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医院的倒闭 l 诸任之
2018/8/8 19:26:00 诸任之谈医学人文
近日,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连发多个公告,包括高管被拘留、投资项目暂停、银行账户被冻结等等。由于疫苗造假事件曝光,上市股票已连续跌停,更有两家基金公司给予的估值是“0”元。或许该公司面临倒闭的风险,当然很多人会说其罪有应得。
在经济社会中,企业成立、倒闭是每天都在发生的事,不算特别奇怪的。而公立医院说倒就倒的,好像并不多见。似乎这样的“大树”好乘凉。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企业的经营风险值得医院借鉴,或许等到了倒闭的时候再改变可能就来不及了。
最常见的倒闭前兆有三个:
1、不把消费者当回事
医院里估计最关心患者的医生应该是实习医生了,因为啥也不懂,所以比较担心患者说这说那。上了一点年纪以后,就开始改变了:
他已经习惯于告诉患者他得出的诊断,解释已是种奢侈
同样,面对患者的疑问/顾虑,总觉得患者啥也不懂,工作没效率
尤其是越大的医院、越著名的医院,越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大部分患者/家属和医务人员没有过联系,没有任何信任基础。反而一些中小医院、社区诊所等,他们的患者大部分都是周边群众,常来常往,除了解决问题,或许还能唠唠家常。
2、不把员工当回事
医院的层级相对扁平,不过随着医院的规模越来越大,估计关心谁是院长的也就是那些主任了。同样,院领导怎样关心员工,有多少员工了解?更多的不是考核就是考核:
超指标要扣钱,不达到指标还要扣钱
明知道不能作假,不作假完不成任务咋办
大医院患者太多,苦了医务人员忙不过来;小医院缺患者,苦了医务人员盼望甘霖。事实上,大医院还不见得愿意分流患者,小医院也不敢大包大揽。员工的能力提升是个人、领导、还是医院应该负责的?如果一旦有其他机会,医生跳槽将不可避免。
3、不把环境变化当回事
虽然阿里健康颠覆医院药房的事还未成功,不过新技术、新概念已经层出不穷,公立医院的壁垒还能维持多久?自1907年起,美国通用电气(GE)已连续110年入选道琼斯产业指数成分股,是道指早期12只成分股中唯一没有被剔除的,而今年即将被剔除。时代变化在最近十年变化速度远远超过过去的几十年:
医务人员还在写病历的时间超过陪伴患者的时间?
医院里,还是让患者跑来跑去?
科技不是楼造得有多漂亮,不是停车场有多大,也不是医务人员有多少。而是智能、便捷、高效。目前该升级换代的不仅仅是硬件,更应该提升的是思维。
同样,能够长久生存的企业也有先兆:
1、以顾客为中心
不把医务人员真正从绩效指标中解放出来,怎么可能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否则听到的就是:
找领导去,这个不是我定的
政策就是这样,没法改变的
科室里整天在盘算多少个患者住院、出院,似乎不在乎患者离开时开不开心,入院时焦虑多严重。当医生忙着写病历、忙着手术、忙着各种研究、忙着写论文,哪有时间照顾患者。而患者抱怨越来越多时,也是医患矛盾开始形成时。
2、让员工满意
虽然薪资福利在很多行业被认为是“保健因素”,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只能算基本因素。不过就是在医疗行业,这个基本因素还没讨论完,到底医生的薪水多少是合适的。因此常听到:
要提高医务人员的待遇
医院不应该是逐利单位
不要等到员工提出离职再挽留,心凉了,再点燃就没那么容易了。也不要等到员工倒下再关心,伤心了,再抚慰也还有伤疤。更不要等到员工去世了再发誓,剩下的人还会信吗?一点一滴、一月一年,领导做什么员工都清楚。
3、让竞争对手跟随
创新不是新名词了,不懂创新的也越来越少,而能够做到创新的却凤毛麟角。医疗行业有其特殊性,不可能拿患者的生命开玩笑。不过,有多少技术我们是领先其他国家的。无论是诊断、治疗,我们还在跟随,更谈不上创新。
中国地大物博,可医疗水平的确还是千差万别,患者如果能集中往北京、上海、广州跑,那么再造几个北京、上海、广州还是不够。
了解自己医院优势、特点,才能走出自己的经营之路,不用和超级医院去比,和身边的医院比比就好,有时创新就是比竞争对手好一点就行。
当一家医院面向未来的时候,我们真正要做的是回归到医疗价值上来。今天医患关系最大的机会将来源于跟患者的深度互动。如果能很好地理解患者,会发现一切满意都在医疗价值创造的过程中。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更是一个集合智慧的时代。如果医院能够集合智慧,在不确定的变化中,成长会变得更精彩。
了解更多医学人文文章,请扫描以下二维码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诸任之谈医学人文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