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事疼痛医案三则:均以“地黄丸”治疗及善后
2023/4/19 6:30:00 中医书友会

    

    

     中医书友会第3488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房事疼痛一病,很多患者往往羞于启齿,导致不断拖延治疗。若识证准确,最常用的方药,可以收到非常好的疗效。前两个医案均是以地黄丸为主药,效果显著。

     点击文章底部右下角【点赞】【在看】建立深度阅读(友谊)关系

     阴阳交合痛治验举隅作者/王俊苗 尹海英一、六味地黄丸治案

     张某,女,26岁,已婚,干部,1993年5月26日就诊。

     诉平素月经量少,腰酸不适,腿软无力,劳后尤甚。婚后两年来每遇性生活即感阴道干涩疼痛,持续1周左右方渐消失,其间腰骶部也倍感痛甚。

     如此既久,闻而即恐,事而即拒,夫妻二人常由此而造成生活不和睦。几经妇科及内分泌功能检查均无异常发现。因无对症西药可服,乃试治于中医。

     诊见舌质偏红,脉细数,两目干涩,余无不适。辨属肝肾阴虚。治宜滋补肝肾。

     予六味地黄丸10盒,每日2次,每次1丸,淡盐汤送服。

     服完6盒后腰腿不甚酸困,10盒用尽,性生活时已不干涩疼痛。嘱其房事有节,再服10盒以资巩固。2年后随访,切正常。

     按:案1因平素肾虚体弱,故有腰酸退软之症,复因婚后频于房事,暗耗肾精,使肾虚更甚,肾虚胞络所系不足,局部失养,故每当受刺激时,则少腹筋脉拘挛而痛。

     治依《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之训,法当滋补肾阴,方用六味地黄丸以肾肝脾三阴并补而独重补肾。如此以丸缓图,坚持用药,终使肾阴得补,肾精旺盛,胞络得养,而挛缩疼痛自止。

     二、加味知柏地黄汤治案

     姚某,女,30岁,已婚,干部,1984年3月15日诊。

     自述婚后性生活正常,因连续3次孕50余日流产后,出现性生活时阴道干涩疼痛不舒,因而拘于性生活,又因年岁偏大,求子心切,故急求医治。

     诊见手足心热,心烦口渴,夜寐梦多,醒时烘热汗出,腰酸困,足跟痛,月经每次提前3日~5日,小便色黄有热涩感,舌质编红,脉细数。

     脉症合参,乃肝肾阴精亏虚,虚火上炎下扰所致。治宜滋阴降火。

     予知柏地黄汤加味:生地30g,生山药25g,丹皮、泽泻、茯苓、盐知母、盐黄柏各10g,地骨皮、五味子各15g,炒枣仁30g,女贞子24g,山萸肉、怀牛膝各12g。6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3月22日二诊:服上药后诸症均减,效不更方,继予原方6剂。

     3月28日三诊:述连续两次性生活后阴道已不觉疼痛,余症几除,唯劳力或性交后腰困痛仍显,原方去地骨皮、泽泻、炒枣仁,另加黑杜仲、川断各15g,再进3剂以强肾固效。

     按:

     案2由于连续3次流产,肾阴必亏无疑。腰为肾之府,肾阴亏虚,筋骨失养,则腰脊酸困且足跟疼痛;性生活时更耗肾阴,故见阴道干涩而痛;阴虚则火旺,虚火上炎,故手足心热,心烦口渴,夜寐梦多;虚火下扰,则小便黄而热涩;虚火迫津外泄,故烘热汗出:肾阴虚冲任失调,则月经提前而至。

     脉症合参,总属阴虚火旺之证,故主用知柏地黄汤以滋阴降火。加入地骨皮、女贞子意在清热养阴以除烦渴烘热,五味子、炒枣仁旨在养心安神,怀牛膝功可补肾强腰。由于本病辨证准确,药证相符,故收佳效。

     三、加味清热调血汤治案

     李某,女,32岁,已婚,1996年8月6日初诊。

     诉曾两次在经期行房事,致月经经期由每行5天延至每行8天~9天方净,经量亦多,小腹疼痛,行房时尤疼痛难忍。伴头晕头胀,腰骶部胀痛,阴部时有灼热痛,带下量多黄稠有臭味,舌红苔黄腻,脉弦而数。

     妇科检查:宫颈Ⅰ度糜烂,宫体略大,有压痛,按压宫颈时疼痛更为明显。辨属湿热瘀结。治宜清热解毒除湿,行气化瘀止痛。

     方用明·龚信的清热调血汤加味

     白芍20g,黄连、川、黄柏、香附各10g,桃仁、黑军各15g,当归、红花、莪术、元胡各12g,丹皮25g,炒苡仁、土获苓、椿根白皮各30g,败酱草20g。7剂。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

     另用外用药(苦参30g,威灵仙15g,黄柏15g,白矾150g,乳香10g,没药10g,雄黄10g,硼砂1.5g,硇砂10g,儿茶10g,血竭6g,冰片1g,上药共研细面装瓶备用)每次适量撤于消毒棉球上,塞于宫颈糜烂处,隔日1次,并嘱用药期间忌性生活。

     8月13日二诊:小部疼痛及腰骶部胀痛见轻,带下仍黄稠但量减少,继处前方7剂,同时仍结合外治法。

     8月20日三诊:妇科检查见宫颈糜烂已愈,局部摇举痛已消失,嘱其再服前方7剂,待下次月经过后服知柏地黄丸5盒以善后,并要求行经期间严禁房事。患者遵嘱照办,随访至今未发。

     按:

     案3缘其两次在经期行房,致使败精湿邪直侵阴器、胞官,湿邪与精血相搏,湿热瘀互相蕴结而致。冲任二脉受损,气血运行不畅,则行经时间延长,小腹疼痛,行房时其痛尤甚;湿热迫血安行,故经量增多;湿热瘀结于胞脉胞络,“胞络者系于肾”(《内经》语),故感腰骶部疼痛;带脉失约,湿热下注,故带下量多黄稠有秽气,阴部时感灼热。

     综上显属湿热瘀互结之证,故治宜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方予清热调血汤加味。方中黄连、苡仁、黄柏、椿根白皮、土茯苓、败酱草清热除湿解毒;当归、川芎、桃仁、红花、丹皮、莪术、香附、元胡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白芍缓急止痛;黑军涩血止带。

     复以外用药内外合治,切中病机,故收效显著。本案因湿热淤三邪交结,冲任督带四脉皆伤,故诸症群起。用药后诸症虽除,但恐正气未复,故嘱其经期禁房事并于经后继服知柏地黄丸以善其后。

    

     ↓点击搜索关键词,查看相关好文↓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国医论坛》(1997)丨作者/王俊苗 尹海英丨荐稿/张春云丨编辑/居业、思含?本文版权归权利人所有。仅供学习交流,请勿随意试药。

    

    

     直播预告丨以脉辨治春季失眠

     【主讲老师】谢相智 医生

     【直播时间】4月21日19:30-21:00

     【讲座内容】

     1、为什么春季失眠患者这么多?

     2、失眠常法治疗效果差,怎么办?

     3、抓住两个脉象,轻松辨治失眠

     4、干货:如何通过脉象推断患者症状

    

     点击下方卡片预约,我们直播间见!

     或扫码下方二维码,预约直播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书友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