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癌症晚期患者的自述:抗癌10年,神医从来都不是别人,而是…
2023/3/11 8:42:10 中医思维十


中医老苗说
我和大熊正在用免费直播的方式,带领中医爱好者系统学习中医。周二内容伤寒论,周三内容为五运六气。欢迎大家扫码关注“大熊敦敏”公众号,进入公益学习群。


现代人“谈癌色变”,这话一点也不夸张。
多少人身患癌症,饱受病魔的折磨,多少家庭因为癌症,失去了往日的欢笑。
但癌症真的就如死神一般,让人无能为力吗?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癌症康复故事,她用10年抗癌经历总结出的自愈方法,希望看完对你我都有帮助。
01
我于2009年被查出甲状腺癌,经手术和碘131放疗核查,发现远端纵隔有大块黑色转移病灶,说明此病早几年就得了,只是一直没有被发现,手术时已经到中晚期。
和大多数癌症患者一样,我经历了放射性扫描治疗,对身体的摧残很严重。其他身体症状不说了,白细胞一直达不到正常值,免疫力很差。所以后来开始服用中药进行调理。
经过放疗和中药调理一段时间后,病情稍有好转,但是停止放疗和服用中药时间长后,病情又开始逐渐恶化,到2012年已经全身转移。
整个腹腔、胸腔、肋骨、后背,甚至到头部,全部疼痛。全身经络严重堵塞,到了一天不按摩疏通就不能活下去的程度。任何东西吃下去都很不容易消化吸收,全身消瘦不到90斤,特别是前胸、后背疼得几乎抬不起来头。
我和千千万万所有的癌症病人一样,为了治病,为了保住性命,为了能活下去,曾经投入到了名目繁多,五花八门的治疗当中。
耗尽精神、家财,情况并未有什么实质的好转,病情仍然快速发展,在2012年,几次病危差点就走了......
我常常想,为什么治不好呢?究竟哪里出错了?连医生都不知道,癌症,甚至很多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千百年来,中西医在疾病治疗这一问题上,一直有完全不同的思路和方法。
西医是依照解剖学为基础,依据“看到的”病症进行治疗。
中医是以经络学为基础,依据十二经络、奇经八脉运动对应五脏六腑的关系进行调整,五行运行正常后,身体自身就可以去解决自己的问题。
西医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疗看得见的东西,看不到的他们搞不清楚。但是中医不看表象,而是通过药物调整经络运行,从而影响脏腑的运作。
曾经问过一个中医,肿瘤究竟是怎么生出来的?他说,是气的郁结,如果不能及时疏通这个气节,接下来就会逐渐形成固体的瘤,先是良性的,最后就是恶性的瘤——癌。
在生病期间,我曾经看过一本书,书中对于肿瘤的看法至今让我记忆犹新。书中说,肿瘤其实就是能量的聚集,病灶处的能量聚集太多,如果疏通这股能量,瘤子就散了。这一说法,跟那个中医讲肿瘤就是气的郁结,是差不多的道理。
中医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每个人体质不一样,身体各异,有的人经络较通畅,有的人就不太通畅,或者很不通畅,所以治疗效果往往不同。
那么有没有人进一步追查,为什么会不一样?是什么导致的不一样?
我们找不到原因就胡乱给一句,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呢?闭眼不谈真相,好像生病应该是正常的事。
02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一本书,说我们人体有一条中脉,从下面的会阴穴,到头顶的百会穴,它就像长江、黄河,而四肢的奇经八脉就像小河、小江。
只有长江、黄河通畅了,遍布身体的小河、小江才可能通畅,奇经八脉通了,对应的五脏六腑才可能正常运转。

可是决定中脉通畅的根本因素又是什么?
我想到自己从小就是个焦虑心很强的人,恐惧几乎占据了我每时每刻的行住坐卧。没事总担心有什么事要发生,买什么东西都要双份,担心这份突然没有了怎么办?这种看似细小的问题都反应出我内心深深的恐惧。
难怪身边朋友常说,跟我相处,感觉我做事很紧张,不松弛。现在得癌症后,内心的恐惧与日俱增,已经到了快崩溃的地步。
我们常常听说,有人患了癌症不知道反而没事,而错知癌症病情反而快速死亡的事例,说明恐惧心是病情加重的重要原因。
所以,我感觉就是恐惧等种种不良情绪导致身体中脉堵塞,主要表现是胸口处很沉重,这块地方长期得不到疏通后,导致经络运行失常,从而一步步影响五脏六腑的正常工作,给脏腑带来后患,这就是肿瘤,或者各种疾病、怪病层出不穷的根本原因。
这几年,我就是用释放恐惧的方法,实证了这一身体真相。
我想,恐惧并不是什么实有的东西,它只是一种感觉而已,如果停止这种莫名其妙的情绪影响,是不是就可以缓解病情呢?
我开始向内关注自己内心,发现胸口处非常紧,有一大块郁堵严重。每当我害怕即将死亡时,这块地方就瞬间堵的更重,而且一阵阵恐慌不停返上来,浑身冒虚汗。
这种恐惧感如此折磨人,我必须清理、释放掉,不能让它们控制我的心情。
它们既然就是一股股气,那么气是怎么形成的呢?是心对事物的认识而产生的情绪。当你不喜欢某事、某人时,内心的反应就是不高兴,于是气就不顺了。
如果是这样的话,一个方式是让这股气从身体释放出去,另一个方式就是不让气形成,也就是不再生气,不要对人和事不开心。
当我理智地思考这个过程后,决定开始清理自己内在那一股股不良情绪能量。
我发现,从小到大发生各种不愉快的事,导致我内心逐渐形成越来越多的堵塞,如果重新认识这些事,不再记住它们,那么这些能量就会宣泄掉。
我回忆那些曾经发生的事,调出那些场景,突然发现,它们仍然会再次引起我的情绪波动,甚至很强烈的愤怒、伤心、不安、焦虑和深深的恐惧,从而又使我胸口发紧。
我终于找到它们的来处了,原来就是那些发生的故事导致的!
当我深深地潜入这一股股恐惧能量的深处,发现它们在不断往外渗出,震得我身体都在发抖,但是一会以后,我胸口却感觉松了一些。
于是我继续深深地和它们在一起,又有一些能量释放出来了。不断地做,胸口处越来越轻松。
最后突然发现,胸口好像空了一大块!多么轻松的感觉!同时一股股新生能量直冲头顶百会穴,精神振奋,心旷神怡,真的很奇妙,很久没有这种兴奋了。
最不可思议的是,我身体疼痛在减轻!
要知道我吃那么多中药,听那么多去痛仪都很难去除的疼痛,竟然在释放恐惧过程中得以消减,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惊奇的新发现!
原来,心中不良情绪疏通了,中脉就可以改善,这样人体其他经络就能通畅,能量顺畅,郁堵就减轻。
不通则痛,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啊!
03
我决定对有生以来,所有不开心的事情开始清理。
在回忆那些场景中,我宽恕、接纳了那些人、那些事,不再抓住这些事情不放手了,那些负面能量的释放有时几乎让我晕厥,后背督脉阵阵抽动。
原来是它们一直堵塞着身体气血通道,难怪生了这么重的病。也就是说,人体本来没病,都是心的缠缚。
中医学上有一条心包经,它对人体很重要,并对其他经脉有重要的协调作用。如果内心安宁、平和,心包经也会畅通无阻。以前吃中药调理心包经,现在从道理上梳理内心的烦恼情绪就是最快、最直接的方法,而且不会发生停药后又有反复的情况。
我发现所有情绪烦恼背后其实都是恐惧在作怪,我们担心这,担心那,总是惯性地对发生的事进行控制。
这种状况几乎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我们言谈举止中,看似美好的人生其实活在恐惧中,如履薄冰。
我们担心没有钱,没有房,没有工作,担心孩子,担心身体等等。
随着全身各部位疼痛的不断减轻,清理、释放内心恐惧的做法欲罢不能。在释放恐惧的过程中,我的身体开始好转,全身转移部位的疼痛逐步消失,各项检查指标恢复正常!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了另一个重要的、不可思议的改变,就是身边人的情况也在发生明显的改变。
我儿子从小学4年级开始就患有眼睛抽动症(西医给出的病名),医生也给不出原因。经检查,眼睛器官没有问题。
在我清理内心恐惧时,发现自己对儿子眼睛问题的紧张程度很厉害,于是开始清理、释放。
很快,仅仅用了一个月时间,当我内心对儿子的担心觉受慢慢减少时,我惊奇地发现,他的眼睛也逐渐恢复了正常,并且很少有笑容的他,也开始绽放笑容。最不可思议的是学习成绩也开始明显提升。
原来我不仅发现了身体的真相,人生的真相也呼之欲出——那就是,一切都是心!
我把这种对内心情绪的清理和释放的方法,姑且称之为“心疗”。心疗不仅可以使疾病缓解或康复,也有助于消减工作生活的烦恼。
我发现了疾病的根本病因是人们内心的烦恼情绪,也就是说,所有病都可以通过释放内心烦恼情绪而得以缓解,甚至治愈!
04
影响健康的因素有八大方面:环境、饮食、起居、情绪、潜意识、祖宗、信念、爱与希望。
其中,情绪与健康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在众多的隐形健康杀手中,它占第一。
情绪就是一种能量。
如果我们长期处于情绪中,它会形成一种物质留在我们的身体里,阻碍我们吸收正常的身体养分,造成身体器官功能失衡,破坏身体内部平衡系统,造成疾病。
在中医中,心脏是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主神明。当心包受到伤害,被萎弊的时候,人就失去了理智,失去了认知。
各样的情绪堵塞在经络和脏腑里,久而久之,就变成疾病。
但是大部分人都忽略了日常的情绪和压力对我们疾病的影响,却把时间精力都投入到工作生活中,花大量金钱、精力在饮食,甚至健身上,却不知道,只要调整我们的情绪,不花费任何金钱和时间,就能让我们处于健康状态中。
05
下面就是几种具体操作方法(可以收藏起来):
1、对于过去发生的事,找到最令你烦恼、担心的人和事,让它们像放电影一样重新演一遍。
你会发现内心立刻会紧缩,抓住正在上浮的恐惧能量,轻轻地观着它,什么都不要做,只是静静地观着。这股能量会逐渐散开。
再一次的恐惧袭来,就再一次反复地观它。一次又一次,就是这么简单地做就可以了。
直到有一天,你发现,再想起这件事、这个人时已经没有什么感觉了,这个问题就彻底被你化解了。
2、对于正在发生的事,当下就直接观察自己的心,对发生事情的波动。
任何情绪升起,立即看着它,慢慢地,这种情绪就被化解,中脉就会通畅。
对于癌症病人,恐惧死亡是时时侵扰的烦恼,要时刻关注内心,只要它出现,就立即静静地和恐惧在一起。
当心跟情绪在一起时,头脑是不会胡思乱想的。长时间这样训练,内心痛苦就会越来越缓解。
我自己的实践证明,情绪释放对癌症的疼痛有特效!
3、对于很深的恐惧和其他情绪,需要深深地潜入其内在,和它们合一,成为它,你有时会感到身体都在颤抖,这是非常好的释放效果。
4、学会放松,如果刚开始做起来很困难时,可以对胸口情绪聚集的地方说:“我爱你,我爱你……”当你说这句话时,其实是自己内在的放松,爱是最柔软、最容易融化恐惧能量的一种情感。
5、宽恕、接纳不喜欢的人和事。
人生顺利有四大法宝:忏悔、宽恕、感恩、祈祷。在这其中,宽恕的作用就是让你放过自己。
只有当你宽恕时,你的内心才会松弛,各种抵抗的情绪才能释放。
6、忘记也是释放情绪一种方法。我们头脑有记忆功能,也有忘记功能,这个是最简单的。我们只要忘记一切,就没有任何事物能够伤害了你。
因为所谓伤害就是你对事物的认识,你的心认可它们的存在,伤害只发生在你的内心中。
究竟是事物的发生让我们害怕,还是我们内心对这一事物的想法让我们害怕呢?只要我们忘记这些恐惧情绪,它们怎么还可能打扰到你呢?所以问题的关键是你敢不敢忘记,而不是不能忘记。
7、无论什么烦恼情绪,需要重复地密集疏通和释放,特别是恐惧的能量释放是非常困难的。
情绪不是什么实有的东西,说扔掉就没有了,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一种物质,所以就需要无数次地跟它们交流。
和情绪在一起,是转化它们的最快办法,因为它们就是我们自己的一部分,情绪其实是自己和自己做斗争。你越密集地疏通,它们被转化的越快,接纳,融化,最后它们成为了你。
8、忘记疾病,只需要好好关注自己的心。这种方法和医院的任何治疗都不相违背,没有任何冲突,只会使医生的治疗更加快速、有效。中医学上常讲经络不通,吃补药没用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请把你身体交给医生,把心交给自己。
9、关注内在恐惧,持续释放恐惧。随着情绪的不断释放,身体病灶部位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反应,酸麻胀痛痒,以及排出红疹等等,均是好转反应,是在疏通堵塞。
有时候还会出现病情好像加重的现象,都不要担心,担心恰恰是需要释放的情绪,只关注内心对这些反应的恐惧,然后再不断地释放恐惧就可以了,重复多次地做。
10、静坐,冥想。每天最好早晚各一次静坐。跟随冥想声音引导,调整呼吸……

06
我们了解了大量的癌症自愈案例,发现治愈疾病,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当我们长期处于一种压抑、低落的情绪状态,免疫系统自然会很弱,其次会产生酸性的物质,你的身体就利于肿瘤细胞的生长。而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身体的免疫系统就会提升,自然癌细胞的势头就会减弱。
在医学里,有一个词语叫做「病变」,病是变出来的。我们本来健健康康的,由于我们行为变了,思想变了,语言变了,看的变了,听了变了,吃的变了,所以病就变出来了。
而这些所有变化中,最重要的是因为我们的心变了。
当我们的心变化了,外在的一切就会发生改变。当我们心生美好,我们的生命就会变得美好;当我们心怀善念,我们的生命就会充满善意。
这个原理可以用在生命的一切处:
我们健康的心生了,健康就生;
疾病的心生了,疾病就生;
疾病的心灭了,疾病就灭。
因为当我们的心发生了变化,我们的身体就会自然发生改变。
一定要记住,生命的神医从来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
跟着老苗学中医
中医老苗开设的6门中医基础入门课,包括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藏象、气血精津液)、经络腧穴、病因病机、诊法和断法、中药、方剂,共计190讲。大熊的中医学习笔记可以作为纸质的参考学习资料。
每门课的详细内容见下:
阴阳·五行·藏象·气血·精·津液(第一篇,共49讲)

向上滑动查看全部内容。
第1讲 没有检验仪器,中医是怎么看病的?
第2讲 中医里讲的阴阳到底是什么?
第3讲 从立竿测影绘制太极图看阴阳之间的关系
第4讲 中医是如何利用阴阳学说看病的(上)
第5讲 中医是如何利用阴阳学说看病的(下)
第6讲 何为五行?
第7讲 为什么冬天和肾都属水?
第8讲 木生火,水克火,肝和心是“母子”关系?
第9讲 五行的相乘和相侮
第10讲 五行学说在中医中的应用
第11讲 藏象概述:人体上的皮影戏
第12讲 “心”可是五脏当中的首领
第13讲 看脸色就知道心是否健康
第14讲 脑只是工具,心才是神明
第15讲 养好心才有好神采
第16讲 出汗也是门学问
第17讲 肺主宣发:不是所有的咳嗽都应该喝冰糖雪梨汤
第18讲 肺通调水道:提壶揭盖法治疗小便不利
第19讲 肺朝百脉“朝”在哪儿?
第20讲 人体湿气重不重,与脾的关系最密切
第21讲 脾主运化:为啥有人喝凉水也长胖
第22讲 脾主升举:胃下垂的根源在这里
第23讲 脾主统血:长时间出血为啥先要补脾
第24讲 肝是大将军,性格很刚烈
第25讲 肝主疏泄:经常生气,可能是肝出了问题
第26讲 肝促消化:口苦、黄疸是肝开小差了
第27讲 肝调水道:身体的水液代谢也离不开它
第28讲 肝调理生殖:肝不好,生殖系统会亮红灯
第29讲 肝主藏血:养好肝血就是养命
第30讲 肾的概述:人体的发动机
第31讲 肾的生理功能:我命由我也由天!
第32讲 肾藏精,怎样才能使肾精亏虚的过程来得慢一些?
第33讲 肾阳:一身阳气之本!
第34讲 肾阴虚了,小弟弟为啥特别容易勃起?
第35讲 肾气:肾气虚和肾阳虚不要傻傻分不清
第36讲 肾主水:一张人体水液精密代谢图
第37讲 肾主纳气:喘证病位在肺,其根在肾
第38讲 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
第39讲 六腑之“七冲门”——消化道的七要塞
第40讲 六腑:胆、胃、小肠和大肠都是什么“官职”
第41讲 六腑:膀胱是州都之官,三焦是孤府
第42讲 何为奇恒之腑?
第43讲 气:“人活一口气”的气到底源自哪里
第44讲 人体的“气”究竟有哪些作用?
第45讲 人体的元气、宗气、营气和卫气必须分清楚
第46讲 血:人体的血从哪里来?
第47讲 精: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都很重要
第48讲 津液:就像润滑油,帮助脏腑和气血运动
第49讲 气、血、精、津液之间有剪不断,且必须捋清楚的关系
经络·腧穴(第二篇,共29讲)

向上滑动查看全部内容。
第1讲 经络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第2讲 经络相关的基本概念
第3讲 十二经脉是怎么命名的
第4讲 十二经脉循行方向和交接的规律
第5讲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第6讲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和络属关系
第7讲 学习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就懂得十二时辰养生法
第8讲 带你系统了解穴位
第9讲 特定穴1:原穴与络穴
第10讲 特定穴2:五腧穴
第11讲 特定穴3:郄穴
第12讲 手太阴肺经
第13讲 手阳明大肠经——皮肤和肺的保护神
第14讲 足阳明胃经——人体气血最易汇聚的地方
第15讲 足太阴脾经,调理后天之本的经络
第16讲 手少阴心经——治疗心脏原发和情志引发的疾病
第17讲 手太阳小肠经——分别清浊、化生气血
第18讲 足太阳膀胱经——病从此入,也从此出
第19讲 足少阴肾经——激活先天之本
第20讲 手厥阴心包经——“包”治心脑血管疾病
第21讲 手少阳三焦经——人体健康总指挥
第22讲 足少阳胆经——缓解你的压力,提高决断能力
第23讲 足厥阴肝经——疏肝理气不生气
第24讲 任脉,阴脉之海
第25讲 督脉,阳脉之海
第26讲 冲脉:调十二经脉气血;带脉:诸脉皆属于带
第27讲 十二经筋与经筋病
第28讲 皮部与梅花针
第29讲 学会按诊 诊疗合一
病因病机(第三篇,共23讲)

向上滑动查看全部内容。
第1讲 不生病的秘密:正气与邪气的较量!
第2讲 风邪就是自然界的“风”吗?
第3讲 寒邪:寒邪最易伤人阳气
第4讲 暑邪:暑邪是这样入侵人体的!
第5讲 湿邪:不是想祛就能祛除的
第6讲 燥邪:温燥和凉燥需要有针对性调理
第7讲 火(热)邪:可不仅仅是引起“上火”这么简单
第8讲 疫疬邪气:非六淫之邪的致病外因
第9讲 七情内伤——中医认识的心理学
第10讲 饮食失宜——饮食方式和健康状况关系密不可分
第11讲 劳逸失度——生活太舒服也是致病因素
第12讲 病理产物1:水湿痰饮——百病皆由痰作祟
第13讲 病理产物2:瘀血——血在身体里为啥流着就不畅了呢?
第14讲 病机——人为什么会生病
第15讲 基本病机1——邪正盛衰
第16讲 基本病机2——阴阳失调
第17讲 基本病机3——气血失常
第18讲 基本病机4——津液代谢失常
第19讲 内生“五邪”病机1——风气内动
第20讲 内生“五邪”病机2——寒从中生
第21讲 内生“五邪”病机3——湿浊内生
第22讲 内生“五邪”病机4——津伤化燥
第23讲 内生“五邪”病机5——火热内生
诊法和断法(第四篇,共24讲)

向上滑动查看全部内容。
第1讲 中医是怎么看病的——中医诊断课开篇
第2讲 望诊——望神、望色、望形态
第3讲 闻诊——听声音的意义
第4讲 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
第5讲 十问歌: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
第5讲 问诊最应该问什么?
第6讲 舌诊——学会看舌质和舌苔
第7讲 气虚体质的人舌象是什么样子?
第8讲 血虚体质的人舌象是什么样子?
第9讲 血瘀体质的人舌象是什么样子?
第10讲 阴虚体质的人舌象是什么样子?
第11讲 阳虚体质的人舌象是什么样子?
第13讲 气郁体质的人舌象是什么样子?
第14讲 脉诊——不切脉就不算是真正的中医
第15讲 诊脉方法
第16讲 正常脉象与病理脉象
第17讲 八纲辨证的八纲是什么?
第18讲 八纲辨证之表里辨证
第19讲 八纲辨证之寒热辨证
第20讲 八纲辨证之虚实辨证
第21讲 八纲辨证之阴阳辨证
第22讲 外感病辨证之六经辨证
第23讲 外感病辨证之卫气营血辨证
第24讲 外感病辨证之三焦辨证
中药入门(第五篇,共33讲)

向上滑动查看全部内容。
第1讲 中药为什么能治病?
第2讲 配伍——中药间的爱恨情仇
第3讲 解表药:彪悍的麻黄与柔和的桂枝
第4讲 解表药:生姜的传奇
第5讲 柴胡——万能的感冒药
第6讲 清热药:黄连的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热解毒功效必须分清楚
第7讲 清虚热药:青蒿——因为治疗疟疾而出名
第8讲 泻下药大黄只能在便秘时用吗?
第9讲 祛风湿药:桑寄生——寄生在乔木树上的小灌木
第10讲 化湿药:苍术的芳香化湿、苦温燥湿与健脾祛湿
第11讲 利湿药:湿为水之渐,水为湿之积
第12讲 温里药:附子——回阳的第一品药
第13讲 温里药:肉桂——引火归元
第14讲 行气药:陈皮橘核橘络橘叶橘红都是药
第15讲 消食药:鸡内金——小时候妈妈常用来给我们消食健脾
第16讲 山楂——既可以串冰糖葫芦还能用来消食
第17讲 驱虫药:南瓜子——产后下乳也很有用
第18讲 止血药:三七——伤科第一圣药
第19讲 止血药:艾叶——主治下焦虚寒出血
第20讲 活血化瘀药: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第21讲 化痰药:必须炮制的半夏和名贵的川贝
第22讲 止咳平喘药:吃杏仁,会像《甄嬛传》中安陵容那样中毒吗?
第23讲 安神药:酸枣仁——养心安神方剂中最常用的一味药
第24讲 平肝潜阳药:用做首饰的珍珠也可入药
第25讲 息风止痉药:牛黄就是牛的胆结石
第26讲 开窍药:麝香——雄性麝香囊里的分泌物
第27讲 补虚药:虽说人参杀人无过,但也不能想补就补
第28讲 补阳药:鹿茸——“血肉有情之品”,既补肾阳,又益精血
第29讲 补血药:阿胶——就只是水煮驴皮吗?
第30讲 可作观赏植物的石斛和血肉有情之品的龟甲都是补阴药
第31讲 收涩药:乌梅——望梅止渴的“梅”就是乌梅
第32讲 攻毒杀虫止痒药:硫磺的是与非
第33讲 拔毒化腐生肌药:升药——中药里排脓祛腐的专药
方剂(第六篇,共32讲)

向上滑动查看全部内容。
第1讲 一张中药方子是怎么组成的?——方剂中的君臣佐使
第2讲 同为外感风寒表证,为啥有人用麻黄汤,有的人用桂枝汤
第3讲 辛凉解表剂:银翘散治疗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第4讲 败毒散扶正解表,“逆流挽舟”治疗痢疾初起有表证
第5讲 泻下剂:大承气汤治疗阳明腑实证,大便通了,相关问题都顺势解决了
第6讲 和解剂:和解少阳的小柴胡汤与调和肠胃的半夏泻心汤
第7讲 清热剂白虎汤:医圣张仲景创方、张锡纯力荐"清热第一方"
第8讲 清热剂:实热疮痈症状,用仙方活命饮,这个方子很实用!
第9讲 祛暑剂:暑天贪凉中寒邪用香薷散;暑热气津两伤了就要选择清暑益气汤
第10讲 温里剂:四逆汤——回阳救逆第一方!
第11讲 阳和汤,治疗阴疽名方;当归四逆汤,手脚冰凉救星
第12讲 补益剂:四君子汤,健脾补气第一方
第13讲 补血剂:妇科圣药四物汤!
第14讲 补阴剂:补阴圣药六味地黄丸
第15讲 补阳剂:补肾鼻祖肾气丸
第16讲 固涩剂:专治五更腹泻的四神丸
第17讲 固冲汤,张锡纯的固崩止带名方
第18讲 安神剂:甘麦大枣汤,缓解你的焦虑、失眠、还有点爱哭
第19讲 开窍剂:安宫牛黄丸 ——清热解毒,开窍醒神
第20讲 理气剂:打开郁结的越鞠丸
第21讲 理气剂:瓜蒌薤白白酒汤——一个鲜有人知的速效救心丸!
第22讲 理血剂:血府逐瘀汤,能治疗血瘀气滞引起的好多病
第23讲 理血剂:补阳还五汤——王清任创立的益气活血法之代表方
第24讲 治风剂:川芎茶调散疏散外风;镇肝熄风汤平息内风
第25讲 治燥剂:清燥救肺汤轻宣外燥;增液汤滋阴润燥
第26讲 祛湿剂:家庭常备的燥湿和胃良药——藿香正气散
第27讲 清热祛湿剂:茵陈蒿汤,只有3味药的退黄疸秘方
第28讲 利水渗湿剂:五苓散治疗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
第29讲 祛湿剂:真武汤——功效卓著的温阳利水剂
第30讲 祛痰剂:温胆汤理气化痰;半夏白术天麻汤化痰息风
第31讲 消食剂:消食和胃名方保和丸
第32讲 驱虫剂:乌梅丸功效多了,可别只记得安蛔止痛
以上6门中医基础课,把初学中医最重要的知识点串连起来,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或者病案,形成中医入门共计约190讲的精彩内容,用半年的时间,帮你建立中医理论架构,概览中医世界。
参加中医基础入门课程学习的学员,还将获赠《八纲调形中医特色技术学习进度手册》一本。

这本《八纲调形学习进度手册》不仅为八纲调形特色技术学员学习《中医基础入门》、《中医外治基础入门》和《八纲调形中医外治特色技术与实践》三门课程的学习配套工具,也可供中医基础入门的学员学习《中医基础入门》课程使用。
学员学习完每讲的语音(视频)课和相应的书面教材内容后,扫描手册中对应章节的二维码,即可在线完成作业题,检验学习效果。学员可以把作业题的得分记录在手册中(每题答对得1分),与每章节的作业题数量相比较,即可了解自己该章节作业题完成的正确率。
学员还可在每章节学习完成后,在手册对应章节的“学习笔记”部分记录本章节的学习疑问、重点知识、学习感悟等内容,并将碰到的各种疑问向助教反馈,中医老苗和大熊将通过每周的直播答疑课与大家互动,为大家答疑解惑。
中医基础入门学员注册课程后,每日将收到一节课程推送,学员如果能坚持将每日推送内容按要求完成学习,坚持190天,你就能系统掌握中医四大基础(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和方剂学)的知识,真正入门中医。
课程亮点
1 通俗易懂好接受
中医理论看似深奥,让好多想学中医的朋友还没入门,就望而却步。中医老苗凭借丰富的临床和中医启蒙教学经验,还原中医的真实起源,并用天文历法的知识,揭示“天人合一”的真实内涵,在此基础上来解释中医的原理、人体的规律、疾病的特点,让阴阳、五行不再生僻难懂、脏腑气血也变得真切可知。
2 系统学习强筑基
大熊将跟着中医老苗学中医的读书笔记整理成册,一共有六册,覆盖了中医专业大学本科需要学习的四大基础(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和方剂学)的绝大部分知识点。每一讲都为准备入门中医的学员量身定制了学习要求,并配套了相应的作业习题检查学习效果。

3 学以致用是目标
我们的中医基础入门系列课程,其学习目标是:身体健康时,用中医告诉我们的生活智慧预防疾病;若自己和亲朋好友遇到一些小毛病,自己可以应对。
4 社群直播解疑惑
我们会建立专属的学习群,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任何疑问,都可以通过留言板留下问题,中医老苗和大熊会通过每周一次的直播和大家互动,答疑解惑。大家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有代表性的问题,我们还将整理出来,用推文的方式回复。
以上6门中医基础课,你只需要花399元购买,就能成为享泰极会员,会员的福利包括有:
1
以上6门190节中医基础理论课不限时反复学习,助教带领大家190天完成学习,系统入门中医。
2
获赠全套六册大熊《中医基础入门学习笔记》,以及《八纲调形中医特色技术学习进度手册》。
3
语音课可不限时反复学习。
4
享泰极商城的养生好物享受会员价。
399元购6门190节中医入门基础课早期中医基础入门课程会员仅需花99元获赠全套纸质《中医基础入门学习笔记》
系列中医入门课
+超值赠品
享泰极社群

订阅须知
1 中医基础入门课是中医老苗讲授的190节,内容涵盖《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和《方剂学》四大中医基础课的知识要点,大熊的《中医基础入门学习笔记》作为辅助学校材料。为了方便学员掌握要点,还附加了每次课程的知识要点和作业题。
2 六门中医基础入门课程由助教带领大家在会员群里学习,助教汇总大家问题,由中医老苗针对学习内容亲自答疑解惑。
3 本课程购买后长期有效。
4 适合谁听
* 喜欢中医养生,却难以分辨干货和广告的你;* 平日健康小毛病想自己搞定,为家人健康当好参谋的你;* 事情特别多,情绪烦躁,对健康焦虑的你;* 喜欢中医,想系统学习又想轻松学习的你;* 想在中医养生行业创业,施展拳脚的你。
5 本课程属于虚拟服务内容,一经订阅成功,不支持退款或转让,请您理解。
6 如果有任何问题,可添加"丸子|享泰极助教"客服微信咨询:hulutcm7
399元购6门190节中医入门基础课早期中医基础入门课程会员仅需花99元获赠全套纸质《中医基础入门学习笔记》
系列中医入门课
+超值赠品
享泰极社群


点击下方“阅读全文”即可购买。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返回 中医思维十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