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假摸脉到真行家,可能就在这一步之遥!
2022/12/14 6:30:00 中医书友会
谢老师说:脉象要简单,简单才容易学会。脉诊要能用,不能只停留在测症,还要能依脉处方用药,解决实际问题。而简单实用了,脉学才能更好地传承。
01
脉象,要简单
如果弄懂了脉学的根本,脉诊并不复杂。
脉象即气象,“气”的运动和“象”的表达才是脉学的精髓所在!
而气的运动就是“气化原理”,象的表达就是“全息原理”和“比类取象”的思维模式。
有了气化、全息和比类取象的思维模式,脉象就能出繁入简。
所以我对于脉象的理解,并不像28脉一样复杂和细分,而是重点抓住六个纲领性的脉象:浮脉、沉脉、弦脉、滑脉、迟脉和数脉,以及左右脉象。
与浮脉和沉脉性质类似的,还有上越脉、聚关脉和下陷脉。
并通过浮沉来看人体的表里上下内外;
弦滑迟数来看人体的寒热;
有无无力来看人体的虚实;
左右脉象来看人体的气血。
通过脉象,把握住人体的表里、寒热、虚实、气血,那指下的感觉就变成了心中的画面,患者身体的气机和所症状的表达,也便了然于胸。
所以,脉象不一定要多,关键是能够把握脉象背后的气机。
02
脉诊,要能用
而当我们通过脉象把握住患者的气机之后,第一个要做的就是“依脉测症”。
1、依脉测症,增强患者信任度
我在门诊上一般不会先询问患者的症状,如果患者主动说起来,我也会跟患者说:“稍等,我先把一下脉。”
患者来到诊室先把脉是有好处的,患者的感受,表达的症状有时候不一定准确,但脉象一般不会说谎,它更能够反映病症的实质。
对于我们来讲,脉象是实质,而症状更多是为了验证脉象反应的气机变化。
临床中如果你可以从脉象中验证患者的症状,那患者会更加信任你,也会好好配合我们的治疗,尤其在需要守方的时候。
同时,也愿意介绍更多的患者给我们。
2、依脉处方,提高诊疗的精确度
但是“依脉测症”并不是我们学习脉诊的目的。
我们学脉,是为了有效地指导临床,帮助患者解决实际的问题,你把脉再精准,患者的大毛病、小毛病都能说的很准,患者也很信任你,但是却不能根据脉象有效处方,那对于我们临床医生来讲,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了。
所以学脉还要能依脉处方,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
而这就需要构建一个“脉证方治”的脉学体系,把到一个脉,既能定位出患者的病灶,还能想到治疗的方法,并处方用药。
而事实上也是,“脉证方治”确实也是一脉相承的整体,有了脉象,就能推测出症状,确定治法和处方用药。
比如根据脉象,我便把治法和处方用药做了如下整理。
这样,脉-证-治-方-药,就可以一以贯之,不仅心中有数,也可以不断提高我们诊疗的精准度。
3、建立临床模型,提高诊疗效率
当我们熟悉了这套脉证方治的诊疗体系之后,我们根据应用临床的实际难点,还给大家提供了“浮弦滑空”和“沉弦滑空”的脉象模型。
我们将根据脉象中“弦滑空”的程度和比重具体处方用药。
并以大柴胡汤、丹栀逍遥散、苓桂术甘汤、桂附地黄汤等方剂为例。
看到经典的处方,要能想到它典型的脉象,而摸到典型的脉象,要能直接想到相应的处方。
这样,随着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方和脉的直接对应就会越来越熟悉。
这样既可以提高临床的疗效,还能提高诊疗的效率。
我之前还在医院工作的时候,日门诊量基本都在100人以上,因为患者多,你必须加快速度,脉证方治的这套诊疗方法就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所以学脉,“依脉测症”,还只是第一层。
脉诊更要注重的是解决问题,通过脉象,既能把握病机,测出症状,也能开出处方,取得疗效。
4、多读经典,多读医案,拓宽思路
经典与医案,是我们的必修课而不是选修课。
回到古人的智慧,我们会少走很多弯路。纵然各医家很多时候观点并不一定一致,但是回归到脉象,总能很好的把他们串起来。包括伤寒和温病。
这两大体系都是宝,而且在脉象中就能得到统一。
那在本次课程中,我也选取了近40则医案和多条经典条文,和大家一起,一层一层去剖析,不断加深我们对脉学体系的理解。
03
脉学,要传承
望闻问切,切诊似乎离我们临床越来越远了。
我看到一些朋友,摸脉就是装装样子,然后问问诊,再开个套方。
大家可能觉得脉诊太复杂,或者觉得望闻问切,切诊是下工。
但我不这么认为,我反而觉得脉诊是基础,脉诊突破不了,其它诊断也很难突破,而一旦突破了脉诊,其它诊断方法反而会很容易。
因为它们的底层思维模式是类似的。
我一直认为脉诊是中医的灵魂,而只有灵魂的回归,才能谈得上中医的复兴。
所以不管是跟同行论医,还是带教学生,我都会始终把脉诊方在第一位,我觉得这也是我作为一名医生的使命和责任。
或许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吧,当灵兰找到我,说要做一门脉诊课的时候,我欣然接受。
从19年开始准备,到今年才将将结束,真没想到从临床到课程是这么复杂的一件事情。
在这里,也感谢灵兰团队专业而用心的付出。
在灵兰团队的帮助下,我将二十几年的脉诊心得和临床体会和盘托出。
作为一个受益于中医、受益于脉诊、受益于传统文化的医生,希望把我的这份幸运也传递给你。
-END-
【编者按】:
正如谢老师所说:脉学,真的需要传下去!
尤其是现在疫情不稳,心烦意乱之时,学习就是稳心神的定海神针,借此时机,来提升自己的临床水平,待到春暖花开,才可一展拳脚。
我们不能一直假装摸脉,还要成长为临床的真高手。
经过近三年的打磨,诚意满满的脉诊课已经正式上线一年了,同学们学的怎么样呢?我在群里截了几张图:
上下滚动查看学员反馈
像上面这样“一用就灵”“拨云见日”的反馈,我们还有很多。
你不用担心学不会的,因为老师的课程很系统,学习脉诊课的同学也都很厉害,会相互讨论,相互解答疑问。
如果现在加入,谢老师还会有直播答疑,帮你答疑解惑,同时助教也会在群里领学、督学。
那讲了这么多,作为本次课程的参与者之一,我想跟您说:
脉诊,是我们每一位临床医生都无法回避的门槛,既然必须要跨越,那就跟一位愿意倾囊相授的老师,拿下它,并一起走下去!
在这门课程中:
你会重新树立脉学的思维,溯源脉学的原理。
你会系统掌握浮、沉、弦、滑、迟、数、大、细、涩、上越、聚关、下陷、左右脉象……等临床常用脉象。
不仅能学会根据脉象辨证、断症,还能学会根据脉象选取合适的治法,并处方用药。
而且在每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后面,老师还会通过相应的伤寒条文、名家医案和自己的临床医案抽丝剥茧,一点点讲清楚说明白。
这不仅是一门重新树立脉学思维的脉法课,还会是一门打通脉治方药的临床实战传授。
把复杂的脉象简单化,依脉测症,凭脉处方,不断增强诊断的精准度,提高患者的依赖度,增加每日的门诊量!
【温馨提示】:
《应象脉法·一脉打通方证药》课程,正在优惠中(截止时间12月23日0点),想要学习脉诊的同学,冲起来~
长按识别,走进脉诊 ↓
↓点击"阅读原文"直达课程页面~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书友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