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拿着指南来看病,怎么办
2019/1/27 19:04:23 诸任之谈医学人文

    

     电影《我不是药神》里很多患者会自发组建患者群,交流看病买药信息。这样的群在癌症患者中尤为突出,投入较小的代价,换来的可能的生命的延续。因此,坊间也经常会有一个患者“教育”另一个患者,说这个药吃了没效果了,就该换另一个药了。如果问他什么原因,他会得意地拿出指南说:“书里就是这么说的。”

     张主任就遇到一个这样的患者,50多岁的年纪,肺癌晚期,进入诊室后第一件事就拿出肺癌的一本指南,然后问主任:“张主任,指南里说一线耐药后,可以换这几个药,那可不可以直接就用那几个药,不要上一线了?”如果您是张主任,您会怎么办?

     Calm down

     Calm down

     Calm down

     首先应该恭喜张主任,为何?因为今天遇到的这位患者至少是个了解医学的,甚至已经做好功课来看病的。要知道,完全不懂的患者比比皆是。医生和患者的专业差距导致沟通的障碍,当然如果患者完全听从也是好事,然而现代社会中信任变得不是那么确定,那么有一定医学基础的患者会容易沟通。所以,作为张主任应该感谢患者对他的信任。

     其次,张主任应该看看患者手上的指南是哪个版本的。在肿瘤领域,近些年指南的更新如三岁娃娃的脸,说变就变,这和不断有新的研究数据公布有关。基本上患者手上的指南都是较老的版本,譬如2015年的,甚至更前面的。缘木无法求鱼,建议临床医生也应该备有最新的指南,两个版本一对照,患者自然就明白是有差距的。

     再次,张主任千万别忘了问下患者的指南是哪里来的。往往刚被下诊断的患者是没有头绪的,有备而来的患者经常是被“教育”的结果。了解教育该患者的人,对于临床医生判断该患者今后的执行力非常重要,因为那位教育患者的人可能影响力比你大哦。而且从各种调研看,患者一般也不止听医生的,周围很多人都会对他造成影响,特别是癌症患者。

     最后当然要澄清自己的观点。循证医学的特点就是有依据的进行诊治,不过这些依据也是有差异的,不同的标准设定,可以分为从最高等级到最低等级的证据。换句话说,看指南的同时还要关注证据的等级,等级越高,该方案越可靠。更专业的医生还会研究该证据的所有细节,因为不同的研究方法、对象等因素都会导致结果的不同。

     对于张主任而言,较好的处理方法当然是花点时间和患者交流下指南的内容。就2019年的最新版本来看,和原来的推荐方案早已不同。原来作为二线的药物已经可以成为一线使用,也就打消了该患者的顾虑,不过患者还是说了这样一句话:“如果有给患者看的指南就好了!”

     在即将到来的世界癌症日,希望该患者的愿望能够早日实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患者家属都在学习医学知识,科普教育任重道远。而不断更新的医学知识,医生们也要快马加鞭。除了指南以外,良好的沟通变得越来越重要。

     了解更多医学人文文章,请扫描以下二维码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诸任之谈医学人文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