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苓散功效广,非治蓄水一证
2020/9/8 6:30:00 中医书友会

    

     中医书友会第2540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因为公众号更改推送机制,推文不再按照时间线显示,可能你在时间线里面就看不到中医书友会的文章了。如果你希望可以及时看到书友会的文章,可以这样做:

    

     I导读:五苓散的化气利水兼解表的功用已被世人普遍认识,但因此而使五苓散的其他诸多功用得不到医者的应有的重视,实为一大损失。(编辑/闫奇峰)

    

     论五苓散的临床应用

     著/裴永清

     五苓散始出于《伤寒论》第71条,用以治疗因太阳表邪不解而随经入腑,阻碍膀胱气化,致发水饮内停的太阳蓄水证。五苓散的这种化气利水兼解表的功用已被世人普遍认识,但因此而使五苓散的其他诸多功用得不到医者的应有的重视,实为一大损失。鉴于此,现仅据仲景运用五苓散的经验,谈谈该方的临床应用。

     五苓散治疗癫痫病。

     这是医圣仲景的宝贵经验,见于《金匮要略·痰饮病篇》。仲景言:“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者,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究其文义,至少要明了三层含意:

     一是仲景在这里所言的“癫眩”是两个病,“癫”指癫痫而言;“眩”指眩晕。

     二是癫痫病不独为痰或风所致,水饮内蓄并上扰于头者亦可引发癫痫(可称为“水癫”),并用五苓散治疗水癫。

     三是水饮内蓄尚可引起眩晕病(又可称为:“水眩”),亦用五苓散治之。

     在仲景这一经验的指导下,余曾用五苓散治愈癫痫病数人。如:

     患者牛某某,女,46岁,河北省廊坊人,因患头痛半年,继而出现左眼视物不清,左侧上下肢不自主抽动月余,头颈只能向上抬起,不能向下低,曾在北京某两个大医院作“脑电”和“脑CT”等多方面有关检查,疑为“前额窦骨瘤”(1.5厘米×1.5厘米)所致。医院建议病人做手术摘除。患者恐于手术,转请中医诊治,时逢余在廊坊讲学,遂为诊视:病人神志清晰,对话自如,左上下肢时瘈疭。询其病情,告其除上述情况外,并有小便不利,口中痰水频唾。查其舌大色淡,苔滑体润,脉象沉弦,诊为“水癫”。遂投五苓散加味:茯苓30克,猪苓15克,泽泻25克,白术10克,桂枝10克,半夏15克。四剂,水煎温服,日一剂。

     二诊时,病人头颈活动自如,左眼视物清楚,头痛基本消失,唯有左侧上下肢体尚有抽动。效不更方,继投四剂,果然药后病愈。两年后该患者携其女儿来京治疗月经病,得知其病愈后未复发。

     五苓散治眩晕。

     这也是仲景之经验。不过,五苓散所治的眩晕亦是水饮上泛所致,故又可称为“水眩”。

     余于1989年冬治疗一例因一氧化碳中毒的女患张某,年59岁,北京前门大街人。因一氧化碳中毒住院治疗周余,出院后自觉头目眩晕、难以站立、不能行走,医院认为是中毒后遗症,待慢慢恢复,亦可能无法恢复。邀余诊之,查其小便不利,舌苔滑,脉沉弦有力,投以五苓散治之,重用泽泻,少用桂枝:茯苓30克,猪苓15克,泽泻30克,白术10克,桂枝6克。连服七剂,眩晕消失,步态不稳,继投七付病愈。此案明系一氧化碳中毒后遗症,但中医诊视则属“水眩”,故投五苓散而愈。其方重用泽泻者,乃取仲景用泽泻汤治痰饮病苦冒眩之意。

     五苓散治疗腹泻。

     《伤寒论》第159条云:“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鞭,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

     本条在学习时可以认为是伤寒误治后出现下利的病人,又经医生一误再误致下利的治疗记述,同时亦可以把它活看成是仲景对一个下利证的辨证论治:脾虚兼寒热错杂心下痞的下利,用甘草泻心汤治疗;中焦脾阳虚寒下利,用理中汤(丸)治之;下焦滑脱不固的下利,用赤石脂禹余粮汤治之;非寒非热,非虚非实,用上述方法均不可治愈的水泻,用利小便的药来治疗,仲景未明言其方药,余体会可选用五苓散治之。

     换言之,对于一个腹泻病人,和之不愈,温之不止,固之不瘥的腹泻,即当考虑是否是水饮犯于胃肠之腹泻,“当利其小便”,所谓“利小便以实大便”的方法。此法所治之腹泻,是以腹泻之物以水为主,又称水泻,兼小便不利是该种腹泻的特点。仲景只言利小便治法,未明言其方药,其中必有寓意。因为利小便之方有寒热之分,偏热者可以六一散治;偏寒者可用真武汤;偏热而见阴伤水停者又当用猪苓汤治;没有明显寒热之分的水饮犯于胃肠之腹泻即当用五苓散治之。

     《伤寒论》霍乱病篇云:“霍乱吐利,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亦反映了五苓散治疗水泻之意。分消走泄,开其支河,利小便以实大便之法是治疗水泻的良策。仲景不出固定方药,意在示人随证变通其利小便之方药。

     余本仲景此法,用五苓散治愈水泻之人甚多,体会有五:一是腹泻以水为主;二是兼见小便少;三是无明显寒热之情;四是兼伤食者用五苓散加焦三仙;五是水泻之证多见于现代医学诊为急性胃肠炎或急性肠炎病人中,符合上述一、二、三项者即可用五苓散加减治之,效果可靠,而错用温、清、补、涩等法绝无效。

     五苓散治心下痞。

     心下痞病人自觉胃脘部痞塞不通,满而不痛,按之柔软。这类病证常出现于现代医学所说的慢性胃炎之人。五苓散所治的心下痞是“水痞”,因水饮内停致使中焦气机痞塞不通所成,故其证必见有小便不利,舌滑体润,脉弦等。《伤寒论》第156条云:“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即是此义。余师其意,用五苓散治疗此类病人,收效满意。

     五苓散治“水逆”。

     《伤寒论》第74条云:“中风发热六七日……渴欲饮水,水入则吐,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可见水逆证是以病人口干欲饮,饮水则呕吐,先渴后呕,但不吐饮食的证情,此证亦多见于慢性胃炎病人中。如:

     患者何某某,男, 27岁,北京某大饭店汽车司机。临床表现为每早晨起床后呕哕难忍,但无吐物,涕泪俱下,平时胃脘部满闷不适, 口渴饮后易呕哕,食后胃脘不适加重,曾在某医院作胃镜检查,诊为慢性胃炎,服用西药无效,改用中药香砂养胃丸,疏肝和胃丸均罔效。余诊之,询知小便不利,查其舌淡苔滑,脉沉弦,呕哕之物以水为主。投以五苓散加生姜、半夏。七剂后证若失,调理十余剂停药。

     概而言之,五苓散仅在《伤寒论》中就有五见,是知仲景所用之广,所言其重,不可不晓,非治太阳蓄水证之一功。五苓散以化气利水而建功,凡病小便不利,水饮内停,寒热之象不明显,大可选用之。如水癫、水眩、水逆、水痞、水泻等症,上可至头,中可至胃,下可及于二便。充分体现了水饮为患,变动不居的特点。

     其临床辨证要点全然在于小便不利,舌滑脉弦、非寒非热、非虚非实,总以气化不利而水停为其病宿。现时临床中常用的效方,如春泽煎(五苓散加人参)、桂苓甘露饮(五苓散加石膏、滑石、寒水石、甘草)以及茵陈五苓散、胃苓汤等诸方,均为五苓散的加减变化之方,亦在反映其用广,非治蓄水一证。

     推荐阅读

     17种疾病医案,解透五苓散

     黄煌:回答五苓散的22个问题

     I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裴永清伤寒论临床应用五十论(增订版)》,学苑出版社出版。著/裴永清。编辑/闫奇峰,校对/黄莹、安华。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I投稿邮箱 tg@linglan.com

     秋风九月 · 好课来袭

    

    

     读懂东垣·二十讲敲开内伤之门

     治伤寒外感,绕不过张仲景;治内伤杂病,离不开李东垣。尤其在现代,正气虚损、饮食劳倦的情况越来越普遍。

     学好内伤,掌握调治慢性病、老年病、亚健康状态以及稳妥善后的方法,对每个医生都至关重要。

     因此,灵兰携手精研易水学派的高建忠老师,从内伤治疗理念、辨脉、用药,到清暑益气、升阳益胃等多个经典方剂,带你明东垣之理,掌内伤之纲。9月10日,与你相会!

     注:上新课程的专属优惠券会在开课前送达会员账户。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书友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