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的并发症、后遗症,用中药可收到很好效果
2022/8/26 6:30:00 中医书友会

    

    中医书友会第3255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中医手法治疗骨伤科疾病,常搭配合理用药,遵循一定原则与经验,往往事半功倍。本文摘自国医大师韦贵康骨伤手法结合中药治疗骨折的经验记录,为临床医者提供活学活用的思维与方法。

     —本文约2000字,预计阅读5分钟—

    

    

     国医大师韦贵康治疗骨折经验

     作者/陈小刚、周红海

    

     韦贵康,1938年生,广西宾阳人,国医大师。擅长脊柱相关疾病、四肢骨关节病、骨伤疑难杂症的手法治疗药物治疗。

     一、中医治疗骨折原则

     中医传统方法治疗骨折,适用四肢、躯干各类型骨折,治疗原则包括手法整复、夹板固定、中药内服或外用、功能锻炼,对多种骨折,具有骨折复位好、愈合快、疗程短、功能恢复好、病人痛苦少、并发症少等优点。

    

     1、整复原则:“早、一、好”

     “早”,即整复时间越早越好,最理想时间在伤后4小时内进行,这时局部肿胀初始,疼痛不太敏感,有利于手法整复,患者来诊后要在全身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早的整复。

     “一”,即整复时尽可能争取一次成功,因为多次整复容易伤及筋脉。

     “好”,即要求对线要好,功能对位为主,不强求解剖对位,以恢复肢体运动功能为目的。

     2、固定原则:“牢、适、少”

     “牢”,即固定要牢固。

     “适”,即患者感觉舒适,又不影响牢固固定。

     “少”,即在牢固的前提下,固定材料使用要少一些。尽可能用轻便材料外固定,多采用不超关节外固定,关节内或靠近关节采用超关节固定。

     3、练功原则:“早、常、好”

     “早”,即练功时间越早越好,整复固定以后即可开展功能锻炼。

     “常”,即坚持经常性的锻炼。

     “好”,即采用好的练功方法,早期以肢体肌肉收缩活动为主,中期可做关节活动,后期做生理范围内的各种活动。

     4、内服中药原则:“破、和、补”

     “破”,即早期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法。

     “和”,即中期用和血生新、续筋接骨之法。

     “补”,即后期用补肝肾、舒筋通络之法。

     初期用复元活血汤;中期用陈术四物汤加骨碎补、自然铜、合欢皮、川断等;后期用六味地黄汤加减。

     二、骨折并发症、后遗症中药内治

     骨折并发症、后遗症多是由于骨折对位对线不良,或伤后缺乏相应的功能练习,或劳累过度,或感受风寒湿邪等原因所致,其临床表现比较复杂,中医辨证治疗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骨折后遗症是伤后数月仍存在的症状,多表现为虚证,以肾虚为主,兼有夹瘀、夹湿、夹寒,总的治疗原则是补肾祛瘀、通络。强调辨证论治,随症加减,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辨证分型:

     1、气血瘀滞型

     肢体关节麻痛或剧痛难忍,夜间为甚,多见于中老年人,局部轻度肿或不肿,舌红苔薄或薄白,脉细数。

     治宜活血散瘀止痛。

     方用痛安汤:丹参18g,白芍12g,两面针12g,田七9g,降香9g,煅龙骨30g,炙甘草5g,加土鳖虫6g,路路通9g,炮甲5g,白花蛇舌草12g。

     2、阴虚肺热型

     患肢肌萎缩,皮肤干燥、皲裂,伴乏力,或气喘,咳嗽痰少,腹胀,口干,舌红苔薄白,脉细弱。

     治宜滋阴润肺理脾。

     方用生地四物汤加桑白皮12g,石斛12g,麦冬12g,百合12g,沙参12g,党参12g,淮山15g。

     3、风寒湿痹型

     多为关节内骨折或脊柱骨折后遗症。局部疼痛,畏寒,与天气变化有关,舌胖淡红,苔白腻,脉细滑。

     治宜祛风散寒胜湿。

     方用舒筋汤:当归12g,羌活6g,赤芍12g,白术12g,海桐皮12g,甘草5g,加独活12g,细辛3g,防风5g,土茯苓15g,千斤拔15g。

     4、气阴失调型

     患肢无力,自汗,畏寒,舌淡苔白,脉细弱,此多为阳虚;或患肢无力,畏热,盗汗多,舌红苔白,脉细数,此多为阴虚。

     阳虚者治宜补气敛阳。方用四君子汤:党参12g,白术12g,茯苓12g,甘草5g,加浮小麦12g,麻黄根12g,北芪15g,合欢皮12g。

     阴虚者治宜益阴固表。方用大补阴丸:熟地12g,龟板15g,知母6g,黄柏6g,猪脊髓12g,加石斛12g,五味子6g,麻黄根12g。

     5、肝肾亏损型

     症见骨折迟缓,或不愈合,局部酸痛,腰腿酸软,头晕眼花,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宜滋补肝肾。

     如阴虚,方用六味地黄汤。熟地12g,淮山15g,山萸肉12g,泽泻12g,丹皮12g,茯苓15g,加五味子6g,乌药12g。

     如阳虚,方用附桂八味丸。六味地黄汤加附子6g,肉桂3g,加巴戟天12g,菟丝子12g,杜仲12g。

     6、骨蒸劳热型

     关节胀痛发热,或兼手足心发热,舌红有瘀斑,苔黄,脉细数。

     方用丹栀逍遥散

     丹皮12g、栀子12g、柴胡12g、白芍12g、枳壳6g、桑枝15g、地骨皮12g、当归12g、桑白皮12g,加石斛12g,麦冬12g。

     上述中药用法:中药水煎服,每天1剂,分2次服,随证加减。每3~5天复诊1次,连续治疗1个月。

     —END—

     想要骨折康复好,一定常做这个动作

     祖传洛阳白马寺“二号治伤散”,治疗各种类型骨折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国医大师韦贵康骨伤手法临证经验录》丨作者/陈小刚、周红海丨编辑/姜春颜丨排版及导图/千诚

     本文版权归权利人所有。仅供学习交流,请勿随意试药。

     扫码下方二维码关注后

     回复“歌诀”,获取中医必背歌诀资料

    

     你与?文章都好吗?点个在看吧

    

    

    戳下载灵兰中医APP,看更多文章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书友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