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外感病的这些问题,你都能回答得上嘛?
2022/12/14 6:30:00 中医书友会

    

    

    

     12月13日,《灵兰·冬至共学营》正式开始了。第一天,我们主要共学的内容是宋柏杉老师的讲座——《中医要学的“外感病”诊疗方法》。

     虽然只是第一天共学,就有不少同学在打卡任务的引导下输出了超棒的思考!我们精选了其中一部分同学的打卡中的思考,分享给大家~

     Q:对于【外感】,中西医在临床上的理解有何不同?业内和行业外最常见的误解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这个概念的,它可能包含哪些病种?

     @张秀萍: 学习宋老师课之前,从中医角度理解外感是感受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邪致病,更强调自己理解的看的见的六淫,比如发病前明显的有受凉史,可能就是外感风寒头痛。

     而宋老师讲课后理解:恶寒身痛脉紧就是伤寒,发热汗出恶风脉浮就是中风,所以即使过了很多年,患者西医诊断肺癌,在中医的眼里只要有恶寒身痛脉紧就是伤寒,理解外邪稽留肌表,无论过多久它还是外感。

     西医理解外感是感受细菌病毒等导致呼吸道感染,更强调致病菌,针对病菌用药。而中医治疗外感,先安受邪之地,开窗,通风,大扫除,这样的意象就是治疗外感的中医思维,所以中医看病不认是什么细菌病毒,改变细菌病毒生存的环境,细菌病毒自然就不能生存了。

     因此只要有中医,中国人就不会灭亡。 学好中医,不光是练习一种本领一种生存的技术,更是中国文化的传承,中国人的自信,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笑对人生:(编辑按:外感病不止表现为感冒)宋老师在课程里面提到的强直性脊柱炎,很多年之前在一本书里有写到一个案例,一位年轻人淋了一场大雨后感冒,没处理好发展成强直性脊柱炎,后来也是用艾灸的方法治好。感冒没处理好,会引发出很多变症,可以说感冒是万病之源。

     2017年年底本人感冒低烧,从地方中医馆一直看到省城中医院,到2018年四月份低烧的问题都没解决,诊断为风热或湿热,其中有位医生说姜和大枣我都不能多吃,可是2017年整个夏天我都煮姜枣茶喝,也没觉得有什么问题,在看诊的时候我有跟多位医生讲冬天的时候两只脚觉得很冷,像放在冰箱里面一样,2017年冬天确实也有点冷,医生开的药都偏寒凉,后来我自己用艾灸盒灸大椎穴和膻中穴,灸出一些水珠,后面就没有低烧现象了,但五月份脸上慢慢长出了痘痘,后来机缘巧合找到一位医生,记得药里面开有20克的黑顺片,吃了十剂中药,脸上的痘痘完全消失了。

     思考:寒热辩证错误了,除了没疗效,还会产生其它的变症。

     Q:宋柏杉老师的外感模型中,对于外感病的接诊辨治思路是怎样的?首先辨什么?次辨什么,再辨什么……每个环节的核心抓手是?

     @崔璇 :首辨外感还是内伤,判定为外感,再定阴阳,阴为伤寒,阳为温病,定完阴阳,再辨中风伤寒,还是时疫,湿温,温病。

     四诊合参,阳者向上热情,阴者向下淡漠。具体疾病参照条文为抓手。

     @沈玫 rose:冬至即临,又逢全国疫情管控放开,如何用纯中医思维去防治新冠,太有必要了!学习宋老师的辨治思路,结合自已临床,对来诊者:

     第一,先辨其原有内伤疾病的虚实和体质

     第二,收集资料,辨寒热,辨邪实性质,可用六经辨治也可以用三焦辨治。

     第三,辨疾病是风寒?风热?还是外寒内热?阴虚外寒?气虚寒湿?从而确定用方。宋老师对三焦辨治用方总结:上焦用柴胡达原饮,中焦用三苡汤,下焦用达原饮大有收益,今后临床上以外感来诊病人,同样可以用上,以观疗效。

     Q:对于外感发热,你是通过哪些方式收集诊断信息的?如何辨别收集到信息的可信度?这个过程中有固定的顺序么?如果没有,要反思一下哦~如果有,为什么是这个顺序?有没有可优化的空间?

     @崔璇 :问发热还是恶寒,问有汗否,问口渴,问大便,再问有没有其他症状,头痛,咳嗽,咽痛等。之后问发病过程,经治情况,基础疾病等。一般就是以患者语言描述为准。今天宋老师提到,以尺肤触诊来判断有汗与否,以后临床还要多观察,最好是根据望诊,脉诊来判断疾病情况,问诊来佐证,这样可能更准确。

     @沈玫 rose:全国对新冠病的动态清零逐步结束,並在全国放开后,此时各种媒体大力宣传家庭备各种抗病毒药,如:莲花清温,清开灵,蓝芩口服液,强力枇杷糖浆,应运涨价,医院药房此类药也一抢而空。

     个人体验&思考:我的一些老年慢性病人和癌症患者,稍有咳嗽,咽痒,立即服上寒凉之药。咳嗽反加重,甚至低热,核检又多阴性。诸不知,这种误导将导致“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时近冬至,“太阳寒水主气,寒邪主令"灵兰开设此课太及时了,中医人现在即要站出来,对目前放开后新冠肺炎,需根椐不同病人,给予辨证,同意前面不少同学谈到的观点。我认为针对目前状况,预防或已有身痛,咽痛,咳嗽者,多数辨证为外感伤寒为主。

     我近期以宋老师曾介绍过的麻黄加术汤,请药房打粗粉,按原方量的1/4量做成茶包泡饮,(与原中药方分开服用)。对几个肺癌肠癌病人,外出后如有畏寒,怕冷,身困吐白粘痰,舌苔白,舌质暗的患者,外出前一天和当天服上。今天上午复诊时反馈,感觉很好。

     当然辨为外感中风,则用上桂枝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都是非常好的预防治疗手段。把疾病扼制在早期阶段。

     即使核检阳性了,通过网诊,居家服上相信会有不错效果。既减轻个人和国家负担,也宏扬了伟大旳中医。

     上面同学们学习的专题讲座——《中医要学的“外感病”诊疗方法》,是灵兰会员频道的专属课程。类似的精彩讲座,我们的会员频道里还有十几门,内容涵盖针、灸、方、药等各个方面,学习2个就值回票价咯~点击此处,了解灵兰会员详情

     “你是你最常接触的五个人的平均值。”

     因此,与谁同行就显得格外重要。

     欢迎加入灵兰,与近16000中医同道一起精进同行!

     ↓↓↓扫码加入

    

    


     点赞+在看,第一时间看文章↓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书友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