有真正懂中医的中医大家当领导人才行!

     @湘杏之家

     无规矩无以成方圆,师承也好院校也罢,都必须参加执业医师考试,我主张先院校学习,然后再去师承,这样临床会提高更快,理论会更加提升。当然,对年老的草根中医应予承认,釆用老人发证、新人必须参考的办法,更合情理,更利于中医的提升与发展!

     @平

     我是86届光明中医函授学员,已取得中医乡村医生执业证书,但卫生局不允许我在县城开中医诊所。个人有个提议,就是想要求国家能放宽,让取得乡村医师中医执照的人员,放宽执业地点。

     @杏林书苑

     我是科班出身的中医执业医,但是我想说试问,有几个院校出来的可以灵活开方,中医必须走师承之路才能得以传承。高手在民间呀!

     小编有话说

     看了这么多的评论,相信您和小编一样,心里都是五味杂陈。挽救和发展民间中医的呼声持续了很多年,但为此推行的各种工作却远远不能满足广大民间中医的需求。这次是《人民日报》这样的权威媒体发出了“给民间中医一席之地”的声音,能否让抢救、支持民间中医的工作变得更迅速更有实效呢?

     打个简单的比方,一个家庭缺钱就需要开源节流。那么,对于身处困境的中医事业来说,抢救民间中医瑰宝(减少流失),理顺民间中医合法行医的途径,增加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则是同时涉及开源与节流两方面的举措。相信行业管理者会有比小编更明晰的认识。

     面对困难时,齐心协力最重要。但在今天的中医界,学院派和民间派之间的矛盾让两兄弟没法团结一心。如果让时光回到新中国建立之初,教出中医院校毕业生的老师不就来自民间吗?无论哪种培养途径,都只是能否成才的外在条件。求同存异,共同发展,应是此时的战略。再纷争下去、保守下去,等中医药彻底进了博物馆,谁也没有好果子吃。

     此外,小编还想提出一点和王君平老师不同的观点:“中医不是经验医学,而是有着完善、深刻理论指导的医学。”正是因为那种流行的错误观念,让西医说中医“不科学”,让学院派说民间派“没理论”,让民间派说学院派“没水平”。今天不能解释的临床问题和争议就一定要消灭吗?如果中医人能团结起来,认清问题,把各自珍藏的藏宝图拼凑在一起,共同奋斗、共同证明自己的价值该有多好。

     最后,小编还要附上一位“@.”留下的评论,是想说:时不我待,再没有作为就没有机会了。这是任何一个中医人都不愿看到的。

     @.

     这个问题已经喊很久了,那帮人老的老、去世的去世,都已经很少了,如果再喊十几年,这个问题就彻底不存在了。因为,那帮老得不能再老的人,十年之内都会先后消失,所以这个问题就不会再是个问题了。

     (在此,同样要感谢被精选到前台的100个评论的作者。)

     版权声明

     本文为中医书友会原创稿件。作者/众网友、瓦力编辑/瓦力。

     文章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书友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