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降压十法:10秒也能降压
2022/8/23 6:30:00 中医书友会

中医书友会第3252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此属于彭老的绝招之一,在降压药无效,或伴头晕头痛时,可应急使用,关键时刻可起到抢救作用。
—本文约1300字,预计阅读4分钟—

针刺降压十法
作者/彭静山

彭静山,1909~2003年,针灸专家。奉天(今辽宁)开原人。善于运针灸治疗脑血栓等症,1970年首创眼针疗法。
学术代表著作:《简易针灸疗法》、《针灸秘验与绝招》等。
中医治疗高血压有内服药、薰洗双足、针刺疗法等几种方法。我们使用针刺治疗。
一、耳后降压沟
操作方法:在对耳轮后面上2/5处有静脉可见,以三棱针点刺出血如豆许。
此法可抢救由高血压而发生的危殆变化。

二、人迎洞刺
又名窦刺,其穴正当颈外动脉窦处故名。
操作方法:让患者仰卧,头部低位,先用手掐脖子,如患者感到头晕时,则不宜用之。
刺法:左手摸到人迎动脉,用手指固定,右手持1.5寸毫针刺在动脉壁上,不可过深,易导致起小包。针后见针柄颤动为恰好。不用手法,十秒钟起针。留针时间最长不超2分钟。
亦治支气管喘息、胆石痛、胃痉挛、头痛、眩晕。
三、膈俞皮内针
如病人过胖,不易摸到动脉窦,则用膈俞皮内针。依常规找准穴位,埋藏1号皮内针一支,双侧埋针,可留针3—7天。
以上三种方法,均在针后10秒钟降压。
四、太渊脉刺
找准穴位,用2寸针刺在桡动脉寸口部位,不用手法,见针柄颤动为度。如针不动时,可微提调整。针尖应刺在桡动脉壁上,不可过深和过浅。留针5?10分钟。
五、眼针降压
眼针疗法经辽宁省卫生厅鉴定后,已在各地逐渐推广,降压穴位刺双肝区(必须学过眼针疗法,按常规操作)。
〔注〕眼针降压用肝区,左眼在下眶外1/4,右眼在上眶内1/4处,均距眶缘二分许,手压紧眼睑,以五分不锈钢针沿皮横刺,留针5—10分钟,血压即降。

六、鼻针降压
鼻针共有九穴十九点,其中只有两个穴位是原有穴位,即印堂和素髎为降压上下两点。
找准穴位,用5分不锈钢针以45°角向上斜刺。
用其它方法无效时可采用鼻针。
以上三种方法均在针后5分钟降压。
七、太冲泻法
操作方法:找准穴位,针刺得气后,可用提插方法。
适应症:肝阳上亢,眩晕较重之高血压症。
八、合谷透后溪
操作方法:手掌侧置,用3寸毫针,由合谷刺入,针尖向后溪方向而进,达到得气。
适应症:小便黄赤,大便秘结,口燥舌干,食欲不振,大、小肠有淤热者。
针刺得气后用捻转泻法,透天凉尤佳。
九、三里降压
找准穴位,常规操作。对体质素弱,有胃肠病而患高血压者,宜用此法,手法以补法为合适。
十、石门降压
石门在古针灸书记载:女子不可针石门,针之则终身不孕。
其法:由脐至耻骨联合,用折量寸法,找准脐下二寸,以28号2.5寸针刺入二寸。

—END—
针刺降压的特效穴
简要针药救急十法(降压、通便、醒神、祛痰……)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中医药学报》,1986年第2期丨作者/彭静山丨编辑/王超丨校对/徐艺萌丨导图/千城
本文版权归权利人所有。仅供学习交流,请勿随意试药。
818灵兰会员日特惠,现在加入秘典会员,仅需218元/年!
搜名医经验,解临床疑难
↓长按识别 加入秘典会员


戳原文,加入秘典会员!
点个在看传递中医知识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书友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