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也有虚寒证
2017/7/27 中医书友会

    

     中医书友会第1407期

    

    

     从虚寒型高血压病谈起

     作者/沈仲圭

     《蒲辅周医疗经验》书中载虚寒型高血压病一例。

     主诉:病已三年,头晕痛,耳鸣,形体肥胖,夜间尿频,痰多怕冷,手足凉,饮水腹胀,饮食喜温,六脉沉细,舌淡苔滑,血压230/118mmHg。

     治法:温阳镇水,健脾化痰。

     方用:白术、附片、生姜、茯苓、半夏、白芍、生龙牡。共诊三次,血压维持在200/100mmHg,症状明显减轻。

     按:本病怕冷,喜温食,乃脾阳虚弱;多饮水腹胀,为湿滞中宫;舌淡苔滑为阳虚停水。蒲老用真武汤温阳泄水,乃治病必求于本,加半夏燥湿,龙牡降逆,立方切合病情,故诊治三次,血压下降,诸症减轻。

     又1979年《新中医》增刊二期载有脾肾阳虚高血压病例。

     主诉:眩晕,心悸耳鸣,四肢沉重,大便稀溏,夜溺频多,腰酸,脉沉迟,苔薄腻,血压在190~200/100~130mmHg之间波动。

     治法:温阳利湿,兼理肝阳。

     方用:人参、熟地、附块、干姜、补骨脂、葫芦巴、龙骨、牡蛎、萸肉、杞子、巴戟、杜仲、白术。

     按:头晕、心悸、耳鸣、腰酸等症,虽肝肾阴亏的高血压病亦有此种症状,但本病兼有大便溏薄,四肢沉重,脉迟,则为脾肾阳虚可无疑义。故投参附姜以温脾,补骨脂、葫芦巴、巴戟以壮肾,枸杞、萸肉、杜仲滋肝益肾,龙牡镇逆降压。此方与蒲老所治之症,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原发性高血压病临床所见以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者为多,故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潜阳滋降法(张伯龙方),常为同道所采用,有一定功效。

     笔者治此病喜用费伯雄之羚羊角汤,方用生地、白芍、丹皮清血热,夏枯草缓肝火,炙龟板、石决明滋阴潜阳,菊花、薄荷、蝉蜕祛肝风(费氏原方有羚羊角、柴胡,今删去)。全方有平肝清热之效,用于阴亏不甚、肝火上炎之证每有良效。若阴虚于下、阳亢于上者,则用缪仲淳方,方为:桑叶、黑芝麻、甘菊、白蒺藜、首乌、生地、天冬、女贞子、牛膝、柏子仁。本方以首乌、生地、天冬、女贞子、黑芝麻、牛膝、柏仁滋肝益肾,桑、菊、蒺藜祛风平肝,双管齐下,奏效自速。若高血压病其症状偏于心经者,如口干心烦,多梦少寐,脉细数等,则宜养阴安神,如生地、石斛、白芍、炒枣仁、远志、茯神、龙骨、牡蛎、夜交藤、朱灯芯、半夏、秫米,朱砂安神丸(上海丁甘仁方)。

     以上从虚寒型高血压病谈到肝肾阴亏型高血压病,意在吾人临证,务须知权达变,随证化裁,切忌拘执板方,以治变化多端之病。又笔者尝见治高血压单方,有用大青叶、焦山栀各钱半,海藻、茺蔚子各三钱,水煎服。此方苦寒泻热,软坚祛淤,老人虚体服之,戕贼脾肾之阳,贻害无穷。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山东中医杂志》,1986年03期,作者/沈仲圭编辑/张亚娟。校对/勤莉。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书友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