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门诊量多,就代表医术也高吗?
2022/9/15 6:30:00 中医书友会

中医书友会第3275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我对中医的感受经历了三个阶段:原来如此,本应如此,不该如此。中医“原来如此”博大精深而体系严密,如此瑰宝。“本应”继承弘扬,发扬光大,然而中医的真实生存现状却让我扼腕叹息、悲愤莫名:中医“不该如此”啊!
—本文约2300字,预计阅读5分钟—

好中医除了提高医术,更要树立行医理念、提高经营能力
作者/林志欣
一、起因——探索中医发展模式
2007年仲夏,应一位有志于弘扬中医的前辈邀请,我有幸进入中医行业,开始了第一家纯中医馆的筹备与运营。
在随后的工作中,一切自然而然,不知不觉我便被中医博大精深的智慧所征服。
中医对生命、疾病系统严密的解构剖析,大道至简的洞见,为我打开了一扇窗,促使我重新去思考医疗的意义与生命的自然规律,打破了我被现代教育体系塑造的世界观。
面对“天人合一”的中医,你用现代科学思维,读不懂中医的“上古天真”。
在经营医馆的过程中,我对中医的感受经也历了三个阶段:原来如此,本应如此,不该如此。
中医“原来如此”博大精深而体系严密,如此瑰宝。
“本应”继承弘扬,发扬光大,然而中医的真实生存现状却让我扼腕叹息、悲愤莫名:中医“不该如此”啊!
“不该如此”的不是中医,而是我们这一代中医人。
正本清源,还中医本来面目,成了萦绕我心头的执念。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因为对中医怀着深切的热爱,中医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带着使命,审慎的思考中医行业破局的关键点。
原以为造成中医困境的原因,在于传统中医缺乏现代商业模式,中医价值被严重低估,生存与发展举步维艰。
于是我们开始了第一家纯中医馆商业模式的探索之路,当时在全国范围内,亦属少见。
二、困局——我的痛苦与探索
开始全心投入中医馆创业之后,焦虑与痛苦便一直包围着我。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千金易得,良医难寻”,中医人才问题成为了中医馆经营的紧箍咒。
医馆,医馆,医是核心,是灵魂。没有良医的医馆,就如没有神灵的寺庙,香火零落是必然的。
再好的商业模式,离开人才的支撑,依旧是空中楼阁。
解决人才问题,成为中医馆经营的头等大事。
由于我个人资源和能力的欠缺,名医挖不来,加上当时思维太过超前,很多当地名医并不认可,甚至有人断言:情怀可嘉,模式存疑。
因为缺乏名医资源的加持,我们只能另辟蹊径,名医找不来,那就找民间对中医有情怀,但缺平台、缺扶持的合格中医师,通过我们的运营帮扶塑造“明医”。
当时特殊处境下的无奈之举,却成为了我们独特的经营策略,进而进化成团队的核心竞争力。
当时愿意选择我们的中医师,多数是中医业内认为很“普通”的中医师,通过我们的认知引导、信念激活和运营帮扶。
最终让“普通”的中医师成为被广大民众认同、接纳、信任的“明医”。
三、好中医除了提高医术,更要树立行医理念与提高经营能力
当今中医业内,好中医匮乏几乎已经成了普遍的共识。这是一个真实的问题,也是一个被现象掩盖的伪命题。
好中医的标准是什么?
似乎也从来没有人认真思考过,多数人以模糊的臆想对标大医的标准。就如同用邓亚萍为标准,衡量是否会打乒乓球,那么,还有几个人合格呢?
我认为好中医的基本标准是:能够应用中医理论及施治方法,妥善诊治常见疾病,且被市场所接纳,即有一定的门诊量。
如果这个标准成立,那么,实际在中医业内存在着非常多医术不错,但还未被市场所接纳的医生,即门诊量少的医生。
民众往往以一个医生的门诊量多寡,来判断一个医生的医术水平,而医生也往往把医术水平等同于门诊量,这是一个误区。
医术是门诊量的基础承载,在同等医术前提下,医生病人量的多寡,取决于中医师行医理念与经营能力的差异,即如何更有效地赢得患者信任的能力。
这个道理就如,生意好的餐厅不一定菜品好吃,但菜品一定不难吃;而生意一般的餐厅的菜品也未必难吃,也可能很好吃。
造成生意差异的关键原因,即是经营的理念和能力。
所以说,中医行业缺人才是事实,但很多原本可以更优秀、发展更好的中医人才,因为忽视行医理念与经营能力的提升,迟迟无法突破门诊量的瓶颈,面对生存困境逐渐被磨平心志,变成了坐等医,等老医,甚至是抱怨医。这是中医行业的巨大损失啊!
四、门诊量从0-30,帮助青年中医成长
大家都关注少数名老中医的经验传承,这很重要。但是,极少人关注人数众多的青年中医的身存与发展困境。
如何帮助医术合格的青年中医快速成长,获得更多患者的信任,成为中医未来发展的顶梁柱,成为新时代中医的代言人。
则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
所以,当好友蔡仲逊老师邀约我,是否可以通过灵兰的平台,把自己十几年的探索与更多医者进行分享。
我是欣然接受的。
我希望通过课程的交流,能够让更多医者认识到医生除了会治病,还要会治人。
在医术之外,还要具备正知正见的行医理念和经营能力,既要有菩萨心肠,还要有霹雳手段。
我很大言不惭地也将之视为了自己的一份责任。
而这份责任也正源于我前文中所感受到的,中医本该发扬光大,为人类进步贡献自己的智慧,但现实处境却不容乐观,甚至很艰难。
而我所要讲的《知己知彼·行医诀窍三板斧》的课程,也正是源自我十余年医馆运营的实践操作。
期间已经帮助了至少19位中青年医生,在半年内实现了门诊量的巨大提升。
其中不乏门诊量增长三至五倍的案例,以此来帮助青年中医更好的实现自身价值。
在这套课程里,我主要想讲四个模块:


1、知己——正确的做中医,在中医里重新发现自己;
2、知彼——先治人,后治病;
3、诊疗模式设计——以病人为中心,建立医患同盟;
4、破局与弯道超车——经营中医,打造个人品牌。


具体地,我将分作28讲,和大家一起来重新认识自己,认识患者,认识行业,并设计出适合自己的诊疗模式。
希望借此,能够实现青年医师自己的理想与价值,也推动中医行业的发展。




上下滚动查看更多
林老师《知己知彼·行医诀窍三板斧》的课程,从理论到实操,从案例分享到个体方案的制定。
将有力地帮助我们,系统地解决行医中除医术之外的多数困惑。
并辅导学员形成适合自己的破局方案,从而实现自身的中医价值。
如果你是即将临床的青年中医,这堂课会让你少走很多弯路;
如果你已经临床多年,医术合格,但门诊量少,这堂课将带你重新审视自己,并能给你突破困局提供思路与方案;
如果你已经在临床中获得众多病人的信任,这堂课将与你的经验共鸣,如一面镜子,帮你系统地梳理经营中医的脉络,你可以更清晰的把握关键点,强化综合竞争力。
除了林志欣老师的《知己知彼·行医诀窍三板斧》的课程,在《灵兰·行医进阶班》里,还有叶柳忠老师的《寻真疗法·五步上手经络速应》。
《寻真疗法》将帮助我们打通“医术”的关卡,建立一套体系完整、疗效明确的诊疗体系。
也就是说,我们希望通过《行医进阶班》的集中训练,以及灵兰平台的全力服务,帮助青年医生既会“治病”,也会“治人”。
真正接得住病人、看得准病症,治得好疾病,立得住临床。
在此,灵兰团队也诚挚地邀请所有想要从事中医行业,决心认真行医的同道,参与进《行医进阶班》,在最短的时间内突破行医关卡!
今天是《灵兰·行医进阶班二期》招生早鸟价的最后一天,明天起将恢复原价。
我们等待您的参与。
↓长按识别图片,优惠最后一天


快戳我,优惠最后一天!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书友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