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心脏病,这首经方不容忽视
2021/3/22 6:30:00 中医书友会

    

     中医书友会第2736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因为公众号更改推送机制,推文不再按照时间线显示,可能你在时间线里面就看不到中医书友会的文章了。如果你希望可以及时看到书友会的文章,可以这样做:

    

     I导读:桂枝甘草汤及其变化方在心脏病上使用的机会很多。诸如期前收缩、房颤之类,只要是心脏运行不良的疾病,契合文中所列病机,用对了就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编辑/闫奇峰)

    

     桂枝甘草汤方

     作者/刘希彦

     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桂枝甘草汤方

     桂枝四两(去皮),甘草二两(炙)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发汗过多,津液耗散了,津血同源,血也就不足了。心脏带血带不上来,于是就会剧烈跳动以加速带血。这就发生了“其人叉手自冒心”的现象,也就是心脏突突的,自己都能感觉到,恨不得要用手按住。

     “心下悸”这个证以前说过。如果有表证,人体的自保模式,气血会往体表去驱邪。若津血不足,气血往上走的能量不够,于是就会发生悸动的现象,就像车爬坡时候的反应一样,这是人体自己在努力。

     这个病情看上去严重,但方子极简单,就是桂枝和炙甘草。炙甘草建中补津液,桂枝解外兼增加上行之气化能量。津液有了,表证去了,上行能量加强了,自然也就不心悸了。

     对于这个方子,历代的名家有各种解释。

     黄元御用五运六气说来解释,说是木郁而风动,所以悸。那木郁又是因为土败,所以用桂枝疏肝木,炙甘草建中培脾土。

     五行脏腑辨证体系的医家来解释的话,会说心跳心悸是肾克心,或理解为肾中有陈寒,造成肾中寒水上冲。那肾不好又是因为脾土克肾水。于是辨为脾克肾,说桂枝温肾阳,炙甘草健脾且缓脾之过盛,则不能克肾。

     那到底谁是对的呢?其实这都是以玄说玄。木郁怎么会风动呢?肝主疏泄主生发,肝郁了,应该更不会动才是啊。寒性沉潜趋下,肾中有寒又怎么会上冲呢?这些都是附会玄学臆想出来的,而不是对人体运行机理的客观理解,这也就造成了后世辨证和用药上的混乱。仲景的高明之处,就是他对人体的表达是实实在在的生理机能和运行,而不只是停留在以玄说玄的层面。

     心下悸或心悸这两个症很常见,说到底就是津液不足,不能顺畅地完成气化运行而造成的。津液不足的原因有很多,这一条是发汗过多造成的单纯津液不足。中焦水湿囤积,水液不气化,也会造成津液不足。可以在这个方子的基础上加两味去中焦湿气的药,茯苓白术,这就成了后面要学的苓桂术甘汤,这是治中焦水湿的主方。还有因为津血久亏造成心下悸的,这就要用炙甘草汤了。炙甘草汤还是桂枝甘草为主药,加姜参枣温阳建中,再佐以地黄阿胶之类滋阴药补津血。还有因为下焦瘀血造成努耗津血于下,津血上行无力的,这时候可以用桂枝甘草汤合去瘀血的方剂。

     桂枝甘草汤及其变化方在心脏病上使用的机会很多。诸如期前收缩、房颤之类,只要是心脏运行不良的疾病,病机无非是上述几种,用对了就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推荐阅读

     桂枝甘草汤治心悸,随用随止

     灵兰诵读8 | 桂枝甘草汤

     乱放支架会抑郁,中医治心又快又好

     I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大医至简—刘希彦解读伤寒论(第二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著/刘希彦。编辑/闫奇峰,校对/代卓凡、炳程。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I投稿邮箱 tg@linglan.com

     谈到心脏病的治疗,宋柏杉老师在“攻克十大疾病,成就中医虎将”和“直击临床讲金匮”课程中,均有专题论述。如果您没有报名这两门课,那下面这个讲座,绝对不能错过!

     “气、血、水、神”是宋柏杉老师的经典之课,它被宋老师总结为辨治所有内伤病的辨证模型。其理论基础是:人体由气、血、水、神四大部分组成,那么疾病也可分为气病、血病、水病、神病。

     2个小时,串讲二十余种证候、五十首方剂、九个疑难重症医案,更有鉴别“失神”之法门和独家经验方,将繁杂多变的内伤病治疗化繁为简,非举重若轻者不能为也!

     本视频节选自灵兰会员【季度大课】

     《气血水神——辨治内伤疾病的四个板机》

     本课程灵兰会员可在会员频道中免费学习(点击链接了解详情)。此外,为了惠及更多中医人,本课程还在灵兰豆商城上线,非会员可用你灵兰豆兑换观看。快点击【阅读原文】一起学习吧~

     或添加客服微信详询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书友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