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桂枝、细辛、甘草,你平时都用多少克?
2022/3/17 中医书友会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中医书友会第3087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此四药为临床常用药,若使用得当常可应手取效。然而有些医生拘泥常记,虽药证相符,但因用量不足,难于奏效。作者结合自己临床经验分享使用这些药的心得。(编辑/闫奇峰)

    

     对麻黄、桂枝、细辛、甘草用量的研讨

     作者/梁兴才

     麻黄、桂枝、细辛、甘草为常用中药。自汉代张仲景至今,仍被重视。随其配伍、治症颇多。若配伍得当,用量适中,常可应手取效。然而有些医生拘泥常记,虽药证相符,但因用量不足,难于奏效。笔者有见于此,遂撰文供同道参考。

     一、重用麻黄治疗风寒喘嗽及痹痛

     麻黄味辛,性温,为治疗风寒喘嗽及寒湿痹痛的要药。如麻杏石甘汤、定喘丸等,无不以麻黄为主,应手取效,关键在于麻黄之用量。

     据笔者经验,药不到量,实难奏效。《中国药典》(1985年版)载麻黄一日量为1.5~9克,是否有些过低。

     余在治疗外感风寒咳嗽及寒湿痹痛等症,使用蜜炙麻黄45克(一日量,水煎服);生者用18克,疗效满意,未见不良反应。这样用量《杂志》报导亦履见不鲜。

     二、重用桂枝治疗阳虚痹痛

     桂枝味辛、甘,性温,有温经通阳作用,为治痹痛的要药。孙华周报导,治一女患,30岁,面色苍白,汗出身冷,身痛恶寒。用桂枝50克,配附子25克、炙甘草25克等获满意疗效。

     笔者临证曾从15克开始递增用量,直至30克,连服10剂,未见异常反应。

     三、重用细辛治疗湿痹痛

     细辛辛温,味厚性烈,对诸风痹痛疗效卓著。由于《本草纲目》引陈承之言,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钱,多则气闭塞不通者死,虽死无伤……。”

     因此,后人不论何种剂型,都以一钱为限(旧市制),不敢违越,故影响其疗效。其实细辛用量不止于此,只要谨守病机,应用得当,同时注意患者体质,煎服20~30克无害,曾有用量多达40克的报导。

     四、重用甘草治疗胃脘痛与淋证

     甘草为最常用中药,常用量在1.5~9克之间。

     笔者使用蜜炙甘草治胃脘痛,多达45克,配以石膏、黄芩、大黄等药,获良效;孙慧春用生甘草60克,配龙胆、黄芩、栀子等,治肾盂肾炎,获卓效。孙氏认为:重用甘草治胃热吞酸,宜伍用香附、大黄;重用甘草治热淋,宜伍以茯苓、泽泻等淡渗之品。

     笔者赞同这种观点。

     讨论

     总之,临床用药是否能够引起中毒或不良反应,不单独在于药物的用量,更主要的是:要掌握患者的体质、病情以及药物的配伍、炮制、剂型、用法、用药季节等等。

     如同量细辛,体盛者则安全无恙,体弱者则可出现不良反应;等量甘草,气虚者则宜,中满者则会出现病情加剧。再如古人总结之“冬不用石膏,夏不用麻黄”,“甘草补中炙用,泻火生用,达茎中用梢”,这些记载,都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推荐阅读

     你用的麻黄不发汗,可能是存放时间太久了

     小则通,大则降,桂枝应用重在剂量

     “细辛不过钱”,说的是这6种情况

     伤寒论中,为什么很多方子会用甘草?

     I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吉林中医药》,作者/梁兴才。编辑/闫奇峰,校对/居业。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本公众号分享文章及视频,仅供学习交流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士请勿随意试药。

     I 投稿邮箱 tg@linglan.com

     学中药或者方剂的时候,总感觉好像少了一部分?知道这个药的功效,能治什么病症,想到原理却一时语塞......

     因为我们没有把思维方法理清楚,当我们在把它找出来,才能学好中药。

     这门课就是把这个“断点”的部分分析出来,把中药治病的原理阐述出来,把中医诊断和中药学贯穿起来。

     ↓非会员¥99元,灵兰会员仅需¥69元

    

    

    戳原文,加入灵兰会员!

     点个在看传递中医知识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书友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