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检验仪器,中医怎么看病?
2019/11/4 6:58:00 中医思维十
学中医 慧生活
《中医基础理论》第1讲
大熊
大熊,理工男,从事医疗大数据工作。有幸十几年前结识并师从中医老苗学习中医,自己和家人都成为中医的受益者。
大家好,我是大熊,这么些年,我一直跟随中医老苗学中医。
最近中医思维十开设了享泰极公益课堂(点击链接可了解详情),中医老苗每晚8点在公益课堂里给大家解读当天中医思维十的推文。老苗讲得很精彩,可是,在我们阅读了那么多中医思维十推送的好文,听了老苗精彩的解读后,学习群里还有不少人问,“老师,我脸上的痘痘应该怎么治?”,“老师,我一到晚上就咳嗽该怎么办?”——为什么我们看了那么多年的中医养生文章,碰到问题时仍然不会调理自己的身体?(想知道原因,点链接)。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让自己静下来一段时间,系统学习下中医的基础理论,因为中医也是像语文、数学一样,是我们生活中必备的工具,中医可以改变我们的人生。
今天我们推送大熊中医笔记第一篇:没有检验仪器,中医怎么看病?通过这个开篇笔记的学习,我们需要明确中医里经常提到的辨证论治中,症、证、病之间的关系;在中医里,同一种病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治疗方法?而不同的病,有时候治疗方法又是一样的?
“
西医看病的方式
”
谈到中医是怎样看病的,必然就会让人联想到西医。
西医看病的方式,主要是建立在数理化生的基础上,以严密的逻辑思维,结合体格检查、化验、仪器检测,再加上医师的经验,即可做出疾病的诊断。治疗上侧重于以药物对因治疗、对症治疗,干预一个或多个靶点或通路,或检验的指标或病灶范围或病人的症状体征,并以此作为疗效评价的基础;或对于局部病灶,综合全身健康状况,尽可能以手术的方式予以切除。17世纪时,虎克发明了显微镜以后,观察到了细胞,将医学的视角引入微观层面,现代医学的大门就此打开。
“
中医怎么认识健康
”
21世纪,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而中国的老祖宗在2000多年以前的《黄帝内经》中明确告诉了我们,“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一个人能形与神俱活到100岁,他的一生当然是健康的。
“形与神俱”这个词其实我们经常用。比如我们看到一幅画画的一个人,我们会评价画得形似,有些漫画寥寥几笔画人物,大家都评价像某人像极了,因为神似。
中国人判断一个人生死的标准,不像西医那样。西医原来的标准是看心跳,如果一个人的心率呼吸没有了,就判定为死亡;后来发现有的人死了又活过来来了,因为他脑子没有死,所以现在判定的标准是“脑是否死亡”。而中医判断人死亡的标准是“是否有神”,一个人如果没神了,就说他死了。有个成语叫“行尸走肉”,就是说这个人的元神已经离开他的身体了。
徐文兵老师讲《黄帝内经》时说,中医认为我们的躯体,只不过是我们元神寄居的一个小旅馆。如果你一辈子讲元神伺候很好,让它高兴、愉悦,又将他保护得很好,那它就会在你这个旅馆里多住几天。如果你伺候得不好,它就会离你而去,这样你也会获得很痛苦。有些人会自杀、自残,原因就是他的元神不想再待在身体里了,走掉了。
“上古之人”一辈子都活得“形与神俱”,躯壳很元神相处非常融洽,而且他们到死也不会出现像现在人的某种状态——痛苦得不行非要安乐死不可,他们都是善终——叫做“预知时日,无疾而终”。就是说一个人走完人生的轮回,完成天赋的使命,尽其天年了,然后就再临终前几天不吃饭,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最终很安详地走了。
中医除了作为一门医学治疗疾病之外,其实还教会我们每个人如何与大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保持“形与神俱”,也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养生。
“
司外揣内是中医临床的思维特点
”
为什么中医没能像西医一样发展呢?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中国古代思想的束缚。先秦诸子时期,哲学思想可谓百花齐放,其中的墨家就有了向微观方向发展的萌芽,而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家思想屹立2000年不倒,其他思想销声匿迹。而儒家所倡导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认为人死后不可对其解剖,由此限制了解剖学的发展。同时受《易经》、老庄之学“天人合一”的影响,所以中医看待疾病的方式,只能是司外揣内,从整体角度考虑辨治疾病。这就是中西医看病方式不同的主要原因。
国医大师孙光荣讲,司外揣内是根据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由外在的体征、症状,揣测内在的病机变化。但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解剖是在死亡状态下进行的,由此观察到的脏腑只有脏腑的形态,却没有脏腑的功能,或者说没有气机的运行。而司外揣内,虽不清楚脏腑内的具体病变,但可以保全脏腑的气机,综合人体的全身表现,推断气机的运行,并借以了解脏腑紊乱的情况。司外揣内使得中医学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和优势的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的“整体观”。
《灵枢》有:“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人体内的气血流动、脏腑功能、寒热虚实在体外都有其相应的反应点,正所谓“有诸内必形诸外”,如唇舌紫暗,往往提示体内瘀血的存在;目赤则常提示肝火;胸胁疼痛则是肝郁气滞的表现……具体需要从整体考虑,四诊合参,达到以外知内的目的。
“
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思维模式
”
北京中医药大学的郝万山教授曾经讲过两个很有意思的医案,同样用吴茱萸汤治好了一个是过食生冷导致胃炎,一个是血管神经性头疼。
去年夏天,北京很热,我的一个小朋友,她看到一个很著名的快餐店推出一种新的消夏食品,叫雪顶。她吃起来很贪,连着吃了六个大冰激凌。中午回家,到晚上就不断从胃里,不是从嘴里头,而是从胃里面吐泡泡,泡沫一样的水往上翻,也不苦也不酸,不断地泛,不断地吐。睡觉之前,她自己觉得吐干净了,就睡了,睡到三点钟,头疼,疼醒了,脑袋涨,眼睛涨,醒了之后还是吐泡泡。她头疼一直到了中午之后慢慢减退,当然,接着吐泡泡。就这样头疼、吐泡泡持续了三天,真是痛苦难耐。她突然想到了我,就找我来了,说叔叔,我吃雪顶吃太多,就成这个样子了,你给我治治吧。张仲景说,“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她呢,也吐沫,有头疼,这个病如果从西医的诊断角度来说,她可以诊断为胃炎,我就开了吴茱萸汤,她吃了三服,头也不疼了,也不吐泡泡了。我给她开了五服药,她就把剩下的两服药放在那儿了。过了几天,天很热,她又路过快餐店,看到“雪顶”,她又馋了,又连着吃了三枚,当天晚上又是头疼,又是吐泡泡,就把剩下两服药吃完了,没完全好,又找我开了五服。这下吃完之后就完全好了,从此以后她再也不敢大量地吃这种东西了。后来她有一次碰上我了,她说叔叔,你为什么那么狠心?我说怎么了?她说你给我开的药又苦又辣,我长这么大没有吃过那么难吃的东西,我说就是要让你记住,人不能肆意地贪食生冷,你贪吃生冷过多,直接伤了胃的阳气,直接伤了肝的阳气,因此造成这种病。
郝万山老师帮助他学生的舅舅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疼也用吴茱萸汤。
我们学校的一个学生,说郝老师,你讲到张仲景,我就想起我的舅舅来了,我的舅舅头疼十几年了,常常夜里三点钟疼醒了,疼得厉害的时候,他就拿脑袋撞床头上的一个木头箱子,那个箱子的漆皮完全撞掉了,木头都给撞了个大坑,都快撞穿了。我说你什么时候让他来,我看看。一看,他舌头很胖,也很水滑。我认为,夜间一到三点这段时间,是肝经经气旺盛的时候,如果肝有寒邪,正邪斗争激烈,症状就都表现出来了,所以这个病应当是肝寒,阴寒邪气循肝经上逆到巅顶,轻的时候就是头顶疼,重的时候满脑袋疼,伴有两个眼睛涨,为什么?因为肝经的脉络联系到眼睛。我给他用吴茱萸汤,也是前前后后吃了三周,十几年的头疼从此好了。对于这个病例我也感觉到很奇怪,西医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疼,疼了十几年,就这样治好了。张仲景的一句话中,给我们提供了治疗两种病的方药,这就叫异病同治,都用一个方子。你看,一个是过食生冷导致胃炎,一个是血管神经性头疼,这俩个是不同的病,可是医生辨证都属于肝胃两寒,阴邪不化,阴寒邪气上逆,所以就都可以用吴茱萸汤来治疗。
为什么一个是过食生冷导致胃炎,一个是血管神经性头疼,可以用同一个方子治疗呢?因为从中医的角度讲,这两种病辨证后是同一种证候,均属于肝胃两寒,阴邪不化,阴寒邪气上逆,这叫“异病同治”。
同样,西医定义的感冒,是一个病名,但从中医辨证的角度来说,分为风寒证、风热证,还有琳琳种种其他证候,哪怕同属于风寒感冒,也会出现若干种不同的治疗方法。比如,一个人外感风寒入里化热,痰热壅肺,肺气闭塞,所见症状多热证,如咯痰黄稠,发热微汗,舌质红,苔黄,脉弦数;另一个人外感风寒之邪侵犯肌表,内有痰饮,所见症状多具寒饮之症,如咯痰清稀,舌苔白滑,脉浮滑而数。因此前者主方选用了清热宣肺的麻杏石甘汤;后者主方选用了治疗风寒外束,内有痰饮的小青龙汤。以上两证在辨证中采用了“同病异治”的方法,紧紧抓住其各自主证的特点,前者以“热者寒之”之法,后者以“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法而皆取效。
为了更准确理解中医的“异病同治”、“同病异治”,以及我们接下来要讲的“辨证论治”,首先需要明晰症、证、病这几个概念:
症状是一个个的点,如头疼、怕冷、恶心等;证,把内在相关联的症状分析、归纳、总结,概括成证。证相当于数学里的线段,由点构成。病有不同的的证候构成。
一个病的不同阶段,可以出现不同的证候;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同样的证候。
“辨证论治”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个词。“辨证论治”以前并无涉及,是在解放后才提出的。1960年,由上海中医学院内科教研组主编的第一版中医学院试用教材《中医内科学讲义》,将“辨证论治”作为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写入教材(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0),一度被认为是中医辨治疾病的最高境界。而现今辨证论治仍然是中医临床思维模式的主旋律。
所谓‘辨证’,就是分析、辨别、认识疾病的证候。‘论治’就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立相应的治疗法则。辨证论治过程,实际上就是认识疾病和解决疾病的过程。
辨证论治,之所以是中医的一个特点,是因为它既不同于一般的“对症治疗”,也不同于现代医学的“辨病治疗”。
因此,同一疾病的不同证候,治疗方法就不同,而不同疾病只要证候相同,运用同一治疗方法,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好了,我们今天开始了系统学中医的第一步。为了检验一下学习效果,自测下面的题目是否会做了。
想知道自己答案是否正确,扫描下面二维码加享泰极公益学堂助理微信,拉你进享泰极公益学堂群学习,今晚中医老苗还要对此节课做更深入精彩的的讲解。
扫码立即开启中医学习之旅
“
成为会员,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
每周1、3、5中医思维十公众号头条会推送大熊的48篇《中医基础理论》课学习笔记,当晚的享泰极公益学堂,中医老苗会语音解读。如果您因为工作或者其他事务,没有能及时看到推文,没有来得及听到苗老师在微信群里的语音解读,再返回去找到就需要花很大功夫了。
学习《中医基础理论》,不管是文字的学习笔记,还是相应的语音解读,都需要反复读和听,才能最终掌握。同时,学习的过程需要交流,有问题的时候,可以找到答疑的老师咨询……
所以,中医思维十团队的伙伴们会将大熊的学习笔记和老苗的解读汇集成专题,方便会员随时学习。
只需要花299元购买《中医基础理论》课,就能成为享泰极会员,会员的福利包括有:
1 48节中医基础理论课不限时反复学习(每周更新三节)
2 专属会员群,配备一名助教,在固定时间答疑,帮助同学解答课程问题及其他相关学习问题
3 免费获得在商城销售很火爆,价值299元的两种好物中任意一种:由中医老苗的爷爷传下来的方子做成的八纲调形筋骨冷敷贴两罐,由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苏琛博士开发的调理痰湿体质的飞燕饼五盒。
4 我们以后推出的课程,包括中医的病因病机和健康养生、经络及其疏通调理等不断推出的课程,同样加赠福利3的超值赠品,同时享受会员8折优惠。
5 可在成为会员后申请助教,我们帮助你建立学习群,把享泰极学堂更多好的中医课程推广普及,成就自己的事业。
“
适合谁听
”
* 喜欢中医养生,却难以分辨干货和广告的你
* 平日健康小毛病想自己搞定,为家人健康当好参谋的你
* 事情特别多,情绪烦躁,对健康焦虑的你
* 喜欢中医,想系统学习又想轻松学习的你
* 想在中医养生行业创业,施展拳脚的你
长按下图,进入享泰极学堂联系客服购买会员课程。也可以联系你所在的公益课堂助教,领200券后购买更划算。
长按识别
特别提示:由于课程产品特殊性,加上超值赠品,本课程一经订阅概不退款,请付款购买前谨慎思考。
点击“阅读原文”下拉到店铺底部免费听海量中医养生课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思维十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