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杀人无过,大黄救人……你敢用么?
2023/4/8 中医书友会

    

    

     中医书友会第3477期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现在很多人都不敢放胆应用下法。但事实上,“病之当服,附子、大黄、砒霜,皆是至宝;病之不当服,参、芪、鹿茸、枸杞,都是砒霜。”与其畏惧而束手,不如从脉诊入手,找到临床靶眼,心中有数,方子自然就敢开出来了。(编辑/个个)

    

     读医案:腹痛下利,可敢下?

     曹颖甫先生曾治一位十六岁的陈姓少年,少年幼龄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居住在无锡路矮屋,家境贫困,终年辛劳也尚难一饱。

     适值新年,少年为了添补家用贩卖烟花爆竹。由于饮食失时,饥餐冷饭,更加之受了点风寒,遂病腹痛拒按,时时下利,色纯黑,身不热,脉滑大而口渴。因为家境清寒,无力请医生治疗,坚持了十来天,才找到曹颖甫先生来求诊。

     曹颖甫先生在一番诊察之后,开了1剂大承气汤。因为怜其家贫,去了厚朴。方子是这样的:大黄四钱 枳实四钱 芒硝三钱。

     并且写完告诉少年的母亲说:如果服药后暴下更甚于前,病很快就会好了。少年的母亲惊诧道:您不但不止泻,怎么还促进他泻啊?回答道:服后自知。

     果然,一剂后,少年大下三次,均黑粪,干湿相杂,利止而愈。曹颖甫先生说,这就是金匮里所说的典型的“积滞下利”啊——“宿食下利,当有所去,下之乃愈,宜大承气汤”

     看似信手拈来的三味药,实则相当考验辨证功夫和用药胆魄。回想我们临床,如果真遇到这样一个腹泻十余天,身体本就瘦弱的少年,你有信心开出这付大承气么?

     破误区:“人参杀人无过,大黄救人无功”

    

     “今日中医之弊在不敢用下药,既如上述;而西医之拙,却在过用下药。凡外感病初起,西医大抵以清涤肠胃为先着,不知表未解有内陷之虞,彼不暇问也。夫先解其表,后攻其里,是乃仲圣之大法。顺之者生,违之者危,中西医各宜矫正也。”

     ——曹颖甫《经方实验录》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盲目认为多补可以延年益寿,因而误补者有增无减,敢于用下法的却越来越少。正如医林俗语所说:“人参杀人无过,大黄救人无功”。

     临床上实证误补,一误再误,导致病情拖延日久不愈的并不少见。其原因归纳起来大多是如下几个方面:

    

     ①因病情复杂辨证不准确,把实证当虚证治疗。

     ②受现代药理学的研究的影响,认为中药补剂可增强免疫功能,有益无害,应验了古人“人参杀人无过”的说法。

     ③受习惯认识影响,如年老多虚,服跌打药破气血,当用补药,而对临床病证不作具体分析。

     ④迁就病人,无原则满足病人要求。

     ⑤市场经济对医疗部门的冲击,重经济效益,轻临床效果,均可造成误补。

     但事实上,下法是治疗疑难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除了上文有“曹承气”之名的曹颖甫先生,晁恩祥、邓中甲、王世民等多位前辈也都论述过下法在肿瘤、精神情志类疾病等多种疾病中应用的独到之功。

     当然,下法想用好并不容易。症状的真假、辨证的准确度、患者的体质、应用的时机、药物的用量都需要充分考量,一旦辨证失误,便会“祸不旋踵”,导致坏症。

     那么,如何才能抓住时机、心中有数地应用下法呢?

     理思路:症状会骗人,但脉象不会

     发热、大便难一定可下么?长期腹泻,身冷,一定要用补么?

     在最近上新的讲座,《脉法自然:明人迎气口,解伤寒条文》中,谢相智老师对此作了分享。他说,使用下法的关键,还是要着眼于脉诊的理解。

     因为症状、外在的表现,甚至患者说的话和感觉都会骗人,但脉象不会骗人。

     当我们回归脉象去理解身体和气机的运行,我们就会发现,临床上便不那么容易被纷繁复杂的症状所迷惑,使用下法不再犹疑不定,而是心中有数。

     那么下法的脉象是怎样的呢?谢老师说:

     1.使用下法的重点在哪?重点在六腑的谷道,其实我们在临床上就要找那个不空的地方,摸脉的时候不空的地方,从伤寒看,它就是在阳明病的阶段,从温病的角度看,就是在右脉的气分处。

     因此下法体现在右脉的气分有余之处,表现在脉象上就是右脉滑而有力、数而有力、或者迟而有力,没有体现空。

     2.下法最典型的脉是什么?就是右手脉聚关而有力,或者沉而有力。遇到这种脉象,很多时候要大胆地使用下法,即使他拉肚子你也得用,而不能用止泻的方法。

     3.右脉有力,但是左脉有空或者细、无力的时候,它就不能单纯的使用下法了。左脉的空和细是什么意思?我们根据人迎气口脉法的精神,右手脉沉滑有力,是热,左手脉空、细是有阴虚,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少阴病的急下三证了,仲景采用的是“急则治标”的原则,用承气汤,后世的温病学家大部分用的则是清法和滋阴的方法,比如玉女煎,它里面有白虎汤,是不是。那么我们可以这样用,白虎汤合六味地黄,或者大承气汤合六味地黄,都可以的。

     当我们带着谢老师总结的这些脉诊技巧和心得,再回看上文曹老的医案中的“脉滑大”,结合患者病史,是不是一下子就有辨证靶眼了?

     临床上类似的虚实之误真的很多,谢老师在课程中还举了一个例子,欢迎点击下方视频观看:

     ↓谢相智:嗜睡无节,是虚证么?

     除了下法的脉象、主证以及方药应用思路,在本节讲座中,谢老师还从脉的角度讲解了以下内容:

     如何以脉测证,凭脉定诊?人迎气口脉到底是什么?左右手的脉象如何指导临床?《伤寒论》中汗法的脉象究竟是什么样的?如何通过脉象解读经典条文、医案……

     如果你也对这些问题感兴趣,欢迎订阅谢相智老师的讲座《脉法自然:明人迎气口,解伤寒条文》!仅需¥78

    

     ↓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试听↓

    

     内容大纲

     1、法自然:从天人相应到人迎气口脉法

     从人迎气口到独取寸口

     从天地气化看左右脉象

     从人迎气口解经典方剂

     2、解伤寒:如何依脉定诊用条文?

     脉证对应,依脉而治

     人迎气口解伤寒条文

     依脉定诊,使用下法

     3、解医案:从读案到读书理解脉法

     脉解张锡纯医案

     脉学学习方法和推荐书籍

    

     戳此进行试听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书友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