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孩子,医患都不容易
2018/10/19 19:28:00 诸任之谈医学人文

    

     最近两则新闻反差较大:

     来自人民网7月21日新闻:现在上海市民健康水平的不断改善,户籍人口平均期望寿命83.37岁,常住人口孕产妇死亡率3.01/10万,常住人口婴儿死亡率3.71‰,三大指标连续十多年保持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先进水平,并居于全国领先水平。

     而9月22日,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发生一起妇产科医生被患者家属殴打案件。西城警方认为,郑某宇、郑某蕊父女二人,妨碍值班医生正常工作,并对医生进行殴打的行为,既侵犯了医生的人身权利,也影响了正常医疗秩序。公安机关将依法严肃查处。

     虽然前一个新闻是统计数字,后一个新闻是个案,不具有可比性。不过它们都涉及到产科、产妇。如果从文献数据来看,产科是医疗纠纷的重灾区。四川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研究人员曾在2016年发表论文,选取2008年7月至2015年3月中国裁判文书网中关于产科的医疗损害纠纷案件553例,进行描述性分析。产科医疗纠纷案件占总体案件的15.4%(553/3583),是排名第2位的被索赔的科室。

     结合开始的两则新闻,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日益提升的医疗水平同时,产科纠纷仍然是高发科室。同样在2016年,羊城晚报记者从广东医调委获悉,外科和妇产科的手术比较常见,因此医疗风险相对较高,加之医患沟通不到位,医患之间缺乏信任,这是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

     今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中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患沟通机制,对患者在诊疗过程中提出的咨询、意见和建议,应当耐心解释、说明,并按照规定进行处理;对患者就诊疗行为提出的疑问,应当及时予以核实、自查,并指定有关人员与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沟通,如实说明情况。

    

     那么在与产妇、家属沟通中,到底要怎么做才能降低纠纷发生率呢?我们或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及加以注意。

     1、患者及家属的认知程度。

     希望生孩子的女生得知自己怀孕的话,心情是比较激动的。在正规的医疗机构会建立相应的产前检查档案,并要求产妇定期来医院检查,甚至还有产前教育等。产妇好学并认真对待的话,对于生产这件事,产妇往往是有充分准备的。对于医生来说,往往风险较大的是那些没有准备、或者准备不是那么充分的产妇,譬如从来不做产前检查、怀孕期间不注意健康生活方式等等。一旦出现异常,那么她们的期望和现实差距会显得特别大,容易引起纠纷。充实患者的认知水平,让她们意识到风险所在,是医务人员该设想好的。

     2、沟通怎么算到位

     沟通需要建立机制,就像很多医疗操作规范一样。明确何时、何地、何人、沟通内容和下一步计划。典型的场景就是手术前沟通,就包括了刚才提到的各项要点。那么对于产妇而言,不是进产房开始沟通,是从确认怀孕开始的。并且一直延迟到母子离开医院。在这么长的过程中,需要涉及沟通的医务人员很多。无论是正式的文件需要签字,还是一般情况下的告知,最好都要有相关记录,可以包括:文字、照片、音频或视频等。越是生育风险高的产妇,告知的次数和记录越是要多。一方面保护医务人员自身,一方面也是不断调整患方的期望。

     3、医务人员是否尽力不是自己说的

     最典型的投诉不是医疗技术,而是医务人员的态度。绝大部分患者不懂医疗,尤其是新生儿、产妇出现问题,患方往往找的毛病就是医务人员态度问题。譬如有患者投诉说她疼得死去活来,但护士训斥她:叫什么叫,生孩子都痛的!沟通法则中包含三个元素:语言、声音和肢体语言。往往说什么不是最关键的影响因素,而声音和肢体语言占比更大。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里指的不仅仅是说什么话,还包括语音语调。肢体语言包括面部表情、身体位置、手部动作和眼神交流等。现在大部分医务人员上岗培训还未涉及到这些方面,的确让医患沟通会产生较大的隔阂。

     古代有人说女人生孩子就像去了趟鬼门关,那么现代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已经让生育风险降低很多,但不排除还有各种各样的异常情况。女人生孩子不容易,医务人员解决生产中的问题也不容易,让医患之间的不容易变得容易就需要靠沟通。增加沟通次数、提升沟通技能、改善沟通方式等都是医务人员可以改变的。

     了解更多医学人文文章,请扫描以下二维码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诸任之谈医学人文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