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中医,是人生的一场必修课
2022/9/3 6:30:00 中医思维十


中医老苗说
适合中医爱好者入门和健康从业者提升基础理论的《中医基础入门》训练营已经上线,中医老苗主讲,赠送大熊《中医入门学习笔记》6册和学习进度手册,用190天构筑中医基础,真正入门中医(点击此处了解详情)。

中医是不是玄学?
中医有没有疗效?
中医该不该弘扬?
从生活中感受中医的魅力和疗效
这些问题只有我们自身实践了,才能有深刻的体会,才知道该如何对待中医,建立学习中医的信心。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出自《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如果天气变冷,我们都知道加衣服,这是一种本能反应,这也是养生中的最基本的理念,也是最本质、最朴素的理念,玄不玄呢?一点也不玄!
但如果深入去想,我们可以给自己身体加衣服避贼风,那服用扶正的药物不就是给我们的五脏加衣服避贼风吗?我们通过加衣服来避贼风!我们远离寒凉食品,不就是让我们五脏来避寒邪吗?这都是很普通的道理,源于生活最简单、最本质、最朴素的东西。但就是这些道理的运用,能让我们的身体得到保护,能让我们健康生活,这就是中医,就是医道。
“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曰朴。”(出自《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
如此简单的养生之道,我们现代人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如果我们让浮躁的心静下来,将事物看淡了,物质层次的追求减少了,名利也看得不重,自然能够乐其俗,谁还在乎吃“鲍鱼”还是吃“排骨”,还在乎穿“貂皮”还是“棉衣”,因为只要能保暖,就能起到避贼风的作用,心境达到了一定高度,人就能达到天人合一,就能健康长寿。
这些《内经》中的原话,非常质朴,就好像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在向我们讲述过来人的经历,我们虚心听取的时候,会感到自己平时对生命的认识是多么肤浅,心态是多么浮躁,会发现我们经常舍本逐末,当疾病来临、生命终结之时,又希望能够一下子除掉疾患,立时起死回生!我们为什么不早点学习中医里面的养生之道,让我们自己的心能够安宁,让自己的身体能够健康,对待我们周围的环境不要那么极端!
“嗜欲不能劳其目,邪淫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这就是养生之道,这就是医道!

中医有没有疗效?
首先我想问一下,对中医疗效有疑问的人试过没有?有没有采取中医的思维?有没有辨证运用中医的治疗手段?
举个例子,前年的夏天,一个患者到我这里来,要求打吊瓶,我问为什么。患者说重感冒了,打吊瓶好得快!我说:“你认为几天好才算快?”
患者笑道:“每次感冒打吊瓶,三天就好了。”
“那我一天给你治好,算不算快?”
“那当然快了,中医可以吗?”
“当然可以了!”我毫不犹豫地答道。
患者因为晚上睡觉,空调温度太低,受寒所致。于是我采用姜油在患者背部刮痧,沿着膀胱经刮出紫黑色瘀点,前后不到十几分钟,患者感觉病减轻了一大半,随后开了一副麻黄附子细辛汤。所谓的重感冒,采用中医治疗不到一天就好了。在随后的一两年,这位患者每次感冒必喝中药,只开一剂就可以了,轻点的感冒,自己熬点葱姜水喝喝就没事了。建立在患者脑子中的“感冒必须要打吊瓶”的观念也就彻底消失了,代之的是懂得如何预防感冒,感冒初期如何调理。

这就是中医的魅力,中医的疗效!
只有我们切身体会之后,才知道疾病可以这样治疗,中医效果也可以这么好,中医治疗起效也不慢啊!
小时候在农村,医疗没有现在这么便利,很多病我太爷就是这么治疗的,习惯了这种治疗方式,也习惯了感冒后家人给我熬葱姜茶喝,我从记事到现在,已经二三十年了,没有打过一次吊瓶,每当身体稍有不适,采用一些很简单的办法,就能很快调整过来,这是我的亲身感受。因为有了这些亲身的体验,所以我坚信中医的疗效,一点也不慢,一点也不比西药差。这也是一个中医工作者,对自己从事工作的信心!对自己、对中医、对《黄帝内经》的信心!
如果一门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我们的健康指南,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它呢?难道应该放弃?难道下雪了,我们不该加衣服?难道我们应该羡慕权贵?我们应该唯利是图?
不是的!
我们的身体本身就有一套精密的调理机制,我们需要的是养生,是学会保养这个精密而完美的身体,让他不受外邪和内伤的损害,这就是未病先防,这就是治未病,这就是中医的特点和优势。我们弘扬中医是理所应当的,弘扬这门集预防、治疗、养生、保健于一体的科学,让它为全人类的健康,永远发出璀璨的光芒,这不仅仅是我们中医工作者的责任,更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
如果你想学中医,当身体不舒服时最好先喝喝中药,或者运用中医的其他方法来治疗,只有通过切身体会,才会感受中医的疗效,才能增强你学习中医的信心。
【本节摘自余浩、郑黎编著《医间道——十站旅行带你进入中医殿堂》,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编辑授权“中医书友会”发布。转发请保留出处。】
只看养生文章,就能调理好身体吗?
几年前的一天,我姐给我打电话说,老妈因为骨关节疼痛去医院检查,医生给出的诊断是“老年机体退化性疼痛”。
老妈从来就是一个很坚强的大智慧的女性,如果不是给她造成很大身体困扰的疾病,她一般都不给儿女们添麻烦。这次膝关节和肩关节的疼痛,已经让她实在无法忍受了,才给儿女们“添了麻烦”,让我姐带着她去医院检查。
所幸的是,这几年一直跟着老苗学中医,听到了姐姐电话告诉我的这个消息,我翻出了我们的公众号之前推送的一篇推文《“药穴双调”,治疗老年人诸多中因机体机能退化性之疼痛》,转发给老爸和姐姐,让他们按照文中的方法,每天给老妈艾灸气海、关元、血海和膈俞四个穴位,并用由“四物汤”演变的方子“当归、熟地、赤芍、元胡各15克,甘草10克”煮水泡脚。
经过艾灸和草药足疗治疗后,老妈给我回电话说:“我现在膝关节和肩关节不疼了,精气神儿也回来了!”
老妈年过70,身体出现不适时,我们儿女没有焦躁,也没有淡漠,而是用中医的智慧和方法,帮助她解除身体的疾苦,这种能力得益于这几年一直跟随老苗的熏陶和培训。
花一点时间学习中医,可以让自己和家人过上更有质量的生活。中医真的是人生的一门必修课。
可是,对于许多人来说,每天看那么多中医文章,你为什么依然不会精准自我保健?
中医的智慧,是老百姓都能接受的思想。比如老妈最近得的“老年机体退化性疼痛”,按照中医专家的解释,就是“40岁以后的中老年朋友由于身体逐渐衰弱、气血不和,容易导致经络堵塞,筋脉失去滋养而引发疼痛,也就是常说的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老妈70以后身体发生“老年机体退化性疼痛”,也碰巧我在我们的公众号推文里也看过,于是,我用文章里提到的治疗方案,帮老妈治好了这个病。大家听到这里,一定会感觉中医好神奇、好简单,大熊好厉害!
可是当你面对自己和家人身体问题的时候,你翻遍所有你曾经看过的文章都没有讲到,或者网上查到的各种解决方案众说纷纭,你就傻了、慌了、对不上号了、没办法了。你又开始怀疑人生,觉得中医好难、好玄呀。

我们平常看到的中医文章,里面提到的只是一个个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需要有中医的脏腑辨证、六经辨证、经络穴位、节气等知识,才能真正理解和应用。
因此,系统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系统学习各种专病的辨证治疗方法,才能把我们平常看到的中医文章里提到的知识点连成线,连成面,才会明白,为什么治疗肥胖需要从健脾祛湿入手,为什么调理颈椎病可以按摩锁骨下方的痛点……
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能力将看到的知识变成自己的……
因此,学习中医还需要老师带领。
本节内容由中医思维十粉丝大熊原创。大熊,大学讲师,理工男,投身于中医药行业,师从中医老苗学习中医,理想成为医疗大数据与中医产业结合的推动者。

大熊如何跟随老苗学中医
从2019年开始,大熊就开始跟着老苗学中医,将老苗讲的中医知识,都特别用心的整理成了读书笔记。

中医老苗,中医硕士,家传中医与学院派的结合,热衷于中医的传播和中医疑难病研究。

大熊一共整理了六本中医入门的读书笔记,内容涵盖了中医四大基础(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和方剂学)的知识,老苗调侃说大熊的中医学习笔记全记录的是他讲的段子,这应该是在表扬大熊把学习笔记记录得深入浅出吧。

大熊敢把这几年的学习中医的笔记拿出来供初学中医的养生爱好者学习使用,有老苗帮大熊对专业知识把关,给大熊树立了很大信心。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熊的中医自学入门,是从中医基础开始的。学习中医基础知识的过程虽然枯燥,但是大熊靠着老苗深入浅出的谆谆教导,现在能混迹中医养生圈啦!这些枯燥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对大熊帮助那是相当大呀。
什么是中医基础?就是中医学里的各种基本概念和理论。它们有什么特点呢?就是量大枯燥。
所以很多人学中医,明明知道要从中医基础开始学起,但就是学不进去。因为那些中医基础知识,看后第一容易犯困、第二抓不住重点、第三不能即学即用——学习周期长,学习效果不好,实用性不强。
许多喜欢中医养生的朋友,听中医的大神们信口拈来《黄帝内经》的《素问》和《灵枢》,讲阴阳五行、脉象、藏象理论口若桃花,应用《伤寒论》“六经”辨证施治治好各种疑难杂症的妙手回春故事,听的时候热血沸腾,觉得自己也即将成为在世华佗,但听完之后还是大脑空空。
这是为什么?因为没有基础,没有中医理论基础。就像建一座房子,不打地基,房子是建不起来的。
那这么枯燥和海量的中医基础怎么学啊?大熊带着你啊,一起学。大熊就是自学中医,别的不说,如何自学中医大熊倒是经验丰富。
虽然中医基础很杂,内容多,很乏味,但是如果有一条思路贯穿全部,再加上理论结合实际的讲解,其实还是非常有意思和易于理解的。大熊写公众号、讲课的本事,是在大学当老师讲课时练就的。因此,大熊后来跟着老苗学中医,边学边记笔记,几年坚持下来,总结了自己的学习心得,形成了很好的学习资料。
大熊把自己整理的学习笔记取名为“上工学堂笔记”,针对各种中医小白,童叟无欺。

为什么取名上工学堂呀?就是因为《灵枢逆顺》讲,“上工治末病,不治已病”。已经病了,就需要上医院找医生看病。上工学堂就是想让大家都能成为一名自身和家人未病先防、先治的“上工”。
这牛感觉吹得有点大了。从带领大家入门中医的角度讲,老苗取的名字——“享泰极”更准确,更有意境:享受生活,心安神泰!这不正是我们通过自学中医想要达到的境界吗?
稍微收敛客观一点讲,学习中医的过程,必然是艰辛而又漫长的,大熊的中医基础课也仅仅是你们踏入中医大门的起点。不要指望学习了中医基础就能成为专家、神医,中医基础只能让你从最根本的落脚点去理解和读懂中医,提高自己的辨证能力和日常应用。
至于你们最后能走多远,就得看你们自己的了。

学好中医,你将终身受益。现在就医多困难我就不说了,得花多少钱你们心里也有数。学中医就是一门兼职,收入高,有保障,基本类似全家豪华医保。
好了,硬广说到这里,也已经够硬了,再硬就烦了。下面具体说说上课的形式。
跟着老苗学中医
中医老苗开设的6门中医基础入门课,包括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藏象、气血精津液)、经络腧穴、病因病机、诊法和断法、中药、方剂,共计190讲。大熊的中医学习笔记可以作为纸质的参考学习资料。
每门课的详细内容见下:
阴阳·五行·藏象·气血·精·津液(第一篇,共49讲)

向上滑动查看全部内容。
第1讲 没有检验仪器,中医是怎么看病的?
第2讲 中医里讲的阴阳到底是什么?
第3讲 从立竿测影绘制太极图看阴阳之间的关系
第4讲 中医是如何利用阴阳学说看病的(上)
第5讲 中医是如何利用阴阳学说看病的(下)
第6讲 何为五行?
第7讲 为什么冬天和肾都属水?
第8讲 木生火,水克火,肝和心是“母子”关系?
第9讲 五行的相乘和相侮
第10讲 五行学说在中医中的应用
第11讲 藏象概述:人体上的皮影戏
第12讲 “心”可是五脏当中的首领
第13讲 看脸色就知道心是否健康
第14讲 脑只是工具,心才是神明
第15讲 养好心才有好神采
第16讲 出汗也是门学问
第17讲 肺主宣发:不是所有的咳嗽都应该喝冰糖雪梨汤
第18讲 肺通调水道:提壶揭盖法治疗小便不利
第19讲 肺朝百脉“朝”在哪儿?
第20讲 人体湿气重不重,与脾的关系最密切
第21讲 脾主运化:为啥有人喝凉水也长胖
第22讲 脾主升举:胃下垂的根源在这里
第23讲 脾主统血:长时间出血为啥先要补脾
第24讲 肝是大将军,性格很刚烈
第25讲 肝主疏泄:经常生气,可能是肝出了问题
第26讲 肝促消化:口苦、黄疸是肝开小差了
第27讲 肝调水道:身体的水液代谢也离不开它
第28讲 肝调理生殖:肝不好,生殖系统会亮红灯
第29讲 肝主藏血:养好肝血就是养命
第30讲 肾的概述:人体的发动机
第31讲 肾的生理功能:我命由我也由天!
第32讲 肾藏精,怎样才能使肾精亏虚的过程来得慢一些?
第33讲 肾阳:一身阳气之本!
第34讲 肾阴虚了,小弟弟为啥特别容易勃起?
第35讲 肾气:肾气虚和肾阳虚不要傻傻分不清
第36讲 肾主水:一张人体水液精密代谢图
第37讲 肾主纳气:喘证病位在肺,其根在肾
第38讲 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
第39讲 六腑之“七冲门”——消化道的七要塞
第40讲 六腑:胆、胃、小肠和大肠都是什么“官职”
第41讲 六腑:膀胱是州都之官,三焦是孤府
第42讲 何为奇恒之腑?
第43讲 气:“人活一口气”的气到底源自哪里
第44讲 人体的“气”究竟有哪些作用?
第45讲 人体的元气、宗气、营气和卫气必须分清楚
第46讲 血:人体的血从哪里来?
第47讲 精: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都很重要
第48讲 津液:就像润滑油,帮助脏腑和气血运动
第49讲 气、血、精、津液之间有剪不断,且必须捋清楚的关系
经络·腧穴(第二篇,共29讲)

向上滑动查看全部内容。
第1讲 经络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第2讲 经络相关的基本概念
第3讲 十二经脉是怎么命名的
第4讲 十二经脉循行方向和交接的规律
第5讲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第6讲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和络属关系
第7讲 学习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就懂得十二时辰养生法
第8讲 带你系统了解穴位
第9讲 特定穴1:原穴与络穴
第10讲 特定穴2:五腧穴
第11讲 特定穴3:郄穴
第12讲 手太阴肺经
第13讲 手阳明大肠经——皮肤和肺的保护神
第14讲 足阳明胃经——人体气血最易汇聚的地方
第15讲 足太阴脾经,调理后天之本的经络
第16讲 手少阴心经——治疗心脏原发和情志引发的疾病
第17讲 手太阳小肠经——分别清浊、化生气血
第18讲 足太阳膀胱经——病从此入,也从此出
第19讲 足少阴肾经——激活先天之本
第20讲 手厥阴心包经——“包”治心脑血管疾病
第21讲 手少阳三焦经——人体健康总指挥
第22讲 足少阳胆经——缓解你的压力,提高决断能力
第23讲 足厥阴肝经——疏肝理气不生气
第24讲 任脉,阴脉之海
第25讲 督脉,阳脉之海
第26讲 冲脉:调十二经脉气血;带脉:诸脉皆属于带
第27讲 十二经筋与经筋病
第28讲 皮部与梅花针
第29讲 学会按诊 诊疗合一
病因病机(第三篇,共23讲)

向上滑动查看全部内容。
第1讲 不生病的秘密:正气与邪气的较量!
第2讲 风邪就是自然界的“风”吗?
第3讲 寒邪:寒邪最易伤人阳气
第4讲 暑邪:暑邪是这样入侵人体的!
第5讲 湿邪:不是想祛就能祛除的
第6讲 燥邪:温燥和凉燥需要有针对性调理
第7讲 火(热)邪:可不仅仅是引起“上火”这么简单
第8讲 疫疬邪气:非六淫之邪的致病外因
第9讲 七情内伤——中医认识的心理学
第10讲 饮食失宜——饮食方式和健康状况关系密不可分
第11讲 劳逸失度——生活太舒服也是致病因素
第12讲 病理产物1:水湿痰饮——百病皆由痰作祟
第13讲 病理产物2:瘀血——血在身体里为啥流着就不畅了呢?
第14讲 病机——人为什么会生病
第15讲 基本病机1——邪正盛衰
第16讲 基本病机2——阴阳失调
第17讲 基本病机3——气血失常
第18讲 基本病机4——津液代谢失常
第19讲 内生“五邪”病机1——风气内动
第20讲 内生“五邪”病机2——寒从中生
第21讲 内生“五邪”病机3——湿浊内生
第22讲 内生“五邪”病机4——津伤化燥
第23讲 内生“五邪”病机5——火热内生
诊法和断法(第四篇,共24讲)

向上滑动查看全部内容。
第1讲 中医是怎么看病的——中医诊断课开篇
第2讲 望诊——望神、望色、望形态
第3讲 闻诊——听声音的意义
第4讲 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
第5讲 十问歌: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
第5讲 问诊最应该问什么?
第6讲 舌诊——学会看舌质和舌苔
第7讲 气虚体质的人舌象是什么样子?
第8讲 血虚体质的人舌象是什么样子?
第9讲 血瘀体质的人舌象是什么样子?
第10讲 阴虚体质的人舌象是什么样子?
第11讲 阳虚体质的人舌象是什么样子?
第13讲 气郁体质的人舌象是什么样子?
第14讲 脉诊——不切脉就不算是真正的中医
第15讲 诊脉方法
第16讲 正常脉象与病理脉象
第17讲 八纲辨证的八纲是什么?
第18讲 八纲辨证之表里辨证
第19讲 八纲辨证之寒热辨证
第20讲 八纲辨证之虚实辨证
第21讲 八纲辨证之阴阳辨证
第22讲 外感病辨证之六经辨证
第23讲 外感病辨证之卫气营血辨证
第24讲 外感病辨证之三焦辨证
中药入门(第五篇,共33讲)

向上滑动查看全部内容。
第1讲 中药为什么能治病?
第2讲 配伍——中药间的爱恨情仇
第3讲 解表药:彪悍的麻黄与柔和的桂枝
第4讲 解表药:生姜的传奇
第5讲 柴胡——万能的感冒药
第6讲 清热药:黄连的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热解毒功效必须分清楚
第7讲 清虚热药:青蒿——因为治疗疟疾而出名
第8讲 泻下药大黄只能在便秘时用吗?
第9讲 祛风湿药:桑寄生——寄生在乔木树上的小灌木
第10讲 化湿药:苍术的芳香化湿、苦温燥湿与健脾祛湿
第11讲 利湿药:湿为水之渐,水为湿之积
第12讲 温里药:附子——回阳的第一品药
第13讲 温里药:肉桂——引火归元
第14讲 行气药:陈皮橘核橘络橘叶橘红都是药
第15讲 消食药:鸡内金——小时候妈妈常用来给我们消食健脾
第16讲 山楂——既可以串冰糖葫芦还能用来消食
第17讲 驱虫药:南瓜子——产后下乳也很有用
第18讲 止血药:三七——伤科第一圣药
第19讲 止血药:艾叶——主治下焦虚寒出血
第20讲 活血化瘀药: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第21讲 化痰药:必须炮制的半夏和名贵的川贝
第22讲 止咳平喘药:吃杏仁,会像《甄嬛传》中安陵容那样中毒吗?
第23讲 安神药:酸枣仁——养心安神方剂中最常用的一味药
第24讲 平肝潜阳药:用做首饰的珍珠也可入药
第25讲 息风止痉药:牛黄就是牛的胆结石
第26讲 开窍药:麝香——雄性麝香囊里的分泌物
第27讲 补虚药:虽说人参杀人无过,但也不能想补就补
第28讲 补阳药:鹿茸——“血肉有情之品”,既补肾阳,又益精血
第29讲 补血药:阿胶——就只是水煮驴皮吗?
第30讲 可作观赏植物的石斛和血肉有情之品的龟甲都是补阴药
第31讲 收涩药:乌梅——望梅止渴的“梅”就是乌梅
第32讲 攻毒杀虫止痒药:硫磺的是与非
第33讲 拔毒化腐生肌药:升药——中药里排脓祛腐的专药
方剂(第六篇,共32讲)

向上滑动查看全部内容。
第1讲 一张中药方子是怎么组成的?——方剂中的君臣佐使
第2讲 同为外感风寒表证,为啥有人用麻黄汤,有的人用桂枝汤
第3讲 辛凉解表剂:银翘散治疗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第4讲 败毒散扶正解表,“逆流挽舟”治疗痢疾初起有表证
第5讲 泻下剂:大承气汤治疗阳明腑实证,大便通了,相关问题都顺势解决了
第6讲 和解剂:和解少阳的小柴胡汤与调和肠胃的半夏泻心汤
第7讲 清热剂白虎汤:医圣张仲景创方、张锡纯力荐"清热第一方"
第8讲 清热剂:实热疮痈症状,用仙方活命饮,这个方子很实用!
第9讲 祛暑剂:暑天贪凉中寒邪用香薷散;暑热气津两伤了就要选择清暑益气汤
第10讲 温里剂:四逆汤——回阳救逆第一方!
第11讲 阳和汤,治疗阴疽名方;当归四逆汤,手脚冰凉救星
第12讲 补益剂:四君子汤,健脾补气第一方
第13讲 补血剂:妇科圣药四物汤!
第14讲 补阴剂:补阴圣药六味地黄丸
第15讲 补阳剂:补肾鼻祖肾气丸
第16讲 固涩剂:专治五更腹泻的四神丸
第17讲 固冲汤,张锡纯的固崩止带名方
第18讲 安神剂:甘麦大枣汤,缓解你的焦虑、失眠、还有点爱哭
第19讲 开窍剂:安宫牛黄丸 ——清热解毒,开窍醒神
第20讲 理气剂:打开郁结的越鞠丸
第21讲 理气剂:瓜蒌薤白白酒汤——一个鲜有人知的速效救心丸!
第22讲 理血剂:血府逐瘀汤,能治疗血瘀气滞引起的好多病
第23讲 理血剂:补阳还五汤——王清任创立的益气活血法之代表方
第24讲 治风剂:川芎茶调散疏散外风;镇肝熄风汤平息内风
第25讲 治燥剂:清燥救肺汤轻宣外燥;增液汤滋阴润燥
第26讲 祛湿剂:家庭常备的燥湿和胃良药——藿香正气散
第27讲 清热祛湿剂:茵陈蒿汤,只有3味药的退黄疸秘方
第28讲 利水渗湿剂:五苓散治疗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
第29讲 祛湿剂:真武汤——功效卓著的温阳利水剂
第30讲 祛痰剂:温胆汤理气化痰;半夏白术天麻汤化痰息风
第31讲 消食剂:消食和胃名方保和丸
第32讲 驱虫剂:乌梅丸功效多了,可别只记得安蛔止痛
以上6门中医基础课,把初学中医最重要的知识点串连起来,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或者病案,形成中医入门共计约190讲的精彩内容,用半年的时间,帮你建立中医理论架构,概览中医世界。
参加中医基础入门课程学习的学员,还将获赠《八纲调形中医特色技术学习进度手册》一本。

这本《八纲调形学习进度手册》不仅为八纲调形特色技术学员学习《中医基础入门》、《中医外治基础入门》和《八纲调形中医外治特色技术与实践》三门课程的学习配套工具,也可供中医基础入门的学员学习《中医基础入门》课程使用。
学员学习完每讲的语音(视频)课和相应的书面教材内容后,扫描手册中对应章节的二维码,即可在线完成作业题,检验学习效果。学员可以把作业题的得分记录在手册中(每题答对得1分),与每章节的作业题数量相比较,即可了解自己该章节作业题完成的正确率。
学员还可在每章节学习完成后,在手册对应章节的“学习笔记”部分记录本章节的学习疑问、重点知识、学习感悟等内容,并将碰到的各种疑问向助教反馈,中医老苗和大熊将通过每周的直播答疑课与大家互动,为大家答疑解惑。
中医基础入门学员注册课程后,每日将收到一节课程推送,学员如果能坚持将每日推送内容按要求完成学习,坚持190天,你就能系统掌握中医四大基础(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和方剂学)的知识,真正入门中医。
课程亮点
1 通俗易懂好接受
中医理论看似深奥,让好多想学中医的朋友还没入门,就望而却步。中医老苗凭借丰富的临床和中医启蒙教学经验,还原中医的真实起源,并用天文历法的知识,揭示“天人合一”的真实内涵,在此基础上来解释中医的原理、人体的规律、疾病的特点,让阴阳、五行不再生僻难懂、脏腑气血也变得真切可知。
2 系统学习强筑基
大熊将跟着中医老苗学中医的读书笔记整理成册,一共有六册,覆盖了中医专业大学本科需要学习的四大基础(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和方剂学)的绝大部分知识点。每一讲都为准备入门中医的学员量身定制了学习要求,并配套了相应的作业习题检查学习效果。

3 学以致用是目标
我们的中医基础入门系列课程,其学习目标是:身体健康时,用中医告诉我们的生活智慧预防疾病;若自己和亲朋好友遇到一些小毛病,自己可以应对。
4 社群直播解疑惑
我们会建立专属的学习群,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任何疑问,都可以通过留言板留下问题,中医老苗和大熊会通过每周一次的直播和大家互动,答疑解惑。大家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有代表性的问题,我们还将整理出来,用推文的方式回复。
以上6门中医基础课,你只需要花399元购买,就能成为享泰极会员,会员的福利包括有:
1
以上6门190节中医基础理论课不限时反复学习,助教带领大家190天完成学习,系统入门中医。
2
获赠全套六册大熊《中医基础入门学习笔记》,以及《八纲调形中医特色技术学习进度手册》。
3
语音课可不限时反复学习。
4
享泰极商城的养生好物享受会员价。
399元购6门190节中医入门基础课早期中医基础入门课程会员仅需花99元获赠全套纸质《中医基础入门学习笔记》
系列中医入门课
+超值赠品
享泰极社群

订阅须知
1 中医基础入门课是中医老苗讲授的190节,内容涵盖《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和《方剂学》四大中医基础课的知识要点,大熊的《中医基础入门学习笔记》作为辅助学校材料。为了方便学员掌握要点,还附加了每次课程的知识要点和作业题。
2 六门中医基础入门课程由助教带领大家在会员群里学习,助教汇总大家问题,由中医老苗针对学习内容亲自答疑解惑。
3 本课程购买后长期有效。
4 适合谁听
* 喜欢中医养生,却难以分辨干货和广告的你;* 平日健康小毛病想自己搞定,为家人健康当好参谋的你;* 事情特别多,情绪烦躁,对健康焦虑的你;* 喜欢中医,想系统学习又想轻松学习的你;* 想在中医养生行业创业,施展拳脚的你。
5 本课程属于虚拟服务内容,一经订阅成功,不支持退款或转让,请您理解。
6 如果有任何问题,可添加"丸子|享泰极助教"客服微信咨询:hulutcm7
399元购6门190节中医入门基础课早期中医基础入门课程会员仅需花99元获赠全套纸质《中医基础入门学习笔记》
系列中医入门课
+超值赠品
享泰极社群


点击下方“阅读全文”即可购买。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淇℃伅浠呬緵鍙傝€冿紝涓嶆瀯鎴愪换浣曚箣寤鸿銆佹帹鑽愭垨鎸囧紩銆傛枃绔犵増鏉冨睘浜庡師钁椾綔鏉冧汉锛岃嫢鎮ㄨ涓烘鏂囦笉瀹滆鏀跺綍渚涘ぇ瀹跺厤璐归槄璇伙紝璇烽偖浠舵垨鐢佃瘽閫氱煡鎴戜滑锛屾垜浠敹鍒伴€氱煡鍚庯紝浼氱珛鍗冲皢鎮ㄧ殑浣滃搧浠庢湰缃戠珯鍒犻櫎銆�
返回 中医思维十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