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光靠一双手,真能摸出结石、息肉么?
2022/3/9 中医书友会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中医书友会第3014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后台有时会收到这样的留言:“脉诊太难了,得靠天赋”“脉诊太主观了,只能意会,没有标准”“中医脉诊都是玄学/骗人的”……真的是这样么?最近采访了精研脉诊的谢相智老师,很多观点颇有启发,分享给大家~(编辑/个个)

    

     中医脉,真的能摸出结石、息肉么?

     问:很多脉法都强调“以脉测症”,精准判断身体病症,甚至说能精确到哪哪长了结石或者息肉,您怎么看?

     谢相智:嗯,可以做到的,比如我们也摸出过那种胆囊息肉,在右关那个地方有一个很小很小的粒状的东西,最后(影像学)验证它是一个胆囊息肉。

     有些人经过训练确实可以测量得非常准确。不过你要是很注重形的话,你的手指必须得练出来,手感要非常精细才行。

     但是如果过于注重这种形和结构上的东西,就会容易出现一个问题,忽视中医的气化和背后的理论。我们有些(脉学)体系,摸一些什么结节啊、病变啊,摸的清清楚楚,但是开不出一个好的方,这种现象是存在的。

     比如一个弦脉,她已经有乳腺增生、甲状腺结节,子宫肌瘤化这些东西,如果你就拘于有形的东西啊,没有中医的气化理论的话,那你实际是很难治好这个病的。

     不仅要摸出问题,更要解决问题

     问:确实,我们之前也有学员聊过,说自己花了很多钱去学了类似的课程,然后发现确实能摸出来,但是摸出来不知道怎么治疗,就很无奈。

     谢相智:嗯,所以我觉得,如果我们对中医有信仰或者有很深的兴趣啊,我们还是要注重脉诊的理论。我是比较注重气机的,关注无形的气更多一些。

     而从气化的角度上去诊脉,我觉得不需要太精细。我们的手,不需要说一定得达到非常精细的程度。相比之下,象思维的建立,以及对气化的理解更加重要。

     比如我经常和学生说,你始终要记得“人身就是一个小天地,寸关尺就是一个小天地”。我们很多人不会用人迎气口脉法,就是因为不懂这个气化的道理,你只有把这种气化和天人合一的思想融进来后,你才会明白人迎气口脉的真正涵义,它不是个摆设,是不可或缺的。

     而且我觉得,作为一个临床大夫,我们还是更应该关注如何帮患者去解决问题,取得非常好的结果,是不是啊?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诊断出当下的症状,而要通过脉诊能够判断过去、现在或未来整体的(变化)情况,这样才是最好的。

     问:那您在临床中会选用哪些方剂呢?不同流派的方子或者辨证体系,比如伤寒和温病,对于脉象的理解和应用会有影响么?

     谢相智:我临床上用经方多一点,时方也用。从脉象来看,我觉得伤寒和温病完全是统一的,只是站的角度不一样。

     比如我们说火郁,它实际上可能既包括寒邪(郁闭),也包括火邪(郁热)如果你要站在寒的角度看,解决寒的问题的话,那你就是伤寒思维;站在热的角度上,就可以使用温病方。所以说伤寒和温病其实是统一的,它们在脉象也是统一的,只是分类结构不同。

     伤寒我们知道是六经,在谈六,温病呢,在谈四,卫气营血这四个层次。但是呢,实际上空间结构是不是一样的呢?是一样的,只是数量不同而已。

     学了脉诊以后,我们可以把这些都统一起来,就会避免这个派别(混乱)的产生,你也会更加圆融,更愿意去接受(新知识),这对于我们学习和临床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中医是很实在的,绝不是“只能意会”

     问:很多人认为脉诊主观性大、难以标准化,不好学习,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谢相智:脉诊作为诊断技术,一定是得标准化的。我们一要从数量上、从象上,建立标准化的认识。

     比如我给你举个例,滑脉,就是一个夏天的象。首先,我们要用技术手段去取得这个象。什么叫滑脉?它就是一个有力的脉,如果再细一点,回到古人的思维当中,就是指下比较滑动的脉,如盘走珠的脉,所以有力、在下面滚动的脉,已经代表它是滑脉了,这个技术很容易掌握的。

     然后呢,下一步我就会告诉学生,我们如何理解这种夏天的象。

     夏天你会看到什么呢?应该是天气比较炎热吧?是不是它一定有热在里面?啊,一定有物,滑脉如果在右寸,它一定是痰,在中间脾胃这块,它一定是食物啊,如果在下面的话,一定是大便,我们建立的象就是这样。

     再细讲一下,比方说右边滑,我们的胃肠应该是空的,张锡纯说,胃气以息息下行为顺,如果我们到摸不空,往上顶的,那这个患者他就会出现腹胀,这难不难呢?这根本不难。

     所以我们就逐渐形成了一套标准化的东西。我的学生,他们摸出来、问出来的情况,和我摸出来的东西基本是一模一样,非常相似的。而当我们分别摸出、问出一样的症状,病人也会非常认可我们,就会觉得我们中医是有标准化的东西的,病人会感觉得到。

     你放在一个不懂脉的人身上,这种就差异就出来了:一个是他问不出来一些东西,二是他摸到的脉象和实际的情况不符合,但我们问出来东西是符合的。

     其实回到中医思维上来,脉诊是很实在、很标准化的,学起来一点不难。我自己带的学生,他们都学的很快,不需要花费很大的劲。

     学脉诊,不该是件难而痛苦的事

     问:好的~最后您能针对脉诊的学习方法,以及目前刚刚上线的《应象脉法》课程,给同道一些学习建议和寄语么?

     谢相智:我对我所有学生都讲,其实脉学很简单。这只是很初级的一个学习,觉得难是因为你的思维复杂。一定要先打破思维上的禁锢。

     很多人初学脉诊的时候,看的书都是《濒湖脉学》,但是它的体系太复杂,数量也比较多,相对来说不容易学成,要走很长的一个过程,即使你把它背下来临床也不知道怎么用。我一开始就是这样,当时走了不少弯路。

     我认为学习脉诊,不需要学的太多,你去死记硬背,肯定是没有用的。你就先把浮脉搞懂了,思维方法也正确了,别的脉象都可以推导出来,后面更多的是不停地总结和应用的过程。关于脉象的分析方法、包括处方用药拆解,我们之后在课程里都会一一讲到。

     其次,学习脉诊一定要有个轻松的心态。我们应该是自发地而不是很强迫地去学习脉诊,你付出的时间一定是在你的兴趣范围内的。这样当你在努力的时候,你明明没感觉到你有多勤奋,就可以学的很好。

     最后,希望我的学习和临证经验,能够为各位同道照亮一条可行的路,节省一点苦苦摸索的时间,带大家回归中医最初“简单实用”的思维模式,有实效、有信心、有乐趣。

     不论是学脉诊还是学中医,从来就不该是件难而痛苦的事。

    

     四诊症状纷繁复杂,唯脉象不欺人!如果你也认可脉诊的重要性,想以脉测症、凭脉定诊,但又觉得自学没信心、缺方法——

     欢迎订阅谢相智老师的应象脉法课~这里不仅有简单、实用、效佳的脉诊心得,不受门派偏见拘束的脉证方药心法,更有精心设计的学习安排和答疑反馈!以及高质量的中医学友圈子哦↓

     首发优惠最后1天!

     长按识别,查看课程详情↓

    

     依脉处方用药,看病轻松且有底气↓↓↓

    

    

    

    

    

    

    

     上下滚动查看学员反馈

     相关阅读

     从迷茫到日诊130+,他做对了这件事

     从假摸脉到真行家,可能就在这一步之遥!

     你相信吗?脉象还可以看清人心,预防不幸

     脉诊探微——过来人告诉你脉诊可以这样学

     I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整理自谢相智老师访谈。采访人&编辑/个个,校对/居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公众号分享文章及视频,仅供学习交流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士请勿随意试药。

     I 投稿邮箱 tg@linglan.com

     关注+星标,查看更多中医好文↓

     关注标星不迷路

    

    

    戳原文,获取脉诊课免费试听!

     点个在看传递中医知识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书友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