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胃不和则卧不安?这里有“和胃五法”
2023/4/4 0:40:00 中医书友会

    

    

     中医书友会第3473期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所谓“胃不和,则卧不安”,如何安胃让睡眠变好呢?本文介绍五种和胃法,很实用,并附医案说明。

     点击文章底部右下角【点赞】【在看】建立深度阅读(友谊)关系

     不寐从胃论治五法

     作者/肖玉英

     不寐一证,因胃气不和所致者,临床屡见不鲜。其理源于《素问·逆调论》 :“人有逆气不得卧,…是阳明之逆也。…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

     《张氏医通·不得卧》进一步阐明了“胃不和则卧不安”的原因:“脉数滑有力不眠者,中有宿食痰火,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也。

     不寐从胃论治,笔者常采用以下五法,以达治病求本,每获良效。

     1、清化和胃法

     适宜:中焦湿热而致“卧不安”者。

     病机:多缘外感湿热之邪,或过食肥甘之品,酿成湿热内蕴脾胃所致。

     症状:以失眠胸闷、烦热不渴为主症,兼见头重昏蒙如裹,体困乏力,脘腹痞胀,纳呆呕恶,大便粘滞,溲黄,舌红,苔黄腻,脉濡数等症。

     治以:清热化湿和胃,选用甘露消毒丹加减。

    

     案一:

     陈某,女,43岁,农民,1993年8月7日诊。

     患者近2个月入睡艰难,辗转反侧,每夜仅睡2h许,常服安定片效不显。头胀昏沉,脘腹饱胀,纳呆,呕恶,厌食油晕,大便粘滞,溲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证属中焦湿热,胃气不和。治拟苦降辛开,清化和胃。

     药用:藿香、佩兰、黄芩、黄连、姜半夏、厚朴、枳壳、竹茹各10g,白蔻、苏梗各8g,六一散(包)20g,煎服。

     投药10剂,诸症消失而寐安。

     2、化痰和胃法

     适宜:痰浊内扰而致“卧不安”者。

     病机:多缘中土失运,积湿生痰,或情志郁结,气郁生痰,痰浊扰胃所致。

     症状:以不寐眩晕、胸闷痰多为主症,兼见惊悸,昏蒙,口腻,呕恶,不思饮食,脘腹胀满,喜太息,舌苔厚腻,脉弦滑等症。

     治以:祛痰化浊和胃,选用黄连温胆汤加减。

    

     案二:

     周某,女,56岁,教师,1995年5月17日诊。

     患者诉年初退休以来,身体日渐丰腴,近日夜寐惊惕不安,终日昏沉眩晕,健忘,胸闷脘胀,时吐粘沫,纳差,嗳气,苔黄厚腻,脉弦滑数。

     证属痰浊内扰,胃失和降。治拟清热化痰、化浊和胃。

     药用:黄连、姜半夏、陈皮、枳实、竹茹、茯苓各10g,龙齿(先煎)20g,全瓜蒌30g,石菖蒲7g,砂仁、甘草各5g,煎服。

     投药3剂,眩晕、胸闷、脘胀等症减轻,继服10剂夜寐惊惕不安消失,诸症悉平。

     3、消滞和胃法

     适宜:食滞胃肠而致“卧不安”者。

     病机:多缘饮食不节,食积不化,停滞胃肠,气机阻滞,胃气上逆所致。

     症状:以辗转不寐、腹满胀痛为主症,兼见躁扰不安,厌食嗳气,呕恶酸腐秽气,大便粘带恶臭,苔厚腻,脉滑数等症。

     治以:消食破积、导滞和胃。选用保和丸合承气汤加减。

    

     案三:

     王某,男,36岁,工人,1996年6月12日诊。

     患者近1周来烦躁不寐,仅天明前入睡2~3h,头昏沉,不思饮食,食则欲呕,嗳腐吞酸,口气热臭,脘腹胀满,大便粘滞不爽,秽臭难闻,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数。

     证属食滞蕴热,胃气不和。治拟破积导滞、消食和胃。

     药用:枳实、厚朴、黄连、姜半夏、陈皮、茯苓各10g,生大黄(后下)7g,木香12g,甘草5g,煎服。

     投药2剂,通下大便甚多,诸症减而夜寐安。

     4、温中和胃法

     适宜:中焦虚寒而致“卧不安”者。

     病机:多缘素体中阳不足,或过食生冷之物残伤中阳,阳虚阴盛,浊阴扰胃所致。

     症状:以失眠、腹凉绵痛为主症,兼见腹胀喜温、喜按,口淡不渴,肢凉便溏,舌淡,苔白,脉迟弱或沉迟等症。

     治以:温阳健中和胃,选用黄芪建中汤加减。

    

     案四:

     朱某,女,46岁,农民,1991年3月14日诊。

     患者有十二指肠溃疡宿疾,近3个月病情加重。失眠多梦,腹痛绵绵,饮食喜温,嗳气泛酸,神疲畏寒,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

     证属中焦虚寒,胃气不和。治以温补中阳,建中和胃。

     药用:黄芪、丹参各30g,党参、白芍、茯神各15g,桂枝、高良姜、香附、姜半夏、陈皮、远志、炙甘草、大枣各10g,煎服。

     投药5剂,夜寐转安,胃痛诸症均缓。原方增减调治3周,夜寐如常。

     5、养阴和胃法

     适宜:中土阴虚而致“卧不安”者。

     病机:多缘胃病既久,过服辛燥,损津耗液;或素体胃阴不足,津液亏少所致。

     症状:以不寐烦躁、胃脘灼痛为主症,兼见舌干燥,胃脘嘈杂,嗳气吞酸,饱不欲食,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

     治以:养阴润土和胃,选用《金匮》麦冬汤加减。

    

     案五:

     沈某,男,47岁,教师,1995年10月20日诊。

     患者有慢性萎缩性胃炎久治罔效。近半年来难于入寐而烦躁,胃中灼痛绵绵,口干不欲饮,嘈杂泛酸,食欲不振,形瘦神疲,舌红绛少津,苔薄黄,脉细数。

     证属中土阴虚,胃气不和。治拟滋润中土、养阴和胃。

     药用:丹参25g,生地黄、玄参、麦冬、山药、百合、白芍、茯神各15g,苏梗、半夏、黄连、延胡索、甘草各10g,吴茱萸4g,煎服。

     投药30剂,夜寐得安,诸症减轻。

    

     ↓点击搜索关键词,查看相关好文↓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8)》丨作者/丨荐稿/张春云丨编辑/居业丨校对/张野?本文版权归权利人所有。仅供学习交流,请勿随意试药。

     下载【灵兰中医app】免费学习近200本中医古籍近7000篇中医好文

    

    戳此下载灵兰中医app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书友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