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喊口号,振兴不了中医
2023/4/16 6:30:00 中医书友会
中医书友会第3485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蔡校长说:行医最大的关卡,是信。跨过“信”的关卡之后,能否快速成为患者尊重、口口相传的好医生,取决于什么?
做灵兰书院的这十年里面,我看到了大量的医生。有些医生十年前,我看到他那个样子,到现在还是差不多。就在医院里面,专门给人开方,十年来就基本上还是作为,呃,类似于“处方工具人”一样的存在。我们的很多同学也是,没有变化。
还有一些人呢,就不太一样。我发现有些年轻医生,不用十年,有些两三年就变化极大,从非常青涩的医生,20多岁的年轻小伙子或者小姑娘。到了三年之后,变成了患者量非常之多,大家很尊敬甚至口碑极好的医生。
这两类医生,最大的区别到底在哪里呢?真的仅仅是天赋吗?
可天赋无解啊。
01丨愿力,决定你能否遇见贵人
这(两类人)里面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但我觉得最最重要一点,就在于说,他们俩之间的愿望其实是不一样的。
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成为什么样的医生,是会决定他的职业高度的。
他能够走多高,走多远,跟他的愿力有关系。
有些人就抱着说我要做大医,或者说做个明医,明明白白的医生——把技术搞得明明白白,把医疗这件事情搞得明明白白,把中医的原理搞得很清楚,把病人的状态摸索的很透,这样的医生咱们讲的叫明医。明白,而不是糊里糊涂的医生。
有这种心思的医生,第一他的自驱力非常自强,第二,他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机会。
所有优秀的老师都会喜欢这样的人,因为我们是同道。他会觉得我们有共同的观点,我们有共同的爱好,我们有共同的志向。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就拥有更多机会。
所以,咱们灵兰过去开设的很多课程里面,强调不仅仅是技术本身,还要有很高远的目标——你要成为什么样的医生?不是教一招一式,不是一招鲜,不是某个穴位治某个病这种,而是希望让这些医生能够成为一方明医,能够把中医学的明明白白。
行医班,依旧在贯穿这部分,我们想聚集的,就是这么一些有追求的医生——不断追求成为更好的医生以及追求更好的医术。
你跟这样的人在一起,能走到的高度是不同的。
02丨光喊口号,振兴不了中医
当然,不是光有信心,有愿望,就能把中医学好的。
很多人天天在那边喊我要振兴中医,结果呢?让他去看病,他做不出来。这种,我把它简称叫义和团模式。
光有口号,光有愿望,但是没有本事,他不是一个能人,不是一个优秀的人。这种人的高度是非常之有限的。
还得行,信愿行嘛。
中医是实践医学,它不是光有理论学习,不是普通的认知上的熏陶,认识到了好像就会了,不是这样子。也不是学一点基础知识,就能成为好的医生。
他要不断在临床中学习,要在干中学,不是光空口这么去学。
那对于年轻医生来讲,很现实的问题是,行医你得有一定的患者量。
一是你得活得下来,你不能毕业了,拿到医师证了,还吃老本。没收入只能吃老本的时候,你自己都觉得对不起父母,对不起中医。所以你得有患者量,你得有正常的收入,你至少得先体面的活下来。
那么更关键的一点是,只有在给患者治病的过程中,你的医术才能够不断的进步。
患者才是我们医术进步最好的老师。
进步最快的途径,绝对不是我们老师的教学,也不是我们看书学课。医生的进步,更多的是要靠患者不断给我们反馈。
所以过去在出师的阶段,是需要师傅口授心传的。
教什么呢?不是技术,而是教你怎么当个好医生,如何才能够留得住病人,怎么和患者沟通,获得认可和信任?这些也是行医里面非常重要的关键点。
但是呢,当前时代,这个环节里面确实有很多的缺失,尤其是在中医师承教育里面,这些临床的“软技能”有很多的缺失。很多人都没有受过系统的训练哈,这也是我们借助行医班试图去梳理的东西。
03丨做中医得眼里有人,手里有活
所以,在这个“行”里面,其实我花了一整年时间在琢磨,在行医班不断优化的过程中,我模拟了一个场景,就是一个刚毕业,或者刚来到灵兰的医疗机构里面的医生,到底我们教他什么东西,训练什么?这个可能就是行医班主要的部分。
比如说他需要建立更高的目标,需要知道如何跟病人沟通,知道如何才能够更好的服务于患者?如何做诊后管理,才能把病治的更好?这些都是有一套系统的方法的。
并不是一上来,好像坐在诊桌上,人就来了,把完脉开完方病人就无限来复诊了,没那么容易,这里面有一系列的事情。
如果没做到的话,其实患者量很难起来,真的十年冷板凳都不一定能够出得来。
第二个部分是手里一定要有活,有技术,有个能拿得出手,能镇得住病人医术。我们行医班开始选择类似于寻真疗法这样的技术体系,原因就在于说,他能给病人非常好的一种体验感。
行医,关键一定要有两套东西,一个是做人的智慧和方法,技术之外的部分——你是不是有很高的情商?你是不是能够关注到很多东西,是不是能把你周边的环境给弄好,是不是能让患者体会到安全感,信任感以及被服务的感觉,对你产生信心,长期跟着你……这些其实是一大功课。
第二个,医术上一定要有拿得出手的东西。它可以是手法,也可以是针灸推拿,方药也可以,比如你脉诊极强。这些都ok。有这些的话,你在临床中就慢慢可以沉得下来。一年时间,基本上就进步就会非常之大,很快。
也是我说,我反复强调行医方法的原因,因为我觉得这是很多医生过去所忽略的,完全钻在书本里面了,或者完全钻在某老师所讲的内容里面,有时候就出不来。
04丨有术无道,止于术
关键点,三个字总结,叫信愿行。
那如何来做呢?咱们整个中医里面经常提到,道法术器。
咱们现阶段,整个社会层面上非常普遍的一种情况,大部分都是教你如何使用工具,包括别的医学体系和别的行业,都是教你如何使用工具,那其实在器上做功夫。或者就教你一招一式,技术层面的事情,从术上做功夫,从下往上走,先做器,术,后面就没有了。
很多人是这样,觉得他就只能学到这种程度。但如果用状态来学中医的话,其实难度是非常之大的,他的瓶颈就我在第一期行医班讲过,叫抛物线模型,那是从下往上走,瓶颈很明显,穿不过去的。只能达到了这么个水平,后面就往下走下坡路了。
真正把中医学好的(老师),我们去看的话,都是从上往下学的,道法,术器,从上往下学。
比如我们讲说对于自然的这种认知,对文化的熏陶。你如何看待世界,如何看待我们人体……
当把这些事情搞得比较明白的时候,从上往下看,你理解身体之后呢,哦,原来这个病是这种原因,用这样的方法可以治疗。
之后呢,你再选择不同的技术,你用针也好,用灸也好,用药也好,或者用厨房的东西也好,甚至是用嘴巴也好,都可以。
从上下往下看的时候,(学中医)这件事情就可以做的很好,走得更通透。
所以行医班的整个理念,就希望是把道法术器从上往下走的,从认知之上先改变。如果认知没改变的话,其实是很多东西是学不会的,也是收不到的。
(中医)这个东西,高度很重要。
—版权声明—
本文节选自灵兰创始人蔡仲逊先生2022年直播访谈丨编辑/个个
本文版权归权利人所有。仅供学习交流,请勿随意试药。
推荐阅读
行医课正在火热招生中
↓长按识别海报,了解更多↓
戳此下载灵兰中医app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书友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