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兰诵读104 | 茵陈蒿汤
2018/12/30 6:30:00 中医书友会

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236)
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擘)大黄二两(去皮)
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荚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条文解析:
【成无己】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者,热不得越也;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热甚于胃,津液内竭也;胃为土而色黄,胃为热蒸,则色夺于外,必发黄也。与茵陈汤,逐热退黄。
【柯韵伯】阳明多汗,此为里实表虚,反无汗,是表里俱实矣。表实则发黄,里实则腹满。但头汗出,小便不利,与麻黄连翘证同。然彼属太阳,因误下而表邪未散,热虽里而未深,故口不渴、腹不满,仍当汗解。此属阳明,未经汗下,而津液已亡,故腹满、小便不利、渴欲饮水,此瘀热在里,非汗吐所宜矣。身无汗,小便不利,不得用白虎;瘀热发黄,内无津液,不得用五苓。故制茵陈汤以佐栀子、承气之所不及也。但头汗,则身黄而面目不黄;若中风不得汗,则一身及面目悉黄。以见发黄是津液所生病。
【尤在泾】热越,热随汗而外越也。热越则邪不蓄而散,安能发黄哉?若但头汗出而身无汗,剂颈而还,则热不得外达;小便不利,则热不得下泄;而又渴饮水浆,则其热之蓄于内者方炽。而湿之引于外者无已,湿与热得,瘀郁不解,则必蒸发为黄矣。茵陈蒿汤苦寒通泄,使病从小便出也。
拓展阅读:
刘某,男,14岁。春节因食肥甘太过,又感受时邪,因而发病。症状有周身疲乏无力,心中懊憹,不欲饮食,并且时时泛恶,小便黄短,而大便尚可。此病延至两日,而身目发黄,乃到某医院诊治,确诊为“急性黄疸型肝炎” ,给中药六包,嘱每日服一包。服至四包,症状略有所减,而黄疸未退,乃邀余诊。脉弦滑数,舌苔黄腻。此时患童体疲殊甚,亦不能起立,饮食甚少,频频欲吐。此证乃肝胆湿热蕴郁不解之所致。
为疏:柴胡12克,黄芩9克,半夏10克,生姜10克,大黄6克,茵陈30克,生山栀10克。
此方书毕,有一同道问曰:此人太虚,应从补法入手为是,而君何以用大黄耶?余曰:此证本非虚,而体疲乏力者,为湿热所困故也。若湿热一去,则诸证自减。如果用补法,则必助邪,后果则难设想也。
上方连服三剂,而病愈大半。又服三剂,然后改用茵陈五苓散,乃逐渐痊愈。(刘渡舟医案)
——《新编伤寒论类方》,作者/刘渡舟,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I 版权声明
设计/止一。
版权归灵兰中医所有。
I 日签金句投稿邮箱 tg@linglan.com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书友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